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匯報 錢學森

2021-09-05 17:14:07 字數 2691 閱讀 7306

兼談「錢學森之問」與教育及創新

錢學森100年誕辰剛剛過去不久,從**到各地都沉浸於緬懷與沉思之中,各種學習活動也不一而足,在為錢老的事蹟與成就敬佩讚嘆之餘,我們還應想到他所留給我們的乙個遺產:「錢學森之問」。

2023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時,錢老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回過頭來看,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哪乙個的學術成就能和**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錢學森也曾指出,「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乙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問題現在已經擺在檯面,事實上也一直在臺面上,只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尤其是傑出人才方面的不足已經越發成為制約我國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這一問題已經到了不容迴避、亟待解決的地步。

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老生常談的兩個話題:教育與創新。當然,中國教育有其好的積極向上的一面,讓我們得到了知識的滋養和哺育,讓千千萬萬適齡兒童走入了知識的殿堂,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然而,讓我們想的更為深入些,怎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教育,怎樣的思維才稱得上是創新思維,這是我們去搞教育去搞創新的出發點。可以先看看我們的現狀。乙個經常為國人所談及的現實就是我國至今還沒有一人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其實這也倒是表象,更為關鍵的是,我們至今的教育似乎還沒有走上一條能夠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正軌上來。口號喊了不少,規劃定了不少,似乎也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事,而問題就在於現實依然如故,學生與教師依然故我,自上而下的多次改革往往在上層引發雷鳴般的效應。而到了校園到了課堂——教育的第一線,卻難覓任何蹤跡。

現在可以繼續看看現實中的教育到底怎麼了。作為教育的親歷者,還是能獲得很多直觀而真切的感受與印象的。事實上,無論是從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到如今的大學,應試作為教與學基本出發點與歸結點的狀況從未改變過。

身為學生,大家想不到我們通過考試之外更好的上大學的方式,平時學習中,大家都堅守著哪些會考哪些不會考、哪一部分會有什麼樣的題目的底線來組織自己的學習,規劃自己的學業,而很多老師則也會以大家到時候都能打出好成績而滿意欣慰,教與學還是禁錮在考試的周圍。的確,考試作為公平的手段能夠定性的衡量掌握程度,但是,學習中更為重要的無法為定量所考核的指標被我們教與學的雙方一齊放棄,而恰恰,構成進步與成長的關鍵因素被忽視和棄置了。愛因斯坦有一句話:

教育就是你離開學校後將所有知識忘記後所剩下的東西。很多人都拿這個當成了打趣,事實上其間的確蘊含著深深的哲思。知識是死的,它是抑制人們進行發散性思維的並且使人們陷入循規蹈矩的境地。

而現實在於,學生只是掌握了所謂的知識,能夠用已知的知識去解決已知的問題,而那種用來將獲取知識的方法遷移來解決未知領域範疇的思維與方法卻相當的陌生,而這種能力卻恰恰是創新的**與歸宿,因此我們似乎在創新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另一方面,我們普遍的缺乏興趣、好奇心乃至同情心。如果大部分學生對於科學本身毫無興趣,那麼怎麼能夠奢望大家都能心甘情願的去探索真知而不是去混日子呢?

大多數時候,我們孜孜不倦的去投身於一項事業,尤其是科學事業,往往不是因為利益的驅動或是外在的壓力,而是有好奇心所驅使的興趣。而興趣從何而來?興趣本就是一種本能,當人們看到新奇的事物想要去解開想要去探秘的最原始最無邪的想法,而如果讓乙個人對著一些抽象的知識不告訴你它和你和外在的世界有什麼聯絡,那麼很難想象我們會有什麼興趣,因為我們無法主動的去參與,而是只能被動的去接受一種別人享受完探索過程而後得出的區區結論,而正是這種探索歷程的缺失導致了蘊藏於其間的引人好奇和興趣的部分不為所見,從而使大家對知識的認識侷限成了無聊的結論、繁雜的理論,而豐富的對真理的探尋旅途和心路歷程隱沒其中不為所辨,實屬遺憾。

以興趣和自我意願推動的科研可以成為一項灌之以生命之熱血的事業,一種不計成敗樂在其中的科研勁頭和態度。也只有這樣的人多了,我們才可以真正的慢慢積澱出我們傑出的人才。

其實錢學森本人的學習與科研生涯也是對「錢學森之問」的回答,錢學森回憶起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人中,他在北師大附中的老師以及在美國的導師名列榜單,而理由的闡釋則恰是他們對自己整體潛質的開發、興趣的引領,以及自由活潑的學術氛圍。錢學森作為被大家稱之為天才的人,事實上在成績上並不是最優秀的,回顧學生時代,錢學森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我在北京師大附中讀書時算是好學生,但每次考試也就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並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國的博士口試成績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而日後的成就也成了自然而然的副產品。

再回到最初的討論。當下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了當下教育的弊端,希望去實現教育要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任務。當我們絞盡腦汁去想怎樣讓我們的教育體制去為著培養創新型人才而改進時,我們更要尊重教育的規律,尊重成長的規律,對於教育,我們面對的是充滿個性充滿變化的生命,我們也要讓教育回歸常態,不要賦予它過多本不應該它來承擔的大的方面的東西,盧梭曾說:

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教育首先是讓每個人的天性和健康的本能得到充分而健康的成長。任何事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除去教育帶給我們積極方面的影響,很多時候,中國教育也扮演著反面角色,抹殺了孩子們神聖的好奇心,使他們失去了**未知事物的強烈興趣,以及在這**中所獲得的喜悅和滿足感,而這也是我認為能夠使個人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和進步的根本,而不是被急功近利的模式過度開發而失去了繼續成長發展的能力。

同時作為學生自己,也要在當下的環境下以人生作為自己的度量,去思索找到能夠為自己所託付的事業工作並為之快樂的奮鬥下去,在不斷的矯正與提高中不斷推進自我的發展提公升自我的高度。

如今我國的教育正處於尚不完善階段,但畢竟沒有什麼是一開始就成功並且一帆風順的。我國教育在不斷地改革和改進中進步著,我想,「錢學森之問」終會有一天被我們解答的。

思想匯報學習錢學森精神

2010年8月思想匯報 學習錢學森精神 尊敬的黨組織 錢老先生,您永遠活在炎黃子孫心中,請安心走好 偉人,巨人,強人,愛國黨人 一切稱呼依然敵不過老人二字,錢老終究揮袖而去,給後人留下不少沉痛,然而卻已無遺憾。錢老醫生奉獻給祖國,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正是錢老人生階段的縮影。步出國門勿忘根,這是我...

思想匯報學習錢學森精神

敬的黨組織 錢老先生,您永遠活在炎黃子孫心中,請安心走好 偉人,巨人,強人,愛國黨人 一切稱呼依然敵不過老人二字,錢老終究揮袖而去,給後人留下不少沉痛,然而卻已無遺憾。錢老醫生奉獻給祖國,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正是錢老人生階段的縮影。步出國門勿忘根,這是我學習錢老精神後最大的感觸之一。現代社會,不...

思想匯報學習錢學森精神

2010年8月思想匯報 學習錢學森精神.txt有誰會對著自己的褲襠傻笑。不敢跟他說話卻一遍一遍開啟他的資料又關上。用了心旳感情,真旳能讓人懂得很多事。如果有一天,我的簽名不再頻繁更新,那便證明我過的很好。敬的黨組織 錢老先生,您永遠活在炎黃子孫心中,請安心走好 偉人,巨人,強人,愛國黨人 一切稱呼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