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管理藝術

2021-08-06 04:13:34 字數 1708 閱讀 4990

李嘉誠的用人之道

出身寒門的李嘉誠通過半個世紀不屑的努力和奮鬥,從乙個普通人成為了商界名人並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每當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誠總是坦然告知良好的處世哲學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白手起家的李嘉誠在其長江實業集團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敏銳地意識到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

乙個企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專業人才,而他當時的企業所面臨的人才困境較為嚴重,李嘉誠克服重重困難,勸退了一批創業之初幫他一起打江山的的難兄難弟,果斷的啟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專業人,為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與此同時他制訂了若干用人措施,諸如開辦夜校培訓再職工人,選送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出國深造。而他自己也專門請了家庭教師,學習知識自學英語。

在李嘉誠組建新的高層領導班子理念,既具有傑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營房地產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為的香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於某段的西方人。可以這麼說,李嘉誠今天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他迴避了東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開的。他啟用的那些洋專家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帶入了長江集團,使之在經濟的科學的高效益的條件之下來運作。

而對外,李嘉誠不但把西方人作為收購的主要物件,而且讓西方人作為進軍西方市場的主導。精於用人之道的李嘉誠深知不僅要在企業發展的不斷階段大膽啟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業發展的統一階段注重發揮人才特長,恰當合理運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團裡既有潮氣蓬勃精明強幹的年輕人,又有一批老謀深算的謀士。

在總結用人心得的時候,李嘉誠曾經形象的說,大部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需要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這就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基建需要用500匹馬力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500匹相比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部分作用,李嘉誠的這番話極為透徹的點出了用人之道的關鍵所在。朋友們,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李嘉誠的管理藝術吧。李嘉誠是這樣談他的管理藝術的。

想當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項重大的責任,在流動於變化萬千的世界當中,發現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為什麼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的管理,是培養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識和經驗轉變為能力的催化劑,這化學反映由一系列的問題開始,人生在不同的階段當中要經常的反思、自問:

我有什麼心願,我有巨集偉的夢想,我懂不懂得什麼是節制的熱情?我有拼戰命運的決心,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諮詢,有機會,有沒有實用智慧型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賦過人,有沒有面對順境逆境使懂得恰如其分處理的心力?

你的答案可能因時因勢因處境審時度勢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當天恩賜人類捍衛命運的盾牌。很多人總是把不當的自我管理與交厄運混為一談,這是很消極無奈和在某一種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應該是伯樂,摩登伯樂的責任在甄別、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但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但枉自標榜的企業明星,挑選團隊有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謹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要建立同心協力的團隊第一條法則就是能夠聆聽得到沉默的聲音,問自己團體和你相處有沒有樂趣可言你是否開明公允寬巨集大量,能夠承認每乙個人的尊嚴和創造的能力,有原則和座標而不是費時失勢矯枉過正的執著者。

最後,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藝術在其將新勢新思維與傳統中和更新的能力,人的認知力有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貫通,我們永遠也不是也永遠不能成為無所不能的人。有時我很驚訝的聽到今天還有管理人以勞累為單一賣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義也同樣重要,但是,。

生命是一條美麗而曲折的幽靜,路旁有妍花的麗蝶累累的美果,但我們很少去停留觀賞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的渴望趕到我們心中更加美麗的豁然開朗的大道。然而,在前進的成途中卻逐漸樹影淒涼、花蝶覓蹤,果實無存,最後,終於發覺到達乙個荒漠。

李嘉誠管理的藝術

6月 29日星期三 05 05 更新 屈指一算我的公司已成立了55年,由1950年數個人的小型公司發展到今天全球52個國家超過20萬員工的企業。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學大師相比,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識和學問,管理有沒有藝術可言 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經驗。翻查字典,art 藝術 的定...

李嘉誠《奉獻的藝術》讀後感

我覺得利用自己的智慧型 能力和奉獻精神建立未來的社會是做人處世的一種藝術,李嘉誠先生在教我們奉獻自我。我很希望中國這個社會群體,不要以功名利碌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而是以一種為社會奉獻的精神來面世,淡化心中被社會的 干擾了的所謂成功的野心。財富名譽地位不是用心去積累就可以的,而比一般人更喜歡做冒險的事情...

知名企業家李嘉誠的管理之道和管理藝術

從默默無聞到蜚聲香港塑膠業界 1957年的春天,李嘉誠揣著強烈的希意和求知慾登上飛往義大利的班機去考察,他在一間小旅社安下身就急不可耐的去尋訪那家在世界上開風氣之先的塑膠公司的位址。經過兩天的奔波,李嘉誠風塵僕僕的來到這家公司的門口卻站在那不動了,他知道廠家對新產品技術的保守與戒備,也許應該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