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矛盾論》有感 最終版

2021-07-23 18:56:14 字數 4907 閱讀 3754

組長:林強

組員:李越峰、金佳偉、季如佳、黃國裕、賀迅、李奇、李朝彬、白煜錕、陳衛東

讀後感編寫:李越峰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很多時候矛盾不是不存在,只是不夠明顯而已。矛盾就隱藏在其中,我們只是沒有去發現而已,例如學生學習就是一種矛盾的體現。同樣的這次的思政實作業便是乙個很好的例證:

老師布置了讀書、寫信等作業,在還有好幾個星期交作業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卻不緊不慢地把作業往後推。等到真正到了到了火燒眉毛之時,才猛然回想起來這一切,讀書、寫信。寫作業與不寫作業就是一種矛盾,而因條件的一點點改變,寫作業就會替代不寫作業,矛盾具有同一性,鬥爭性,還有其相互轉化。

《矛盾論》就對事物矛盾性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而我們也從中受益很多。

在激烈的研讀討論中,不少同學都「炫耀」著:「快看完了!」「已經看完了!

」其實這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一種成就感,畢竟我們已經把讀《矛盾論》當成了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就算在讀了《矛盾論》之後又是否可以寫出來這篇**?這是每個人心中的疑問。

所以在這種矛盾的趨勢下,每個人都必須把書讀完。這樣才可以讓這雖然只有端端幾千字的**中包含進來我們每個人的想法,也才能夠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地寫好這篇讀後感。

這次的研討,還是有那麼點「辯論」的意味的。

在乙個輕度汙染的下午,所有人如約都空出了時間,聚在了一起,開始了這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活動,開始了一次心靈的旅途。

首先,在會議的最開始,首先我們經過大家的一致認同選出了我們的組長——林強,身為學習委員的他,成績優異,以德服人,同時做事認真,組織能力強,具有權威性,由他發號施令,大家都會聽從。隨後就做更細緻的分工:分配:

記錄員,ppt主講人,最終將大家的讀後感彙總合併的作者等。其實這裡面也存在一些矛盾,就是選擇的問題,大多數人都想過讓自己輕鬆一點,讓自己少做一點,但這種問題在乙個團隊中總是有解決辦法的,於是這樣的矛盾終究還是可以被圓滿的解決。

《矛盾論》這本書運用唯物辯證的觀點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鬥爭的實踐經驗,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體現了對立統一規律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

關於文中提到的兩種宇宙觀,該文章中介紹了兩種宇宙觀——即形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這是論述矛盾的世界觀基礎。「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雖然作者對於第一種宇宙觀進行了反駁,但是第一種宇宙觀的人內容也不能完全否定。

雖然我們同意作者從內部,從一切事物對其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去看待事物,找出其中的矛盾。但我想當乙個事物的所有內在矛盾都已找到,那麼後來要影響事物的發展就是外在因素,而且有些特定的時候,那種外部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量的變化。就像寫作也,為什麼作業越多,學生們反而會更加積極,當然對於作業的量一點還是要有乙個限度的,否則的話就會令學生感覺反感了。

這樣看來,第一種宇宙觀是否可以成為第二種宇宙觀的一部分呢?或者,兩種宇宙觀本就是結合在一起的,而提出第一種宇宙觀的人只是看到事物的一方面呢?不過話又說回來,第二種宇宙觀抓住了事物的本質,而且它有理由將內容發展到由外部環境影響內部矛盾的發展變化。

作者推翻了只能解釋極少數事物的部分階段、而不能解釋全部階段的第一種宇宙觀。比如寫作業,他能解釋為什麼作業多一點反而忘了完成作業的學生會更少,卻解釋不了為什麼有的作業老師沒有布置還是會有學生完成。這就需要去分析事物的內在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關於矛盾的普遍性,一種解釋是,矛盾存在於所有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另一種是指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裡,我們就能發現一些問題,兩層意義中,前者指矛盾,而後者指矛盾運動。

也就是說,矛盾一直存在,切存在於變化的事物中,其自身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為什麼後者的表達方式與前者不同呢?「存在於」和「存在」又有著怎樣的深意呢?

其實,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首位銜接的形式,意在貫通著三者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另外在這一章中,有一段話:「生命首先就在於生物在每乙個瞬間是它自身,但卻又是別的什麼。

所以生命也是存在於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的自行產生並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跡象即停止,於是死就來到。」這段話寫的比較抽象,而我自己認為,它意在表述乙個生命對於其周圍的其他事物產生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價值,生命沒有了價值,也就是死亡。

矛盾的特殊性,由矛盾構成乙個事物的特殊本質,注意到是特殊本質而不是單純的本質,那麼我們可以認為有些事物是具有相似甚至是具有相同本質的,所以我們在研究一些事物的時候,既要把握整體具有相似性的矛盾,還要分析每個事物自身的特殊矛盾,這樣可使它得到本質上的區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全方面、深層次地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看待事物時不能只用主觀的、片面的、表面的觀點。

這樣就可以緊緊抓住矛盾的發展情況,有利於下一步的計畫。作者舉了很多革命時期的例子,如果應用到經濟上,商家首先要知道市場需要什麼,然後根據市場需求提出共性,最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性。一件商品能否真正做到大眾化,還是要從它自然的特殊矛盾做起。

即便是一張紙巾,如果把它做到非常精緻,也必定會吸引很多消費者的目光。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者提出一切事物發展中一定會有乙個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則受其影響,並隨之發生變化。所以找出這個主要矛盾就顯得特別重要。

但作者也提到,矛盾與主要矛盾之間也並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因為變化的存在,它們之間的地位可能會發生互換。所以說,在解決眼前的矛盾時,首先要分析清楚當前的發展形勢,在研究乙個事物時,主要的矛盾變化可以理解為乙個矛盾的逐漸解決和另乙個矛盾的逐漸浮現。

那麼在制定方案的時候,有時為了避免犯其他錯誤,還應該考慮矛盾解決後可能出現的後果。伴隨著乙個主要矛盾的解決,新出現的主要矛盾可能更加棘手,不得不防。但不管怎麼說,乙個事物存在的意義就是發展許多的矛盾,需要我們乙個個得去解決,找到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對於矛盾的主要屬性,追溯到老子的思想,我們可以看出,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聲音的高與低、前和後都是兩個不同的方面,它們有區別,但是它們又「相生、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說明它們還有密切的聯絡;我們也可以看出,高山區別於平原、冬區別於夏、春不同於秋,但它們又共同聯絡組成大地,組成一年的四季;大和小、上和下、左和右、輕和重、黑和白、真和假等事例中同樣具有這樣的共同點——任何事物都具有兩個不同的方面,它們既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又是相互依賴、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存在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矛盾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種本質屬性。同一性是指矛盾著的兩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的特點,矛盾不會單方面地存在。

也可以理解為矛盾存在的前提是有兩個對立面,否則就不叫矛盾,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的屬性,體現著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催勢。然而作者真正要引出的是這兩個對立面之間的轉化。一開始我並不明白為什麼矛盾的兩個物體會相互轉化,相互交換位置,這是因為我的的思維只侷限於物質上,而沒有對範圍進行擴充,然而作者將這一性質運用到一些思想和一些抽象的事物中去,也確實合情合理。

例如戰爭轉化為和平,這就是矛盾著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結果。說完同一性,就不得不說鬥爭性。作者認為無論什麼事物的運動,存在於兩種狀態,一種是相對靜止的狀態,一種是顯著變動的狀態。

當事物運動在第一種狀態的時候,它只有數量上的變化,沒有質的變化。當它運動在第二種狀態的時候,它已經在第一種狀態上的數量達到了某個最高點,發生了性質上的變化,呈現出顯著變化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量變引起質變」。

但第二種狀態一定是由第一種狀態發展來的嗎?撇開這個問題不講,作者認為「事物總是不斷地由第一種狀態轉化為第二種狀態,而矛盾的鬥爭則存在於兩種狀態中,並經過第二種狀態達到矛盾的解決。所以說,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而對立的互相排除的鬥爭則是絕對的。

」當然,所謂的「靜止」和「變化」並不能只從表面去看,這裡的「靜止」和「變化」也是一種抽象概念,它是以具體表示抽象,從而達到形象。總而言之,這種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的確存在的,也揭示了矛盾的兩方面之間相互轉化的本質過程。

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生活中許多矛盾都是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是不斷積累,然後最終「爆發」是問題得到解決的。

但這樣的對抗並不能解決所有的矛盾。我們已經明白「量變」影響「質變」。那麼質變反過來會不會體現在量變上呢?

即鬥爭過後,矛盾由第二種狀態轉化為第一種狀態,那麼我們的矛盾就沒有得到解決,也就表明我們需要其他形式的矛盾鬥爭。依作者看,有些矛盾是由非對抗性發展成為對抗性的,或者相反。許多經典的例子都堅定地支持者這一點。

基於以上的論證,作者做出了以下結論:作者強調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特殊性和相對性、同一性和鬥爭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還要注意到不同的鬥爭形勢。

隨著一篇約兩萬五千字的文章的讀完,我們領略到了作者用豐富的例子闡述著一套引人深思,頗有教育意義的理論:由宇宙觀到矛盾的整體,再到單獨的矛盾,結構嚴謹縝密。面對這樣的學術**專著,不少同學還是感到有些吃力,這就像有的人讀《時間簡史》,雖然勉強的完成了閱讀,但是並不能完全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也不能正確的理解出作者想向我們傳達的資訊,但《矛盾論》觀點論述鮮明,相對與其他書籍更加便於我們理解,再加上同組人員齊心的討論,讀懂《矛盾論》就沒有什麼大的困難了。

其實我們認為討論組的意義就在於此:如果一篇文章越晦澀難懂,那麼乙個人所能把握的資訊就越少,而組員之間的相互交流,不但可以互相幫助著去理解,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很多新的觀點,而觀點之間的碰撞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別人的想法,同時我們就可以從乙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同乙個事情,也正驗證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同樣,在很多時候我們讀一本書只是浮光掠影地讀個大概,並沒有去考究其更深層次意義,也不會再去回去認真研讀。

但是討論卻讓我們不得不多次回想,細細品味書的內容,認真分析書中言語,去尋找那些可以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這樣一些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就會慢慢浮出水面,之前沒有理解的話語也就可以深刻的理解。同時我們還能能夠對文章有乙個更深的理解,對文章也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開闊了個人的視野。

對於這種讀書方法大家都十分喜歡,從每個人的想法中吸收和學習,有時候還能發現文中的一些錯誤觀點或瑕疵。

通過這次讀書研討活動,我們都感受到了分享的快樂,也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凝聚力。與此同時,我們彼此相互學習,交流閱讀經驗,共同進步和成長,這次的閱讀活動讓我們明白了:「看待事物時應該用唯物辯證的方式,以全面、發展的眼光去看待。

解決問題時,應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都是如此。

學習矛盾論心得

通過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對待個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做一名清醒的馬克思主義者。一是要正確對待工作上的矛盾。我們每天都面臨各種各樣的工作任務,每一項任務都是一項矛盾或一項系統綜合矛盾。幹工作,也就是在處理矛盾。二是要正確對待同事之間的矛盾。...

《實踐論》和《矛盾論》讀後感

讀 實踐論 與 矛盾論 有感 高中政治課上有初步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論與矛盾論。在多次的機械背誦後,我不知不覺也對它們有了較深入的理解,也會有意將它們與生活實踐聯絡起來體會。但今天讀了這兩篇有更翔實理論表述和經驗論據的文章,醍醐灌頂般,我對這兩個理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思考。實踐論 主要表明了這...

讀《不失人情論》有感

讀 不失人情論 有感王崑文中醫學是乙個重視人情與人性的醫學,早在兩千年前的 內經 中就已鮮明的提出了 不失人情 李中梓在三百多年前所寫的 不失人情論 一文,比較全面地總結了 病人之情 旁人之情 醫人之情 說明了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存在著多種複雜的人際關係。而要處理好各方面的人情,的確是乙個比較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