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誦讀在語文中的作用

2021-04-04 01:21:08 字數 1526 閱讀 6709

(三)賞析古詩尤為重要。

古詩大多以優美抒情為主要特徵。作者常常採用比喻、擬人、象徵等手法,用精美的詞語、動態的描述,展現一幅幅富有色彩、音響和流動感的畫面,使欣賞者感受到生命的運動魅力。因此,古詩教學活動的重點應放在充分挖掘作品蘊涵的美的資訊,並加以準確解讀,幫助兒童主動去感受,主動去建構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詩情、詩意、詩心潛藏在每乙個人的心中,當然我們的教學的目標不是要陪養多少詩人,但應該讓他們愛詩、讀詩,我們的課堂裡應該賦予他們文化的氣息。以「讓我們的教學蒙上一層文化的色彩和詩性的光輝」、「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須增加語文課的文化內涵」為理念,開展詩歌教學,讓兒童從小接觸詩歌,可以在兒童稚嫩的心田裡播種下美的種子,讓兒童從小懂得學會用一種審美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現實的生活,不斷增強兒童抵禦社會上種種庸俗實用市儈現象的侵襲的能力。所謂美育價值重點突出,

1.是要準確理解詩歌教學的美育價值所在,把握其精髓,並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努力去促使目標的實現;

2.是要明確兒童對詩歌的學習是以欣賞為主,而非教師的講解。即使是兒童詩歌的創造(朗誦、仿編)活動,也應建立在兒童對詩歌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創造應是兒童情感積累結果的外溢,而不是依理性分析來進行推理。

所以,教師應為兒童完整地欣賞詩歌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保證有充足的欣賞時間、有寬鬆的心理氛圍、盡可能地讓兒童身臨其境,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等。惟有這樣,才能真正組織好詩歌的教學活動,讓古詩教學充分發揮其價值功能。

(四)詩歌寫作教學。

早在春秋時代,教育家孔子曾就此展開過充分論述。他在提出「不學詩,無以言」的觀點後,闡明了詩歌的七個作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語文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新課程標準就在總目標中要求:「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社會在發展進步,詩歌也發生了由古典詩詞向白話新詩的歷史性轉變,詩教隨之增添了時代內容,加入了新鮮的血液。

在中小學開展詩歌寫作教學,不僅是培養中小學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極佳途徑,而且有利於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1.培養想像力和創造能力

2.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3.培養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詩歌文體特點有利於寫作。詩歌的形式自由,詩歌可長可短,短的可以是幾行,甚至是一二個詞,長的可以是一章,甚至是一本書。詩歌文體的這些特點有利於作者記下稍縱即逝的思想感情。

其次,詩歌寫作很少受到題材、時間、環境的限制。社會經濟發展有利於詩歌寫作。社會經濟發展是教育發展的前提條件。

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需要有個性、創新能力的人才,在這樣乙個大環境下,中小學生寫作詩歌也符合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

(五)總結

書聲琅琅,開卷有益,文以載道,繼往開來。一代新人的成長,將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理念;「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心胸;「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潔;「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這一切,都將成為新一代中國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資源,能把孩子們的精神釋放到乙個自由飛翔的空間,成為點燃創造性的生命燈火。

如何誦讀古詩文

眾所周知,學習古詩要多讀,在讀中想象詩境,感悟詩情,用古人的話來說便是 因聲求氣 一般古詩教學常常是 錄音 教師範讀 學生自讀 齊讀 重點讀,讀得不可謂不多,教材教參對誦讀指導得也算得力,然而要真正做到藝術誦讀,卻非易事。首先,一系列技術處理是繞不過的。教師不可能每首詩都作出極為詳盡的指導,但必要的...

古詩文誦讀總結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尤其是新課標推薦背誦的80首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中學生誦讀。在開學初,我校積極響應教育中心大力開展 古詩誦讀 活動的號召,在全校範圍內深入開展了古詩...

古詩文誦讀總結

黃美訓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尤其是新課標推薦背誦的80首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中學生誦讀。在開學初,我校積極響應教育中心大力開展 古詩誦讀 活動的號召,在全校範圍內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