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朗誦基調

2021-04-15 09:17:45 字數 1452 閱讀 1890

散文總是從作者主觀視點來觀察世界萬物,從中有所感悟,於是有感而發,抒發自己的感想。讀散文,聽散文,似乎是跟著作者去看去想,最終和作者想到一塊兒去。因為是乙個看,想,感悟的過程,所以散文朗誦的基調是平緩的。

沒有太大的起伏;即使是在作品的高潮,也不會像演講那樣異峰突起,慷慨激昂。在朗誦時要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一般用拉長而不用加重的方法來處理強調重音。

散文雖然不像詩歌那樣有規整的節奏和嚴格的韻律,但是也講究節奏和韻律美。散文的區域性和某些句子也有對稱結構。

《海燕》的基調是熱情高昂,氣勢豪邁,作品熱情歌頌了英勇無畏、勇敢搏擊的革命戰士,這應該貫穿表達全過程。但文章也表白了對膽小怕事、畏縮不前的「海鷗「」海鴨「」企鵝」形象的鄙視,這對基調起反襯作用,會更加深化主題。

例如:「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在朗讀時,我們可以用相同的語調來讀這對語句,使文中的韻律美表現出來。

散文也有不同的型別。有的散文以抒情為主,不寫人和事。

例如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匆匆》,都是在抒發作者的感受。有的文章中雖然也會出現一些事物,但是這些事物都是虛寫而不是實寫的,是概括而不是具體的。

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寫春天,讚美春天,發出:「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感想,從而激發了對生活的熱愛。基調是熱情,愉快的。

我們應該用明朗,甜美的聲音去讀。在文章中雖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鳥,還有人,但是這些都不是具體的某乙個人。我們在朗讀這一型別的散文時,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為線索。

朗誦《春》時,一開始是一種殷切期盼的情感,在朗讀「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時,要把三個層次讀出來,把春天越來越近,人們越來越欣喜的心情讀出來。中間的部分,從各個方面描寫春天,也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我們可以用減低速度,降低音量的方法把描寫和抒情區別開來。

最後的三小節,用娃娃,姑娘,青年來比喻春天,體現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情緒也隨之轉向高昂。音量,語速也應隨之步步提高。

另外一種型別的散文稍有不同。這些散文中穿插著一些人和事。有時,正是這些人和事給了作者啟示,由此而產生了感慨。

那麼我們怎樣來朗讀這種型別的散文呢?總的說來,我們應該把其人其事作為散文的乙個組成部分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乙個故事來讀。

1、感情要真實。朗誦散文應力求展示作者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充分表現作品中的人格意象。散文是心靈的體現,是真情流露。

朗誦時要充分把握不同的主題、結構和風格。如茅盾的《白楊禮讚》熱情地讚美了白楊樹,進而讚美了北方的農民,讚美我們民族在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質樸、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朗誦時要充分把握這種感情基調。

2、表達要有變化。散文語言自由、舒展,表達細膩生動,抒情、敘述、描寫、設計相輔相成,顯得生動、明快,對不同語體風格要區別處理。敘述性語言的朗誦要語氣舒展,聲音明朗輕柔,娓娓動聽,描寫性語言要生動、形象、自然、貼切;抒情性語言要自然親切、由衷而發;議論性語言要深沉含蓄、力透紙背。

朗誦者應把握文章的語言特點,恰如其分地處理好語氣的高低、強弱,節奏的快慢、急緩,力求真切地把作者的「情」抒發出來。把握「形散神聚」的特點。1

散文配樂朗誦

活著真叫累,有人這麼感喟 活著真叫煩,更有人這麼虛嘆。活著真美麗,而我卻喜歡這麼對生活綰結。尋找了千百種理由之後,才得以發現 生活在我的視野下呈現出與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賜予我有什麼不同,卻僅僅是因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滿這麼兩個字 坦然。我坦然,於是我心美麗。我心美麗,於是我的人生跟著美麗。曾...

適合朗誦的散文詩

竹葉吹夢 作者 耿林莽 你常常被一根竹子搖醒,風把夢從竹枝上掃落,似殘露一滴。這是竹葉子的夢,還是你的夢呢?露宿街頭的打工仔喬遷之喜,打到了這片竹林。這裡沒有市聲喧囂,沒有子夜車軋破夢的幽深。風與竹葉簌簌的私語,如細雨沙沙,又引來鄉悉的回聲 竹林滴水,乙個小男孩仰起瘦瘦的臉,承受清涼水珠,解渴的一粒...

技能賽朗誦散文

1 老爺爺的鬍子 老爺爺坐在藤椅上,乙隻手又在慢慢地捋著長長的白鬍子。老爺爺要講故事了。樹林裡的故事,是小鳥銜來的嗎?大海浬的故事,是貝殼裝來的嗎?老爺爺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講也講不完,是哪來的呢?哥哥說,老爺爺的故事是藏在肚子裡的。我的肚子裡怎麼沒有故事呢?姐姐說,老爺爺的故事是裝在腦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