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現代交換實驗報告

2021-04-24 02:07:20 字數 3765 閱讀 8171

綜合實驗報告

( 2014 -- 2023年度第二學期)

名稱: 現代交換技術綜合實驗

題目: 現代交換技術實驗

院系: 電子與通訊工程系

班級: 通訊120班

學號: 201203010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鮑慧、項洪印、趙麗娟

設計週數: 2周

成績日期:2015 年 7月

實驗一、1:電路交換原理**實驗——時間表排程

一、實驗目的

掌握時間表排程原理。

二、實驗原理

在所設計的時間表排程實驗中,這個排程表的排程是靜態的。所謂靜態,是指排程表是在系統初始化的時候就建立起來的,在系統執行的情況下不再改動。實驗要求的就是這個排程表的初始化。

這個排程表如下圖所示:

排程表 這個交換系統提供了三個週期性排程程度(摘掛機檢測程式、脈衝識別程式和位間隔識別程式),它們的呼叫週期分別為200ms、10ms和100ms,所以系統的最小排程時間為10ms。每隔10ms就會檢查這個表的一行,如果該行上某一列為1,就執列所對應的任務,如果為0,就什麼都不做。每當執行到這個表的最後一行,排程任務會返回第一行迴圈執行。

三、實驗程式

#include "bconstant.h"

extern "c" _declspec(dllexport) void initschtable

(int scheduletable[schtablen][schtabwdh])

//schtablen 定義時間表為20行schtabwdh定義三個週期排程實驗

四、結論或總結

連線執行上述程式,撥打**時能夠正常打通,說明所編的時間排程表正確,此這個排程表正確。

時間表的建立與執行週期、和任務數目有關。在程式控制數字交換的體系結構中,週期級程式是由時間表排程實現的,它規定了週期級程式的執行週期和執行時間,因此建立正確的時間排程表極為重要,如果建立不正確,將導致系統的崩潰。

實驗一、2:電路交換原理**實驗——脈衝計數實驗

一、實驗目的

掌握脈衝識別原理

二、實驗原理

撥號盤所發出的撥號脈衝有規定的引數。我國規定的號盤脈衝的引數有:脈衝速度:

即每秒鐘送出的脈衝個數,規定的脈衝速度為每秒鐘8-16個脈衝; 脈衝斷續比:即脈衝寬度(斷)和間隔寬度(續)之比,規定的脈衝斷續比為1:1-3:

1。1)脈衝識別程式掃瞄週期的確定:為確定脈衝識別掃瞄的週期,需要計算出最短的變化間隔(脈衝或間隔寬度),這樣才能保證每個脈衝都能夠識別而不至於丟失脈衝。由於號盤每秒發出的最快脈衝個數為16個,脈衝週期t=1000/16=62.

5ms,在這種情況下斷續時間比為3:1時續的時間最短,為1/4*t,所以最短變化週期為1/4*(1000/16)=15.625ms,脈衝識別掃瞄程式的週期<15.

625ms。

2)撥號脈衝識別原理:在下圖中,採用了10ms的掃瞄週期,其中的變化識別標誌了狀態的變化。對於乙個脈衝來說,是前沿和後沿各識別一次,我們可以任取乙個來識別脈衝,下圖中採用了前沿識別。

從邏輯上講,也就是說(這⊕前)∧前=!這∧前相當於前面所說的掛機識別,同樣(這⊕前)∧!前=這∧!

前相當於摘機識別。在這裡採用比較麻煩的邏輯運算的原因是需要「變化識別」這個結果。這在位間隔識別中要用到,下面是脈衝識別原理原理示意圖:

在我們設計的實驗中,用乙個陣列保留各線路10ms前的狀態,用另乙個陣列保留各線路當前的狀態,並且提供了儲存「變化識別」的陣列(以供後面的位間隔識別使用),另外提供給學生使用的是儲存已檢測的脈衝值的陣列,學生程式設計檢測到乙個脈衝以後,就將該線路對應的脈衝值加一。

三、程式流程圖

四、實驗程式

#include "bconstant.h"

int nor_op(int a,int b);

int or_op(int a,int b);

extern "c" _declspec(dllexport) void scanpulse(int linestate[linemax],int linestate10[linemax],int change[linemax],int fchange[linemax],int pulsenum[linemax])

return;

} int nor_op(int a,int b異或子函式

int or_op(int a,int b或子函式

五、結論或總結

連線執行上述程式,撥打**時能夠正常打通,說明所編的脈衝計數程式正確。

在程式控制交換系統中,脈衝計數是很重要是部分,號碼的獲取和脈衝計數直接相關,如果脈衝計數錯誤,將直接導致**通訊的正常與否。將脈衝波形畫出來以後,分析其數字關係,得到各種波形之間的關係,能夠比較容易的得出脈衝識別的計數方式。

實驗一、3:電路交換原理**實驗——位間隔識別實驗

一、實驗目的

掌握位間隔識別原理

二、實驗原理

位間隔識別的目的是要識別兩位號碼之間的間隔,從而區分各位號碼。首先來確定一下位間隔識別的掃瞄週期,一方面撥號盤的位間隔 ≥ 250ms,另一方面需要確定一下最長的脈衝或者間隔為多少毫秒。由於最慢的脈衝速度為每秒8個脈衝,這就是說脈衝週期t=1000/8=125ms,當斷續比為3:

1時,脈衝(斷)時間應為125ms*3/4=93.75ms,所以位間隔識別程式要能鑑別93.75ms和250ms間的間隔。

一般採用96ms掃瞄程式來識別,位間隔識別的原理圖:

1)識別在前96ms週期內沒有發生過變化。這就排除了脈衝變化的因素。因為脈衝最長間隔如前面所計算的那樣為93.75ms〈 96ms;

2)識別出在此以前的最後一次變化是在96ms以前的那個週期內,這一條件可以保證在位間隔開始96ms後的第乙個週期就能識別到,而且保證以後各次掃瞄不識別。

為此引入了「首次變化」這個變數,它標誌首次遇到了「變化」。平時它為「0」,當在乙個掃瞄週期內遇到變化後就變為「1」,在這個週期的後續時間裡它都保持「1不變。這個條件可由下面的邏輯關係來實現:

首次變化=首次變化∨變化識別。當首次變化為「0」時,只要8ms脈衝掃瞄的變化識別為「0」,則首次變化永遠為「0」,一旦變化識別為「1」,則首次變化就變為「1」,而且以後無論變化識別如何改變都不能改變首次變化的「1」值。為確保以上「首次變化」平時為「0」,令每次96ms程式都把它清「0」,這樣就寫出下面的計算公式:

首次變化=(首次變化∨變化識別)∧ /96

在每次96ms程式執行期間來檢查「首次變化」這個變數,若為「0」,說明在前96週期內沒有發生過變化;若為「1」,說明已發生變化,但這時還不能確定為何種變化,既可能為脈衝變化,也可能為位間隔變化。這就需要看下乙個96ms週期,若仍有變化,則屬於「脈衝變化」;若無變化,即屬於「位間隔」變化(>96ms無變化)。這時在再下乙個週期內仍能識別出「無變化」,但已經識別出一次了,不能再作重複識別。

對上面的討論加以概括,只要識別兩個變數就可以了:(1)上乙個96ms週期內無變化;(2)再上乙個週期內有變化就可確定為「位間隔」了。在上面的圖中的「首次變化」是識別變數(1)的,首次變化=1是說明上一週期內無變化,否則有變化。

上圖中前次「首次變化」是識別後乙個變數(2)的,前次「首次變化」是讀取「首次變化」的儲存內容,不過96ms讀一次,讀的正是再上乙個週期的最後結果。前次「首次變化」=1,說明再上乙個週期有過變化,否則無變化。將「首次變化」取反後與前次「首次變化」相與,結果為「1」,表示有位間隔。

值得注意的是,僅上面識別出的「位間隔」還是不夠的,因為它只能說明前一次變化在96ms以前,那麼使用者中途掛機也可以達到這個條件,因此必須區別是「位間隔」還是「中途掛機」。區別這個很容易,只要區別一下現在使用者處於掛機還是摘機狀態就可以了。前者是中途掛機,後者是位間隔。

方法可以是查一下當前的使用者線狀態,如果為「1」,說明使用者已經掛機,那麼識別的是「中途掛機」,否則為「位間隔」。

現代交換原理實驗報告

實驗一 cc08交換裝置硬體系統介紹 一 實驗目的 通過現場老師的實物講解,了解cc08交換機的構造以及程式控制交換機單元所具備的最基本的功能。二 實驗器材 cc08交換裝置 三 實驗內容 cc08交換裝置總體結構 模組化結構 機架結構 單板功能 交換裝置內外線連線情況。四 實驗小結 1 畫出本實驗...

現代交換原理之系統實驗

目錄實驗一程式控制交換系統實驗 實驗二使用者介面模組單元實驗 實驗三信令訊號的產生與檢測單元實驗 實驗四時分交換實驗 實驗五液晶顯示程式設計除錯實驗 實驗六鍵盤掃瞄程式設計除錯實驗 實驗七記髮器程式設計除錯實驗 實驗八 處理器程式設計除錯實驗 實驗九時分交換程式設計除錯實驗 實驗十可程式設計器件程式...

現代交換技術 軟交換 RZ8683實驗說明書

目錄實驗1 voip裝置認識 2 實驗2 voip裝置的網路配置 6 實驗3 最簡軟交換系統基本配置及管理 8 實驗4 最簡軟交換系統高階配置 12 實驗5 互動式語音應答 17 實驗6 呼叫中繼 20 實驗7 呼入呼出路由 23 實驗 ip網路 終端註冊實驗 26 實驗 撥號規則配置 29 實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