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凹印常見故障原因及解決辦法

2021-04-13 23:30:06 字數 7142 閱讀 5819

故障一:油墨印刷後外溢

故障原因:

(一)使用的油墨中含有水分,而油墨本身是溶劑型的;

(二)印刷基材上吸附有水分;

(三)印刷車間濕度太大;

(四)乾燥溫度過低;

(五)印刷車速過快,壓印力太大;

(六)油墨的調配過稀,粘度太小;

解決方法:

嚴格控制印刷車間溫濕度,溫度在18—25度,濕度在50%-60%為最佳。防止油墨中混有水分,對吸濕性較強的基材膜進行印刷時,可以把印刷的第一色機組作為乾燥單元,使這些基材膜在第一色單元的加熱烘道中乾燥脫水後再進行印刷;對吸濕性不強的基材膜進行印刷時,若發生油墨外溢,可通過減小壓印力,提**燥溫度、加大油墨粘度或降低刷車速的辦法來解決。

故障二:油墨色相不良

故障原因:

(一)油墨在使用過程中分離沉澱,油墨中的顏料微粒發生凝聚現象;

(二)網點的再現性不良;

(三)新增了不同期生產的油墨或不是同種廠家的油墨。

解決方法:

首先要保證油墨的迴圈流動,盡量避免比重有明顯差異的油墨相混合,防止混入水分,因水分會有損於油墨的流動性,嚴重時還會造成顏料的凝聚。其次要嚴格控制印刷速度、油墨粘度等各項變化條件對中間調網點為影響,必須保持這些條件的恆定性,並用放大鏡對印刷品隨時檢查。另外要禁止不同期或不同廠家生產的油墨混合使用。

故障三:油墨粘著力不強

故障原因:

油墨粘著力不強的主要現象是印刷品上墨層達不到客戶要求的厚度,嚴重時印刷品會脫墨或印不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幾方面:

(一)選用了不同期或不同廠家生產的油墨;

(二)印刷用基材膜處理不當或基材膜中新增劑對印刷有影響;

(三)油墨白化或變質;

(四)新增溶劑過量;

(五)未有充分乾燥。

解決方法:

應絕對不混用不同廠家或不同期生產的油墨。對印刷基材膜事先檢驗其是否進行過電暈處理。基材膜中含有的增塑劑、表面活性劑等可能會防礙油墨附著。

對發生白化或變質的油墨可退回廠家重新處理後再使用。油墨粘度應根據車速而定,小機18—20秒,大機14—16秒。認真檢查油墨的各項耐性是否達標。

認真檢查、測試印刷物表面狀況和電暈處理是否合格。根據版面情況調整溶劑和降低車速,加大風量。

故障五:糊版

故障原因:

(一)油墨質量問題,樹脂析出,粘附版面;

(二)印版表面花痕較嚴重;

(三)刮刀與壓輥距離不當。

解決方法:

(一)調換油墨;

(二)用2#金相砂紙或600#水磨砂,打磨印版表面使版面光滑;

(三)使用硬質刮刀;

(四)刮刀與印版距離增大;

(五)刮刀的角度調整到75度;

(六)調整快乾溶劑;

(七)調整壓輥的壓力3.5kg;

(八)用風管吹版面。

故障六:堵版

故障原因:

(一)油墨的揮發速度過快導致油墨凝固到網點裡面;

(二)油墨的粘度過大容易幹版;

(三)印刷速度過慢導致油墨凝固。

解決辦法:

(一)降低油墨的揮發速度;

(二)降低油墨的粘度;

(三)在保證實地色塊不拖墨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降低油墨的粘度。

故障七:花點

故障原因:

(一)版輥質量問題;

(二)印刷過程產生靜電;

(三)油墨轉移量小;

(四)堵版。

解決方法:

(一)版輥返工;

(二)擴大消除靜電手段,如溶劑調整多些酮、醇類、加設消除靜電掃;

(三)用祛汙粉將版面徹底洗乾淨;

(四)調整慢乾溶劑;

(五)刮刀與膠輥的距離縮小;

(六)加大壓力4—4.5kg;

(七)刮刀接觸角少於50度—55度;

(八)適當提高印刷速度;

(九)油墨粘度適當調高。

故障八:刮刀角度對版輥印刷的影響

刮刀角度主要指的是刮刀與版輥的切線角度一般為30-80度,以45度為宜。在一切條件正常的情況下最好將刮刀角度調整到45度,刮刀角度大小對印刷樣以及版輥的影響:

刮刀角度大的情況下主要有以下好處:

(一)實地邊緣不會出現拖影,中間不會出現水文等現象;

(二)減少油墨的消耗量。

壞處有:

(一)小文字以及淺網出的不好;

(二)增大版輥的磨損量;

(三)在實地的邊緣容易起刀絲。

刮刀角度小的情況下有以下好處:

(一)小文字淺網出的比較好;

(二)電分圖的層次會比較完整不會出現淺網刮失的情況;

(三) 可以有效的提高版輥的使用壽命。

壞處有:

(一)容易出現髒道;

(二)實地容易出現水文;

(三)增加油墨的消耗量。

故障九:規則性線痕(刀線)

故障原因:

(一)油墨內混有殘渣;

(二)印版可能被硬物劃傷;

(三)印版滾筒磨損掉鉻、銅層裸露;

(四)刮墨刀倒口。

解決方法:

(一)用60目德銅網重新過濾油墨,並用600號水砂紙細磨刀刃或更換墨刀;

(二)用800號水砂紙蘸水細磨劃傷處;

(三)用溶劑洗淨印版,用502膠水和銅粉填補劃傷,並拿細砂紙輕輕打磨光滑(注:此方法適用於印量比較少的版輥。在印量大的時候必須要退鍍或者重新雕刻。)

*(二)(三)只針對非**部分。

故障十:無規則性線痕(刀線)

故障原因:

(一)刮墨刀刀鋒利度不夠;

(二)刮墨的傾斜度不夠、刮墨刀壓力過小;

(三)刮墨刀安裝時平整度差;

(四)油墨與溶劑的溶解性、流動性不好;

(五)印版滾筒鉻層表面處理不平滑、過於粗糙;

(六)印版滾筒印刷時周向跳動大;

(七)油墨內有墨渣、粘在刀刃背後;

(八)墨管位置不理想、油墨流入墨槽過急、造成油墨不勻。

解決方法:

(一)用600號水砂紙打磨刀刃;

(二)加大刮墨刀的壓力,使其傾斜度向下,並根據實際情況移動刀架,理想接觸角度為50度-70度;

(三)上刀片時,盡量做到用碎布壓緊襯片與刀片,用力向外側拉,同時從中間旋緊螺絲,逐個向外,但緊螺絲不可一步到位,還需重複二三遍完成。使刀片受力均勻;

(四)控制好油墨粘度(在不影響印刷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用溶解性強、揮發快的溶劑,如醋酸乙酯、乙醇,可增加光澤度;

(五)用800號或600號水砂紙蘸水來打磨印刷版輥,注意打磨的時候用力均勻,如不理想可與版廠聯絡重制印版滾筒;

(六)檢查版輥同心度。筒軸、軸承及傳動齒輪是否形變、磨損,還可能是由機座水平不整、不穩造成;

(七)墨槽、墨箱洗淨,油墨多層過濾,印刷的時候注意及時的清理刮刀的背面,必要的時候用布蘸溶劑擦拭;

(八)移動墨管位置或合理改進墨槽結構,適當的減慢迴圈幫浦的迴圈速度。

故障十一:間斷刮刀線

故障原因:

(一)版面光滑問題;

(二)印刷環境衛生問題;

(三)印刷物帶有灰塵;

(四)油墨細度、粒子過粗。

解決方法:

(一)用600#水磨砂紙或2#金相砂紙橫向打磨,然後祛汙粉清洗版式面;

(二)改造印刷條件;

(三)印刷物有灰塵,與**商聯絡解決;

(四)油墨粘度適當調低;

(五)刮刀角度盡可能調整60度—75度;

(六)減少壓輥壓力3—3.5kg;

(七)油墨過濾。

故障十二:淺網再現性差

故障原因:

(一)油墨轉移性不好,粘度偏高;

(二)壓輥壓力過低;

(三)刮刀的觸角度過大;

(四)刮刀與壓輥距離過大;

(五)油墨乾燥快。

解決方法:

(一)油墨粘度高速到15-18秒、3#察因杯;

(二)壓輥壓力調整到3.5-4kg;

(三)刮刀角度調整至45度-50度;

(四)刮刀距離盡可能調到接近壓輥位置;

(五)調整中乾溶劑;

故障十三:反粘

故障原因:

(一)版面大,油墨粘度高;

(二)溶劑乾燥快,表面乾而內未序分乾;

(三)氣候條件影響(溫度高);

(四)收卷張力偏大;

(五)刮刀角度小。

解決方法:

(一)降低油墨粘度;

(二)使用中乾溶劑,加大乾燥風量;

(三)濕度高的氣候,車速要慢些,同時調節濕度;

(四)降低張力;

(五)刮刀角度調整至70度-75度。

故障十五:食色

故障原因:

(一)前色未有充分乾燥;

(二)後色壓輥壓力過大;

(三)車速偏低;

(四)油墨粘度低;

(五)後色主溶劑量較多;

(六)後色刮刀角度偏小。

解決方法:

(一)加快前色乾燥,如風量等;

(二)調整後色的壓輥壓力3.5-4kg;

(三)提高印刷速度;

(四)後色油墨粘度適當調高;

(五)後色溶劑配比主溶劑盡可能少些;

(六)後色的刮刀角度增大約65度-70度。

故障十七:拖影

故障原因:

(一)油墨稀釋過度、粘度太低;

(二)刮墨刀與印版接觸角度不佳;過於上仰或頂刀力量過大造成刀刃翹曲;

(三)刮墨刀片過軟、安裝時壓條與刀口的距離過大,刀片伸出過長;

(四)壓印滾筒壓力過大,油墨擠出;

解決方法:

(一)增大油墨粘度,如情況無明顯好轉,可重新換墨;

(二)將刮墨刀的接觸角度調節下傾,頂刀力減小;

(三)改用彈性高的硬刀片,最好用日本產的,縮小刀片的伸出距離;

(四)減輕壓印滾筒的壓力;

(五)如拖影現象不嚴重,可適當提高機速、加大刮墨刀的角度來消除。

故障十九:印跡發虛、露底

故障原因:

(一)壓印力不足;

(二)油墨稀釋過度,破壞了油墨的流動性和粘著力;

(三)油墨中的白墨含量過多;

(四)堵版或印版上網點磨損、掉版;

(五)原墨調製不適當。

解決方法:

(一)增大印刷壓力;

(二)提高油墨粘度;

(三)油墨中盡量少加白墨,(顆粒多易傷版),可用沖淡墨代替;

(四)用毛刷蘸上溶劑洗淨版孔內殘留的油墨,提高轉移率;

(五)根據原墨的組成特點,合理調配油墨。

故障二十:網點、文字印不全

故障原因:

(一)油墨粘度過高,印版上墨層轉移不上去,正負離子難以透過紙張,靜電吸墨作用減小,不易將印版上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表面;

(二)紙張平滑度差,纖維排列不均勻;

(三)靜電膠輥兩邊粘有油墨,使其未形成絕緣而產生電流導通偏漏,影響吸附力;

(四)刮墨刀壓力過大;

(五)油墨揮發過快,轉移率降低;

(六)印版在墨槽內吸墨量過少。

解決方法:

(一)適當降低油墨粘度;

(二)紙張進貨時,注意查測紙張質量;

(三)靜電膠輥兩邊可切2mm深,寬可根據長期印刷面積來定,防止粘墨;

(四)刮墨刀接觸角度上傾;

(五)加入慢乾溶劑,提高油墨轉移性質;

(六)公升高刮墨刀架,縮短轉移時間,提高網穴存墨量;

(七)抬高墨槽,使印版吸墨充分。

故障二十一:斑點

故障原因:

(一)壓印滾筒版面有傷或粘有異物;

(二)油墨未完全溶解;

(三)溶劑使用不當或溶劑稀釋過量;

(四)未有效消除紙張靜電。

解決方法:

(一)更換或研磨膠輥,使其平滑;

(二)確認是否使用了過期或劣質的油墨,並及時更換;

(三)提高油墨的粘度;

(四)消除靜電,調節印刷車間的溫度。

故障二十二:墨色濃淡不勻

故障原因:

(一)墨槽結構有問題,油墨易發生沉澱或產生大量泡沫;

(二)烘乾箱漏風,使油墨內溶劑迅速揮發;

(三)溶劑與油墨未完全溶解。

解決方法:

(一)改善油墨迴圈系統,放墨不能過急,適量加入消泡劑;

(二)找出烘乾箱漏風處,並加以補救;

(三)選用溶解性強的溶劑。

故障二十三:摺皺

故障原因:

(一)壓印滾筒壓力不平衡;

(二)輸紙導輥軸承磨損或鎖緊螺絲鬆動;

(三)印版軸偏心。

解決方法:

(一)校正壓印滾筒兩側,使其壓力均衡;

(二)更換軸承,加固鎖緊導輥;

(三)查詢傳動齒輪有無磨損,齒合是否平穩,版軸是否變形,軸承是否「燒死」,並加以校正。

故障二十四:印張上**前後套印不准

故障原因:

(一)印刷車間溫濕度不當,烘乾箱溫度過高,紙張收縮嚴重;

(二)印刷色組安排不當,前後壓印滾筒膠皮硬度不一;

(三)傳動齒輪與版軸未鎖緊,致使印版滾筒發生移位;

(四)自動張力裝置發生故障。

解決方法:

(一)保持印刷車間恆溫恆濕,降低烘乾箱溫度;

(二)正確安排工藝流程,同統一壓印滾筒橡膠硬度;

(三)畫線檢查傳動齒與印版是否產生滑移,並加以鎖固;

(四)若是自動張力裝置發生故障,要找電氣人員維修。

故障二十六:在專色上金墨疊印不實(露金)

故障原因:

(一)固金粉顆粒粗,加之油墨流量偏大,造成墨成過厚,存墨量大,不易乾燥;

(二)印刷壓力過大,形成擠墨;

(三)印版滾筒上網穴深度不夠;

(四)油墨乾燥不夠充分。

解決方法:

(一)在金色中適量加入快乾性溶劑,專色則用慢乾性溶劑,如不影響印刷效果,油墨粘度盡可能保持適度;

(二)印刷壓力保持適中、均衡;

(三)在製版時印金,應降低機速增加色組間油墨乾燥時間。

表1 凹印常用溶劑揮發速度

揮發速度由快到慢排名:

快乾性的油墨溶劑主要有:

脂肪類:正乙烷

芳香類:苯

脂類:醋酸甲脂、醋酸乙脂

酮類:丙酮、丁酮

醇類:甲醇、乙醇

揮發速度介於中間的油墨溶劑主要有:

脂肪類:正庚烷

芳香類:甲苯

脂類:醋酸丁脂

酮類:甲基戊酮

醇類:異丙醇

揮發速度最慢的油墨溶劑主要有:

芳香類:二甲苯

脂類:醋酸戊脂

酮類:環乙酮

醇類:丁酮

以上溶劑一般都是混合使用,不會單獨使用。

凹印常見故障

凹版印刷的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1.1 出現刮刀線或油墨線。原因有 刮刀磨損或刮刀上粘有髒物 油墨中混入雜質 油墨細度不夠 印刷版打磨不好,過於粗糙 油墨黏度太高。處理辦法 a 如果刮刀線是隨著刮刀的左右擺動而有規律的左右移動,則可判定是刮墨刀磨損或刮墨刀上粘有髒物,可用竹籤在起刀線的部位將髒物清除 如...

縫包機,常見故障及解決辦法

處理 把縫包線夾進壓線器 調整機針與勾針的間隙 抬高送料牙高度 五 電機無動作 現象 1 微動開關損壞 2 碳刷磨損嚴重 3 電源插座接觸不良 4 電機損壞 處理 1 更換微動開關 2 更換碳刷 3 更換電源插座 4 更換電機 保養 平時注意清潔機器內部的異物,在機械活動關節滴加潤滑油 以達到降噪,...

振動篩常見故障及解決辦法

生產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可能導致振動篩出現各種故障,下面簡單介紹下各種故障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 1 振動篩篩面上物料流動異常,一是篩箱剛度不足,存在臨界頻率,聯接螺栓已振松,甚至到全面振松的程度,即緊固。二是篩箱的橫向水平沒找準,從支承腳彈簧的支承座或彈簧本身找毛病,換彈簧或改支座尺寸,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