文學與人生發言稿

2021-09-07 02:49:27 字數 2834 閱讀 6597

——沿著心的足跡尋找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沿著心的足跡尋找。

拜讀梁小斌先生的《中國,我的鑰匙丟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這麼兩個句子「我在這廣大的原野上行走,我沿著心靈的足跡尋找,那一切丟失了的,我都在認真思考。」

作者在思考著什麼?這就是我今天所要講的主題,讓我們一起沿著心的足跡,來尋找屬於作者,也屬於我們各自的答案。

詩中選擇了孩子脖子上的鑰匙這一常見的物品,這是家與溫暖的體現。它可通向孩子純潔的心靈之門。詩人借這一生活用品意象化、精神化,使它的物質功能延伸、擴充套件到精神世界,這鑰匙便成了開啟心靈、精神乃至歷史之門的象徵。

而現在,這一切都失去了。

更為重要的是,詩人把「鑰匙」這一象徵意象與「中國」並列,把「丟失鑰匙」與「十多年前沿著紅色大街瘋狂地奔跑」相連,使得詩的內涵一下擴充套件到乙個廣闊深遠的歷史背景之中,這便是 「文革」。有了這份象徵內涵,我們不難想象,這首詩正是詩人對使人精神蒙昧、心靈野蠻的歷史的控訴,對歷史真實的尋找與思索,對健康的精神、彩色的理想、甜蜜的愛情、幸福的生活的嚮往。

似乎,詩人的追尋和思考都已經有了結果,那麼今天我們所討論的是不是該結束了呢?我想不是,一把鑰匙,乙個中國,這無關乎歷史,無關乎詩人本身,我們要關注的,是每乙個人,在一片歷史中的姿態,是每乙個國民,在一段往事中的歸宿。而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俸守的。

詩中所提到的紅色歲月,在每乙個中國人的回憶中,就是那般的噩夢,沒有人想過第二次。但僅僅畏懼就能避免問題的發生嗎?我們要做的,是徹頭徹尾的反省,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全新的,能夠避免歷史和社會悲劇的普適價值,我們稱之為「信仰」。

其實上述便是信仰在我心中的定義,個人感覺,只要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支撐人的價值觀念,保持人的思維方式,指導人的行為動作的動機,都可以稱之為「信仰」,在我心裡,信仰無關乎好壞,只是有的人,用對了地方,有的人,選錯了方式。信仰更加沒有固定的外在呈現,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無法用任何機械或客觀的定義去描述「信仰」,但他確確實實存在,確確實實對我們自身,產生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信仰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呈現形態,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的學派景象,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在同乙個歷史時期,竟然可以迸發出這樣多的思想價值和處事準則,而它們背後,都有著促使它們產生的信仰。包括人類從母系氏族社會到奴隸,到封建,到如今,都是人類不同階段的信仰導致的社會形態和社會地位以及社會分工的變遷。就像**《晚霞消失的時候》中所表現的那樣,對於主人公李淮平來說,父親是擔任要職的共產黨高階將領,家庭意味著幸福、光榮與自豪;而對於南珊來說,父母都客居國外,外祖父又是曾經有過那種經歷的國民黨將領,因此家庭帶給她許多自卑與屈辱,成為她心靈的重負。

在那段歷史中,不同的信仰,讓這兩個人的感情甚至命運發生了如此駭人的變化,而這,也只有在文革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才會發生如此扭曲的事情。信仰在那段時期,似乎變味了。作為中華民族脊梁的信仰,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呈現出的是各種各樣不同的形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指導,激勵和規範著人們的行為和社會的發展,所幸,中華民族的信仰總體是優秀的,呈現好的發展狀態,即使是略微的變化,也沒有影響到整體的精華。

其次,信仰是對每個人而言的,那些所謂的民族信仰,只是當一定程度的人群具有了共同或者說基本相似的信仰後,才能迸發出民族的凝聚力。為什麼說,信仰是對每個人而言的呢?舉個例子,先秦時中國的思想潮流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許許多多的哲人總是希望通過遊歷講學來使別人接受他們形形色色的思想和價值引導。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反映在以《論語》為主要代表的儒家經典之中,那麼《論語》是什麼?它是紀錄孔子及其**言行的書。孔子希望通過《論語》讓別人來了解自己的思維,讓別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念,只是孔子成功了,當越來越多的人信奉了孔子的觀點,自然,也就有了統一的信仰。

因此,我說,信仰是每個人自身的,它所能指導的,只是我們自身的行為,並不能左右我們身邊的人,而當我們做出一致的行為時,才有可能形成社會性的成就或者是危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信仰,它就是一種精神支柱,它體現著人生價值的可靠落實,其最根本的意義就是能夠賦予短暫人生以永恆的意義。

最後,信仰無所謂對錯,無所謂真假,只是有人在合適的時間,選到了合適的信仰,這邊是社會之福,而在不合適的時間,做出了不合適的選擇,這又是個人之哀了。比如「仁義」,若是我們在面對不可調和的敵人面前,還死守著「仁義」不放,那不免有些頑固了,又比如「戰爭」,主戰派或者主和派沒有固定的對錯,當我們的領土受到侵犯,當我們的國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我們當然要痛下殺手,敢於消滅一切來犯之敵,而當我們處於和平發展時期,我們自然不應主動挑起戰爭,造成無謂的**。而信仰糾結的集中體現,便是《紅樓夢》中黛玉的遭遇,人們往往看到黛玉秉承優秀傳統而生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她深具傳統文化性格而死的一面。

骨子最深處對於傳統文化的信仰,使得黛玉不敢反抗,或者說,她骨子裡,雖然深受折磨,卻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原因。傳統文化使這樣優秀的女子缺乏了個性,缺乏了果敢與堅強。中國人骨血裡的懦弱,不是乙個黛玉可以改變的,更加不是寶黛之間那看似堪比金堅的感情可以彌補的。

這一形象的毀滅過程,我們看到封建文化深層意識是如何蠶食人的靈魂與消磨人的個性。但是,有人能說,封建社會和人們對於封建思想的信仰毫無價值嗎?必然不是,不然哪來的幾千年熠熠生輝的古中國燦爛文明,只是,它沒有給每個人正確的引導,更為確切的說,它已經不再適合那個時代的清王朝,那個時代的中國,因此,改革或者革命才勢在必行,新的信仰才會呼之欲出。

我們一路走來,一路尋找,找到的信仰,確實這般的虛幻嗎?其實不然,信仰不是我們從降臨就立即存在的,它對於人的作用,也是由於後天的影響慢慢展現出來的。作為個人而言,我們應專注自己的內心,搭建好屬於自己的信仰。

這便是對生命的尊重,只有尊重自己的內心,才能尊重自己的生命,才能尊重社會,尊重他人的生命。我們緬懷,我們思念,用盡一生的時間去回想過去,可誰又曾想到,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在**都是在流浪。我們在生命的道路上輾轉奔波,我們顧左右,思前後。

掙脫不了回憶的枷鎖,皓首窮經之後,還是無法將回憶打破。這才明白,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找到屬於自己內心的一方半畝荷塘,守住自己的信仰,生活,仍在繼續,不是嗎?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學生發言稿

第五學習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就目前看來,還有不少同學浮在水面,學習不能深入 有的同學埋頭苦學,卻置老師的指導於不顧 有些同學比較被動,總是要等老師一再催促才肯稍微動動手 有的同學做作業總是抄襲別人的,甚至連考試作弊都不以為恥。這都是不良習慣,同學們要對照自己的行為,加以避免。昂首做人,低頭做事,埋頭讀...

學生發言稿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你們好 站在這裡,注視著下面的一張張臉,有我熟悉而親切的臉,也有雖從未見面但心底熟悉的臉,我不由得百感交集.兩年前,我們巨集志班大家庭也像今天這樣歡聚在一起,接來一批新的家庭成員,送走第一屆巨集志班的同學.看著他們依依不捨的表情,未經世事的我們還不能體會那樣的...

學生發言稿

第五學習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就目前看來,還有不少同學浮在水面,學習不能深入 有的同學埋頭苦學,卻置老師的指導於不顧 有些同學比較被動,總是要等老師一再催促才肯稍微動動手 有的同學做作業總是抄襲別人的,甚至連考試作弊都不以為恥。這都是不良習慣,同學們要對照自己的行為,加以避免。昂首做人,低頭做事,埋頭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