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城區山體公園的概念性規劃設計

2021-07-31 04:00:42 字數 1487 閱讀 5887

白雲山北入口

現狀:位於輪渡路與雲西路的交叉處。輪渡路的對景,周邊地塊屬於雲西路沿山地塊拆遷改造計畫用地。

節點東側為規劃中的商業街,西側為規劃中的高檔商住區。一條土路通往白雲山腳下的宗教區。

規劃思路:白雲山宗教文化濃厚,山中有許多道教和佛教的宮、觀、寺、廟。主入口山門的設計採用傳統的牌樓形式。

此牌樓也是輪渡路的對景。正**橫刻「白雲勝景」,豎刻「上有白雲野望之勝,下有半山避暑之樂,佛經道經聲聲,不絕真參悟之得也」。山門前置三個香爐,內設紅色燈光,意喻山中「香火旺盛」。

牌樓和香爐共同構成白雲山主入口的標誌性景點。進入山門,為一條「佛主題」大道,路面每隔一段距離,刻有「佛」文化主題的雕刻。道路兩旁植高大的松柏,如羅漢松、白皮松等。

主入口兩側規劃為停車場,停車場兩側設弧形大幅宣傳幕,既起到了宣傳景點,突出主題的功能,又與東側規劃中的商業街公共綠地和西側商住區自然銜接。

楓山西入口

現狀:楓山路經一條土路與上山園路相連,缺乏入口標誌。

規劃思路:在入口處用塑石堆砌的入口標誌,簡單,大方。

流香澗現狀:無入口標誌,通向景點的園路需要疏理,景點周圍植被現狀欠佳。

規劃構思:增設景點入口標誌。選用天然石材置於景點的入口處,上刻「流香澗」。

在現有園路基礎上,改善園路兩旁植被情況。沿路種植各種清香的花草,一路走去,有淙淙流水聲與飛花相隨,一縷縷淡淡幽香,不時撲鼻而來。

鳳凰雙亭

「鳳凰雙亭」將鳳凰山主體和南面的坡地意境相連,與北觀景台、鳳凰山北入口文化廣場共同位於鳳凰山南北中軸線上。

現狀:鳳凰山主體西南54公尺高處已建有一六角亭,亭前為一塊三層坡地,未經規劃。

規劃思路:建議將這一坡地處理為三層平台,供市民活動和休息之用。採用天然石片嵌草,設欄杆,對亭前植被做疏林處理,適當開啟「觀景窗」。

同時,在鳳凰山南面的小山坡上建亭,與現有的六角亭兩兩相望,合稱為「鳳凰雙亭」。通過此二亭達到將鳳凰山的兩部分意境相連的效果。

醉夕陽現狀:「醉夕陽」景點位於楓山西面,現狀為一小面積的山中平地,無任何人工設計。然而此平地為山中一塊不可多得的好地塊。主要觀賞面朝西,為城市景觀。

規劃構思:此平地的設計主要依託於夕陽西下時的自然景觀。平地上設定一花架,為遊人提供休息、觀景的場所。

平地上種植杜鵑花,當杜鵑花開放時鮮豔的紅色與夕陽的紅色相互輝映,好似「一園紅豔醉坡坨」的意境,令人陶醉。利用花架與山體之間的空地種植竹子,與現有的松、柏相搭配,意喻長壽,與「夕照臺」意境相合。

魚歡坳在水庫邊選擇了一處植被茂密、環境清幽的向內凹進的地塊,規劃為以釣魚為主的集觀賞和娛樂為一體的平台。

白雲山岩場駁坎

建議對岩場的駁坎進行復綠處理,並配以一些藝術化處理手法,對駁坎較高(高約50公尺)處分層處理。上層選用草本植物,通過噴播草種的方法;下層土層較厚,可種植喬木,如杜英、楓香、無患子等;岩石層外露的地方,中層進行彩噴處理。以岩石為背景,噴繪一些體現椒江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圖畫。

土質疏鬆,難以進行復綠的地方,採用擋土牆(岩壁)藝術化處理。用擋土牆保護疏鬆的土壤不被雨水沖走,牆壁上則可以噴繪一些與山體和周圍城市景觀相協調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