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實習報告

2021-04-11 20:35:14 字數 4773 閱讀 7836

一、實習目的

(1)鞏固地質學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對課堂有關內容的理解聯絡實際現場的實際,加以驗證和拓寬、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

(2)培養和提高地質工作最基本的野外實習能力及儀器操著技能(包括: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激發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以及在實踐中培養出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4)另外,走出校門在野外或工程現場進行地質實習,還有利於增強大學生體魄和磨練意志,並受到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

二、實習要求:

(1)進一步學會肉眼鑑定有代表性的三大類岩石(岩漿巖、沉積岩、變質岩);

(2)初步學會觀察地層發育順序及其特點;

(3)初步掌握羅盤的使用,學習作野外記錄描述和素描的方法(用相片記錄資料);

(4)把野外看到的內外力地質作用與地質學課程的理論知識聯絡起來,以加深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

三、實習內容

1、地質教學實習內容包括:

1)、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絡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岩漿巖、沉積岩、變質岩)的肉眼鑑定、形成過程、產生時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等;

3)、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學會地質剖面觀察,了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形成原因,學習作野外記錄描述和素描的方法(用相片記錄資料);

5)、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

6)、各種內力外力地質現象的認識,分析岩溶現象等等;

7)、練習編寫簡要的地質報告,學習歸納、分析和總結觀測的成果。

2、實習時間及其路線安排

3、廬山地質實習概況:

廬山地質公園——南昌大學廬山地質教學實驗區

廬山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座落於江西省北部,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聖地。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公尺,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宋代詩人蘇軾曾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廬山地處中國**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廬山年平均降水1917公釐,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氣溫16.9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總占地面積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型別為地質地貌、地質剖面。 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群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餘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跡,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岩體、搬運岩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徵的歷史記錄。

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及北美地區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徵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全球對比意義,對研究全球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發展史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以伸展構造為主體,伴隨廬山出現的斷塊山構造和變質核雜岩構造,組成了廬山地學景觀的又一特徵。受新構造運動作用,廬山孤山屹立,大構造巍峨壯觀,小構造千姿百態。廬山變質核雜岩構造十分出眾,與世界標型變質核雜岩具有對比性,廬山南麓出露有25—18億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變質雜岩地層,載入了《中國地層典》。

構造運動、冰川侵蝕、流水三種地質作用形成的復合地貌景觀,是廬山地學上的另一大特徵,它與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一起構成了廬山一幅雄、奇、險、秀的絢麗畫卷,體現了廬山地學景觀極高的美學價值。

廬山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全國風景名勝區、世界遺產地———我國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23年12月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作為自然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帶山地氣候特徵,土壤和植被被垂直分帶等明顯特徵,也就成為了乙個各個高校都首選的地質野外實習地點。

4、實習具體內容

實習路線:秀峰龍潭、臥龍橋、漱玉洞—海會鎮水庫大壩腳下—三疊泉—九江縣獅子洞

4月11日下午:秀蜂

[秀蜂簡介]秀峰位於廬山南麓,鄱陽湖之濱的江西省星子縣境內,為廬山山南五大叢林之一。李白的著名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述的就是這裡的秀麗風光。

秀峰不僅風景秀麗,而且也是觀察地質的絕佳場所。四周山奇水秀,摩巖碑劍如林,是集自然美景與人文勝跡與一體的著名風景名勝區,自古便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之譽。宋人有詩曰:

山瀑兩道瀉,木葉四時春,日暮不知去,魚鳥會留人。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2023年),康熙皇帝南巡,手書「秀峰寺」匾賜寺僧超淵,自此改名為秀峰寺,俗稱秀峰。

第一站:龍潭

實習的第一站龍潭,實習老師胡老師告訴我們廬山的地質形成。爬上秀峰的路幾乎是逆著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由於有流水的作用衝擊,使秀峰的內部岩石地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秀峰溝是經過千萬年的地殼運動和水流作用形成的,它不斷地被水流沖刷,磨蝕,溶蝕。

通過劉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到龍潭兩側的岩石為岩漿巖中的花崗岩,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長石,白石英和黑雲母組成。在三疊紀時代重出海平面,並且伴隨有斷層的形成。

正式形成於第四紀。此處由於地幔岩漿的侵入形成斷層,既南面凹線的鄱陽湖,正面下降形成現在的九江,所以說鄱陽湖盆地是個斷裂盆地。

此處的岩體比較大,顆粒直徑較大,由於地下岩漿的作用,形成了拉應力作用的張節理。山上公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衝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現在的秀峰的深谷。秀峰溝是在流水的衝擊和沖刷作用下形成的深谷,它是由於地殼上公升過程中,中間有一條裂縫,而水流的下降使水的剪下力增大,在這種長期的沖刷作用下,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那一條深谷。

順著秀峰溝而上,我們看到了偉晶巖,它由正長石,斜長石,白雲母和石英組成。由於有白雲母,在太陽光的照耀下看起來特別好看。

廬山又稱斷塊山,山上以石英砂巖為主,地幔中的岩漿巖侵入斷層裂縫後形成花崗岩是侵入巖。花崗岩石的強度高不易風。地質運動中龍潭所處的的溫泉斷層上公升而北面的蓮花洞斷層下降。

龍潭處的秀峰溝的形成與水流作用和地質作用有關.水流的侵蝕分為向下和側向侵蝕.水速的沖刷水的磨蝕和溶蝕作用使溝床越來越寬越陡。

第二站:臥龍橋

經過龍潭再往上走就是臥龍橋,橋是做在兩塊大岩石中間。這裡的岩石也是花崗岩。那些細顆粒的的礦物為長石。而大顆粒的為侵入的偉晶巖。並能看到岩石的裂縫。

節理是沒有發生明顯位移的斷裂,節理有方向性和其規律性,又有張節理和剪節理之分。剪節理是受剪力而破壞的,張節理是岩層受張應力而產生破壞的。它們的節理是張節理x型:

張拉的應力釋放。橋下的水主要來自岩石裡的水及植被蓄水。在往上走就出現了一些沉積岩(片岩)

臥龍橋處為火成岩中的花崗岩,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長石,白石英和黑雲母組成,東西走向長40km。南北走向寬1km,在三疊紀時代重出海平面,並且伴隨有斷層的形成.

正式形成於第四紀。此處由於地幔岩漿的侵入形成斷層,既南面凹線的鄱陽湖,正面下降形成現在的九江,所以說鄱陽湖盆地是個斷裂盆地。

此處的岩體比較大,為偉晶花崗岩,他是由於花崗岩內部產生裂隙,岩漿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結構、粒徑大於5mm,顆粒徑較大,這種形成主要與溫度有關。花崗岩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岩石,各個地質時代都有產出。形態多為岩基、巖株、岩脈等,它是由深度變質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崗岩化作用的結果。

即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許多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鎢、錫、鉍、鉬等,***如金、銀等,稀有金屬如鈮、鉭、鈹等,放射性元素如鈾、釷等,都與花崗岩有關。花崗岩結構均勻,質地堅硬,顏色美觀,是優質建築石料。

由於地下岩漿的作用,形成了拉應力作用的張節理。此處的岩石組成為火成岩中的花崗岩,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岩漿在深處的高溫、高壓過熱下呈液體狀態,岩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固結形成火成岩(岩漿巖)。

第三站:漱玉洞

「漱玉」兩字不禁使我想起了李清照的《漱玉詞》,而此崖中也正安放著一位女菩薩的塑身。根據老師的講解,我們知道了這裡為變質岩,它是片岩的一種,層層之間的分離相當明顯,是一種混質砂岩。它是變質岩的一種,是由於岩漿的入侵的高溫度高壓作用下又有化學成分加入而改變了它的結構而形成,所以這裡是熱力變質岩。

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時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雲母,片岩等。中間鑲嵌片層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條。結構並向排列。

此處是剪節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斷口比較光滑,層層之間辨別比較明顯。它與花崗岩形成於同一時代。

下圖為此處主要學習的節理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了邊坡角與傾角的問題,在傾向相同的情況下,如果邊坡角<傾角,結構比較穩定,還是比較安全的;如果邊坡角>傾角,就比較危險,因為這樣的層狀結構容易發生滑動。在傾向相反時,就是邊坡角>傾角,也是安全的。

此處岩層受剪應力的破壞的面是x型共軛節理,即是剪節理。其特徵是:產狀穩定,沿走向或傾向延伸較遠,節理面平滑,密閉,斷口比較光滑,層層之間辨別比較明顯,節理面常常是易滑動的平面。

洞的上方可看出岩層為沉積岩。 沉積岩是在地表的各類岩石在太陽,大氣,水和生物的作用下發生物理和化學風化,使岩石解體,經水流搬運或其他方式沉積為鬆散的沉積物,又經物理化學條件經硬結形成的。

沉積岩的顆粒主要是岩屑與礦物組成,還有不同成分的膠結物。沉積岩的結構有碎屑結構,結晶結構,生物結構;其構造有水平層理,波狀層理,斜層理和交錯層理。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岩石大部分為片狀或塊狀的。

夾在這些中間還有一些剪下變形。這裡的岩石為頁岩,有明顯微層理,沿層可**成薄片而得名,成分以黏土礦物為主,尚有少量石英,長石等。會因為成分差異使顏色不同。

在洞的一邊的產狀:sw210° 傾角25°。

秀峰的瀑布就是乙個大斷層形成的。 斷層和節理不同,它是岩層受力破裂並發生相對錯動,有明顯的位移。描述乙個斷層的要素有;斷層面,斷層線,斷距等;按受力和兩盤的相對錯動關係將斷層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和平移斷層。

地質實習報告

一 概述 本次地質實習從8月12日至8月22日,共歷時11天。其中,前4天在校內進行理論學習,後7天為野外地質考察。在校內進行的理論學習主要是通過使用matlab autocad等軟體,來進行工程地質上的數值分析,包括赤平座標投影法和極限平衡法對岩質邊坡穩定性的分析,節理的玫瑰圖統計及極點密度圖,以...

地質實習報告

薛松水電101 1009080328 緒言這次實習地區選在北京西山的九龍山 愁兒嶺和香峪大樑一帶。面積約20平方千公尺。最近處離北京約30km。行政區劃屬門頭溝的門頭溝鄉和軍莊鄉,包括城子 龍泉務 軍莊 灰峪等自然村。此次實習主要是通過老師講解,我們實地觀察地質現象,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小面積位址填圖...

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一 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要素的性質和特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 岩石 地質構造和古生物的主要型別 分布及演化規律 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 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與防治 了解海岸地貌。摘要 根據實習路線所看到的地質地貌型別來寫,主要分為山地 海岸 河流。其中根據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