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報告低碳生活與可持續發展

2021-07-28 06:46:46 字數 3560 閱讀 8269

低碳生活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踐調查報告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曾幾何時,偉大詩人喬治·鉑金·斯莫里斯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樵夫,別砍那棵樹。

」指引著幾代人為環保而奮鬥。現如今,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妄為的我們,早已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

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類。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後路。

2023年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此次峰會自開幕以來,就被冠以「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會議」、「改變地球命運的會議」等各種重量級頭銜。這次會議試圖建立乙個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框架,意味著人類開始反思當前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一時間,低碳生活成為當下的流行語。

而低碳生活到底是什麼呢?是指要盡力減少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人類的消費行為與消費結構更加科學化的必然選擇。其實質是以低碳為導向的一種共生型生活模式,是使人類社會在環境系統工程的單元中能夠和諧共生、共同發展,實現代際公平與代內公平。

低碳生活著力於解決人類生存的環境危機,當生存都是問題的時候,又有何能力談發展談文明了?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

比如,據製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於冷櫃,而敞開式冷櫃電耗比玻璃門冰櫃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櫃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於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公升淨水。

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採用玻璃門冰櫃,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一年可節電約 4521萬度,相當於節省約1。8萬噸標煤,減排約4。

5萬噸二氧化碳。在中國,年人均co2排放量2.7噸,但乙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積,開1.

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噸。由此看來,節能減排勢在必行。如果說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節約能源這些環保理念已成行為準則,低碳生活則更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的環境日主題提示人們,「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汙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汙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低碳生活」雖然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全球變暖這一不爭的事實,此類問題正在頻繁的衍生著。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

儘管仍有學者對氣候變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於「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因此「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2023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倡導低碳生活,是踐行生態文明的具體舉措,在本質上也是一致的。

二者都是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出發點,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為依託;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基本原則;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因此,在觀念上樹立低碳理念,即是貫徹生態文明、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最好體現。

或許有人會提出,低碳生活意味著將減少能源的使用,那如此是否會遏制經濟的增長與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了?

低碳生活是一種全新的生活質量觀,與發展並不矛盾,而且相互促進。在較高發展水平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低碳生活。如在使用核能為主的法國,人均碳排放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歐絕大部分國家依賴可再生能源,如丹麥基本上依靠風電,挪威和瑞典則依靠水電。

這些國家碳排放很低,但生活水平卻很高。低碳就是在對環境影響更小或有助於改善環境的情況下,給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並最大限度地保護人體健康。所以低碳不但不會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相反它會將人類的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陽光經濟」、「風能經濟」、「氫能經濟」、「生物質能經濟」。但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高於煤電水電;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的**。從世界範圍看,預計到2023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後40、60和100年左右耗盡。

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陽能文明時代」(風能、生物質能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態)過渡的未來幾十年裡,「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保障。特別從中國能源結構看,低碳意味節能,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汙染為基礎的經濟。

2023年4月22日是第41屆世界地球日,中國的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在低碳意識越來越強烈的今天,低碳生活倡導人們從點滴做起,減少生活中的能量消耗,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對於企業來說,嘗試各種新型的低碳生產方式成為關注焦點,在這其中,「產地生態」以其構建和諧生態圈的理念廣為各界所認同,為促進中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產地生態環境是自然天成的資源,是不可複製和再生的,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以及充分的保護是生態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實現產業生態化模式的基本前提。有專家認為,隨著「產地生態」建設的不斷深入,其帶來的將不僅是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且進一步實現了人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環保、節約資源的願望。在探索新型生產方式的潮流中, 「產地生態」不但成為企業實現低碳生產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更將加快人與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程序!

低碳生活,聽上去好像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3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發布的《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告訴我們什麼是「低碳生活方式」:

1、用傳統的發條式鬧鐘替代電子鐘,每天可減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鍊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減少將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搭乘火車或地鐵來取代開車,在8公里的里程內可減少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不用洗衣機甩乾衣服,而是讓其自然晾乾,可減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將60度的燈泡換成節能燈,可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倍;

6、在午餐休息時間和下班後關閉電腦及顯示器,可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

7、改用節水型淋浴噴頭,不僅可以節約10公升水,還可以把3分鐘熱水淋浴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一半。

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對佔主流、有共識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為「適度吃、住、行、用,不浪費,多運動」。如以中國傳統文化來解釋這一理念的主要內涵,還可再簡化為「勤、儉」二字。

「低碳生活」向人類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經驗、理論與選擇模式,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創新,創新我們的生活模式,以保護地球家園、為人類未來造福為宗旨。

關於低碳生活的社會實踐報告

雖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低碳生活,不懂得怎樣去做。但是在我們身邊依然存在著許多低碳新生活中的低碳人。何謂低碳人呢?低碳人就是讓自己的行為儘量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就是說,要做乙個環保主義者。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倡導低碳生活。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做起,從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做起。從這次的調查...

「低碳生活」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如今,節儉 貫穿著社會風氣,低碳 引領著社會潮流,建立文明城市 建立生態城市成為地區社會熱點。為積極響應2010年世界地球日 低碳生活 的主題,倡導樹立 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 的全民意識,6月27日上午,暑期社會實踐低碳宣傳小分隊來到常州市鐘樓區清潭新村第二社群,在社群居委會的幫助指導下展開了 低碳...

低碳環保社會實踐報告

暑期低碳環保社會實踐報告 一 實踐主題 走進公司,參觀廠房,了解節能產品 深入社群,貼近市民,宣傳低碳生活 二 實踐目的 1 通過深入社群,大力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培養社群居民和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熱愛社會公益事業的品質。2 在宣傳教育別人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水平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