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入剡名士簡介

2021-08-22 03:20:39 字數 4803 閱讀 7867

名士一稱,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涵。錢鍾書《管錐篇》指出:「《禮記》之名士謂有名而不仕者,《史》《漢》之名士則謂有名而猶未仕者。

至魏晉則凡得名早於得官者,雖已仕宦貴達,亦仍稱名士,且浸假推及於著名之聞人,原意遂掩。」六朝名士實際已成「高士」「名人」的合稱,包括三類人士:一是聲名卓著,遠播朝廷,不就徵詔,隱居不仕的隱士高人;二是得名早於得官,或雖為**而能清談的聞人;三是除僧人外的地方著名人士,為眾所重者。

六朝時期是剡中文化大放異彩時期,也是剡中地域文明形成和發展中最重要的時期。六朝剡中文化,說到底是清談與佛學碰撞融合的結果,是高僧和名士共同創造的。它寄託於靈山秀水之間,其核心地域在剡東,即今新昌縣境內。

這一時期的高僧活動,另有專文論述,本文試圖就這一時期入剡名士作一簡介。

一、從入剡「十八高士名人」說起

唐白居易作《沃洲山禪院記》,第一次系統地記錄了六朝剡地人物盛況。文中對晉宋來剡高僧作了記述外,又記下了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劉恢、許元度、殷融、郄超、孫綽、桓彥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謝長霞、袁彥伯、王蒙、衛玠、謝萬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或遊焉。

或止焉。這一串長長的名單包括高士與名人(簡稱名士)長久為後人所稱道與傳頌,今先簡介如下:

戴逵(?一396):字安道,少博學,好談論,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雕塑尤精。

永和初移家剡縣。性高潔,謹度自處,以放達為非。太和中被徵召,逃於吳。

與吳內史王珣虎丘山遊數旬,會稽內史謝玄請絕詔命,復返剡。卒子太元十一年(396)。今嵊縣桃源鄉有戴安道宅。

刻留有王子猷雪夜訪戴韻事。

王洽:字敬和,導第三子,於諸子中最著名。王珣之父。累遷吳郡內史,為士民所懷,徵拜中領軍,尋加中書令。不拜,年二十六卒。

劉恢:字道生,沛國人,識局明濟,有文武才,為車騎司馬,年三十六卒。王蒙每稱其思理淹通。

或以為劉恢為劉(忄炎) 。(忄炎)字真長,沛國相人,少清雅標奇,與許詢至友。曾以侍中為丹陽尹,《世說》或稱劉尹。

許元(玄)度:名詢,穆帝時高陽人,父(日文),隨中宗過江,遷會稽內史,因家山陰。有才藻,善屬文,與孫綽並為一時文宗。

託跡永興西山(今蕭山),蕭然自致,曾於崇化寺造四層塔,「露盤,相輪乃是剡縣飛來。」著有《許元度集》,敘支遁曰「支遁字道林,常隱剡東山,不遊人事,好養鷹馬而不乘放。」並載戴安道過遁墓而嘆一事。

詢後入剡山莫知所止,或以為公升仙。今嵊縣金庭留有許氏裔孫。又有濟度村,許家廟,傳元度曾居此。

殷融:字洪遠,殷浩之叔父。兄羨,字洪喬,即殷浩父,「不為寄書郎」。

離京次板橋浦,將託寄之書均投諸流水。融好老、易,飲酒善舞,終日嘯詠。累遷吏部尚書,太常卿。

融子師,即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鬥,謂是牛鬥。或以殷融為殷浩(?一361)。

浩字淵源,識度清遠,尤善玄言。與叔融俱好老、易。永和八年北伐為姚襄所敗,十年(351)廢為庶人,遷東陽信安縣。

終日書室作「咄咄怪事」。卒於隆和元年(361),一說為興和三年(365)。

郄超(336—377):字嘉賓,又字景興。王羲之妻舅郄(忄音)之子。

少有曠世之度,桓溫闢為參軍。太和五年(370)平壽春,勸桓溫謀廢立。年四十二,先(忄音)卒。

戴逵來到剡為之起美宅。咸安元年(371)超來會稽探望父會稽內史(忄音),逢戴逵作會稽靈寶寺佛像成,曾同觀迎木佛禮。

孫綽(314—371):字興公,太原郡人。居於會稽。

游放山水十有餘年,以文才稱於時,作《天台山賦》,謂擲地當作金石聲。遷散騎常侍領著作。嘗遊剡諸山,嘆其佳絕。

咸安元年(371)卒。年五十八。

桓彥表:史實不明。

王敬仁:名修。王蒙子,小名苟子。明秀有美稱,遷中軍司馬,未拜而卒,年二十四。

何次道(292—346或曰?一344):名充。

廬江人,思韻淹通,有文義才情。咸和三年(328)平蘇峻後,出為會稽內史。王導薨,進尚書今加領軍。

建元元年(343)為驃騎將軍,十月與支遁於吳縣山下合八關齋。庾冰卒後專輔幼主,封都鄉侯。永和二年(344)卒。

王文度(?一375):名坦之,王述子。

弱冠與部超俱有重名。簡文崩,受遺詔與謝安共輔幼主。與支遁不相得,而與竺法師(當為竺潛,或以為竺法仰)交甚深,二人曾約先亡告幽明事。

竺潛寧康二年先卒,曾夢告坦之,三年(375),坦之亦卒。

謝長霞:《支遁傳》及《王羲之傳》作謝長遐,《剡錄》作謝長度(朗)。長霞史實不明。

長度名朗,小名胡兒,謝安次兄子。詠雪曰「撒鹽空中差可擬」者是。家本上虞東山一帶,仕至東陽太守。

袁彥伯:名巨集,小字虎。陳郡人,廣有逸才,文章絕麗,曾倚馬作露布。

機捷辯速,自吏部即出為東陽郡,謝安贈以扇,應聲對曰:「輒當奉楊仁風,慰彼黎庶」。合座嘆其要捷。

性直亮,故位不顯。

王蒙(325—363):字仲祖,王敬仁父。美姿容,為人溫潤恬和,性和暢,與劉(忄炎)為簡文入室之賓。女為哀帝後。累遷司徒左長史,人稱王長史,卒年三十九。

衛玠(286—312):字叔寶,祖瓘,司空錄尚書事。玠長好玄理,終身不見喜怒之容。

官太子洗馬,永嘉四年(310)南至江夏,由豫章向建鄴,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先有勞疾,從此遂甚,六年喪,葬豫章。卒時年二十七。

時人謂「看煞衛玠」。

謝萬石(327—388):名石,謝安之弟,才氣高俊,早知名,玄、琰破苻堅於淮淝,石為都督。以功遷尚書令,封南康公。

太元十三年(388)卒,年六十二。《支遁傳》記有遁辭哀帝出都,餞離於征虜亭,蔡子叔與謝安石爭座事,謝安當時既有信招遁隱吳興,送行者應為謝石。

蔡子叔:名系,《世說》曰叔子,且謂與子叔同一人。司徒蔡謨第三子。有文理,少好學,有雅尚,仕至撫軍長史。

王羲之(303—361):王導從子。父曠。

淮南太守,首創元帝渡江之議。後戰敗,不知下落。永昌二年(323),郗鑒拜領軍將軍,從合肥調建康,擇二十一歲的王羲之為婿。

永和六年(350)以護軍出為右將軍會稽內史。九年(353),會於蘭亭。十一年(355)於父母墓前自誓棄官,與許詢、孫綽、李充、支遁並居東土,與許邁(玄)共修服食,遊名山不遠千里。

剡金庭有王羲之墓,剡東至今有其子王獻之後裔。

白居易《沃洲山禪院記》(下簡稱《沃洲記》)十八名士雖標以「晉宋以來」,而實全是東晉時人,尋其源,便不難發現實來自梁·慧皎《高僧傳》。其卷四《支遁傳》中記錄與支遁交往的名人21人,除謝安、殷浩、劉系之三人外,即是《沃洲記》中所記18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 12人連記在一起「王洽、劉恢……袁彥伯等並一代名流皆著塵外之狎」,也正是《沃洲記》中第二人王洽起至第十三人袁彥伯止的十二人名,一人不差,且順序、名號也基本相同。

《支遁傳》記及衛玠是:「陳郡殷融嘗與衛玠交。及見支遁,嘆息以為重見若人。

」只作比擬而已,《沃洲記》竟把衛玠也列入入剡十八人之中。衛玠卒於支遁出生前二年,剡地尚未開發,本無因入剡,倒是謝安家住上虞,常與王羲之、支遁遊,頗多入剡機會、而十八人中卻不列。還值得一提的是《沃洲記》十八人中竟有王洽、劉恢、殷融、桓彥表、王敬仁、王文度、謝長霞、袁彥伯、王蒙、衛玠、蔡叔子等十一人未能找到確切資料可證明其曾入剡。

《支遁傳》所記可能是在京時的交往。

十八人中有多人不一定入過剡,並非是說當時人剡名士不多,只是說這張名單非第一手資料,舉焉不詳。其實入剡名士遠不止此。如舉戴逵而不及雪夜訪戴的王子猷及隨戴居剡的二子勃、顒。

舉作過會稽內史的何次道(充),而遺曾任剡令的李弘度(充)等等。《沃洲山禪院記》記有(太和)「六年夏(832)寂然遣門徒僧常贄,自剡抵洛,持書與圖,請從叔樂天乞為禪院記」。可見白居易著文在洛陽,根據的資料是白寂然送去的圖和文。

太和去六朝已200餘年,沃洲事蹟寂然亦難以周知。十八名士之說雖有一定影響,但未必是信史。

二、《剡錄》、《世說新語》、《建康實錄》等對六朝入剡人士補記

南宋高似孫作《剡錄》,卷三為「先賢傳」列「人士」目,記載三十五人。除唐代四人外,晉宋六朝為三十一人。十八名士中除衛玠、桓彥表、謝長霞三人外收錄十五人,顯係受《沃洲記》影響,但也顯示了新的看法。

補記者都入剡有據。另補充的東晉有謝敷、謝奕、李弘度、戴勃、戴顒、阮裕、阮傭、阮萬齡、王徽之、謝玄、謝朗等十一人而擴充套件至二十六人,又記宋、齊、梁時人士孔淳之、謝靈運、孔稚圭、張嵊、朱士明等五人,更有「仙道」如劉晨、阮肇、葛洪、褚伯玉、趙廣信、孫韜、顧歡等隱士式人物七人,總計達三十八人,今將補錄人士(十八名士中人外)簡介如下:

人士目]

謝敷:字慶緒,會稽人,哀帝時在世,澄清寡欲,入太平山十餘年,以母老還南山若耶中,會稽內史郄(忄音)表之,徵博士,不就。初,月犯少微,佔者以隱士當之。

戴安道有美才,時人惜之,俄而敷死。

謝奕:字無奕。陳郡陽夏人,謝安從兄,少有器鑑,闢太尉掾,作剡令,累遷豫州刺史。 李充:字弘度,江夏鄂人,太寧間在世,初闢丞相掾記室參軍。

以貧求剡縣令,遷大著作,中書郎。

戴勃、戴顒:戴安道兩子,世居剡下,均善琴。勃早卒。

顒更善雕塑,後遊桐廬,出居吳下,元嘉中召不就,元嘉十八年卒,卒葬剡,享年六十四歲。嵊城北一里有戴顒墓。嘉定八年,縣令史安之重建墓亭。

阮裕、阮傭、阮萬齡:裕字思曠,陳留尉氏人,少有德行,淹通有理識,居會稽剡縣,在東山蕭然無事,常內足於懷。除東陽太守。

徵侍中,不就,終日靜默,物自宗焉。卒年六十一,葬剡山。阮傭,裕長子,仕至州主簿。

阮萬齡,裕之孫,少知名,家在剡縣,宋永初末(422)自恃中解職東歸。

王徽之:字子猷,羲之子。性卓犖不羈。

為恆溫參軍,嘗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四望皎然,忽憶戴逵,逐時在剡,便夜乘小舟訪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曰:「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今嵊縣艇湖即子猷回舟處。

謝玄(343—388):字幼度。奕第三子。

神理明俊,善微言,與從兄朗俱為叔父謝安所重。以淝水破苻堅功封康樂公。安薨後以疾辭,授散騎常侍會稽內史,居始寧縣嶀山東北太康湖。

卒葬始寧。曾為車騎將軍,人稱謝車騎。

謝朗:字長度,小名胡兒。安次兄據長子。文義豔發,名亞於玄。仕至東陽太守。

孔淳之:字彥深,魯人,少高尚,居剡。好山水,每游必窮幽峻,或旬日忘歸。遇剡葛峴山高僧竺法崇,遂停三年。元嘉初征為散騎常侍,乃逃於上虞界中,莫知所在。

漢魏六朝文學中的城市文學

作者 王明敬 文存閱刊 2017年第03期 摘要 古代城市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漢魏六朝時期,中國的都城已經演變為完整意義上的城市,此時的中國古代城市文學開始進入形成期,這一時期的作家已經開始具有比較自覺的城市意識,研究這一時期的城市文學,對中國新世紀城市文學的創作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