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屆畢業生對母校建議

2021-03-23 15:18:30 字數 5024 閱讀 4934

蘭大有理論研究傳統,卻無實務操作優勢,建議進一步加強課程改革,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發揮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固有優勢。(法學曹曉寧)

根據這邊的感受,提點建議吧,希望老師能跟學生多交流,給學生更多的接觸老師的機會,希望文科的學生可以紮實的多看些原著,老師監督和領導;也希望蘭大能請一些專家去學校做些有水平的講座。(哲社程祖英)

感覺學校應該在引進師資上下大功夫,老師在大學裡面的作用感覺還是很大的,乙個高水平的老師不僅能夠對周圍產生良好的影響,而且也能吸引一些老師。還有,建議經濟學院開一些數學院的課,比如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復變函式,泛函分析等。院裡面開的數學對於高階知識的學習略顯單薄。

(經濟紀鴻超)

總體感覺蘭大的學生不夠活躍,學校對學生開展的活動也很少,比較死寂,生活氣息不夠濃烈。學校可以在這些方面做些改進。(李玲玲化學)

蘭大這幾年各方面無疑都有發展,與其他高校相比不足也不少,這裡面時代的環境、大的體制是部分原因。我想作為校方,一方面要對內總結好經驗,配置好資源,積極改進辦學思路,重點要做好教師地位與待遇、軟體環境建設、面向社會與未來培養什麼樣的學生這三件事;另一方面,對外,在與其他高校的博弈中,通過對外宣傳與交流找到自己發展的優勢策略。(李永樂物理)

蘭州大學是個很好的學校,但是我們學校與社會聯絡不夠緊密,沒有像樣的合作專案,

第一,我們學校的額外收入太少,

第二,沒有給很多同學實習的機會,到社會上依然不能自己解決問題。像清華有多少自己的企業,和他們的學生聯絡很緊密,有較好的實習場所,更有學習的方向性。這些企業的收入也是很可觀的,清華與這些企業的專案也使清華有更多的資源建設學校。

(梁曉磊生科)

首先很感謝蘭大!儘管在校時總有不少抱怨,但其實蘭大給我的,遠比我原來想的要多得多。對母校的建議:

1、留住人才。對於已經在蘭大的優秀老師,哪怕遷就也要遷就一下,對於其家屬子女能照顧的要照顧,不要再讓像王順金老師離開蘭大那樣的事情出現。還要引進人才,從國內外引進優秀人才!

2、加強宣傳。感覺甘肅省以外的人不少還是不了解或者壓根沒聽過蘭大,所以仍然需要加強宣傳,招到好學生。

3、搞錢。現在的大學要發展,沒錢是絕對不行的了,希望蘭大通過各種辦法申請到越多的經費,支撐蘭大的發展,

4、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本科生接觸甚至參與科研。我現在中科大,這裡的本科生發文章不是多麼稀奇的事情,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高考分比我們高,更不是因為他們比我們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有機會去接觸科研,科大的每乙個本科生,都可以,或者說都必須進實驗室接觸科研,他們把這個叫「大學生研究計畫」(簡稱「大研」),「大研」是要算學分的。蘭大是不是也可以搞類似的研究計畫?

讓本科生接觸科研,同時促進他們的基礎課學習。作為蘭大的學生,沒什麼比看到母校蒸蒸日上、捷報頻傳更讓人激動的了!我會時刻關注母校的發展!

(林岳物理)

感覺蘭大對本科投入還是很大,質量也還是挺高的。但是就我們就業同學的現狀來說,我感覺蘭大應該在學生就業方面多投入一點,比如對各專業就業形勢做正確總結,平時可以組織各種講座向學生作解釋和分析;在簡歷準備、面試準備等方面做些講座指導;學生會、社團工作應該組織的周密一點,多鍛鍊學生能力。(潘娟生科)

建議學校能積極組織學生多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實踐活動,尤其是各種各樣的競賽。我感覺到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做不好,而是我們認為自己做不好,也就沒有好好做,甚至於不參加,自己將自己封閉了起來。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學校的投資,使我感到很高興,希望母校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尚敏資訊)

對蘭大的建議:1、充分利用優秀校友,拓展國際交流機會;

2、本科因人施教,給願意從事科研的學生以科研機會,為願意走向社會的學生創造實踐條件;

3、敢想敢拼,在本科生源方面下大力氣,我對母校最大的乙個抱怨是:我們不是「中上材質」,如果連母校都不認為我們是「上上材質」,我們自己還有什麼信心去面對北大清華學生的競爭?

4、花精力、花錢來留住好老師,吸引好老師;

5、做好宣傳,讓東部學生知道蘭州大學「不在新疆」、「不需要騎駱駝上學」、「不至於缺水缺到連澡都洗不上」……這些問題並不可笑,因為直到我大四回家還會有人問我這些問題;

6、榆中校區既然建了就要建好,本部也同樣需要校區那樣的硬體,另外,翻修建築時能不能提高效率?本部食堂的建設讓整個學校都像乙個工地,綠化最好的人工湖的對面就是生科樓翻修時候的破爛景觀——我們理解並雙手支援新校長的改建雄心,但是能否快一點?

7、蘭大的強項是理科,大力發展工科同樣是走向強校復興的必然舉措,但是這不意味著文科就不需要發展,我們的校名是「蘭州大學」而不是「蘭州理工大學」,蘭大需要文科的發展實現「綜合性」,需要文科建設的深化走向「研究型」,那麼是否學校應該考慮:趙儷生先生過世後蘭大文科還有院士級別的大師嗎?

8、4、6級非常重要,英語可能是畢業後唯一有用的一項技能,但請教務處的老師知道,托福、雅思、gre給我們帶來的實惠可能遠遠大於4、6級;另外,老師們知道每年大四的4級***手有多少嗎?

9、建議每個學院都開設大學語文和高等數學;

10、搞好學校及周邊的治安,榆中似乎沒有買過自行車的同學沒有丟過自行車,在本部周圍丟過錢包或手機的同學比比皆是,雖然麻煩但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支援門禁制度,但是相關老師可有想過為什麼學校大門在晚上10點後就不設防呢。(沈曉晨政治)

最好建立一整套的文化規劃,整理出蘭大的歷史,並把這些歷史講給我們的新生,宣傳給在校的本科生。事例生動有說服力或感人,就像清華的校史館老師在給我們講鄧稼先時,在場的所有學生無不動容的,大家都為了鄧稼先先生的高尚品德所感染;建立一套機制引資、引人,蘭大非常缺錢,科研經費和建設經費比較匱乏,所以能否發動校友資源、發動企業資源引進資金是乙個解決這種困難的辦法。蘭大的科研缺少一種作風和帶頭人,引進的人才能夠起帶頭作用,讓整個系、整個院的科研都好起來,這恐怕是建設一流大學的重要條件。

現有的教師審查機制不好,對於教師有何要求,恐怕現在還沒有具體和實效的考核方式,比如我所知道的一些蘭大的老師,事實上是不適合在這個學校當老師,或者說不適合在這個要成為一流大學的學校裡當老師,上課不講課,保持沉默,讓學生自己看,等到鈴聲下課就走了。這是一些做兼職的教師不負責任的表現,當聽到這樣的實情時,我非常震驚。建立長效機制,設立專版,比如在bbs上、或者**、郵件,聽取學生、老師和社會的建議,進行校園建設。

(王世光資訊院)

不管在**求學或者工作,母校的四年生活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四年在生命的長河裡也許很短暫,但是卻具有非凡的意義。

由於區位的問題,我覺得蘭大這幾年發展得不是很好,和全國其他學校相比,過於閉塞了,本科生在榆中校區,雖然安靜適合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失去了很多,失去了直接感受城市環境的機會,這樣的成本是很大的。也許,在校的時候不會有明顯的感覺,畢業以後會有明顯的感受。我們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在見識、思想、創新等方面還是很大差距的。

單是從就業這一條來說,很多用人單位已經不願意去蘭州招聘了,就更不願意去榆中那麼偏遠的山溝,學生失去了很多機會。校園文化生活還是不夠豐富,學生生活比較單調,人文氛圍很不濃厚,校區環境不夠活潑。加強與其他學校的交流,加強與企業的交流,舉辦各類能夠開拓學生視野、鍛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比賽,比如創業大賽、程式設計大賽、英語競賽等,形成學校的特色活動,讓這些活動在學生中形成威望。

就業中心能否想辦法給學生爭取更多的實習機會。這點對於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同學非常重要,在北京上海等地,實習就像

四、六級英語一樣,是本科生在校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而一些頂級的企業是非常看重學生的實踐經驗的,乙個好的實習遠比在學校的社團學生會活動來得有價值。這也許是蘭大學生在外面很少在世界500強的企業工作的乙個原因之一,這也是我現在的感受,自己也是缺乏這方面的經驗,與周圍人形成差距。(王欣欣資訊)

榆中校區雖然硬體很好,但是師生比不得勁,老師們都是上完課了就走,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夠,我認為這是問題。如果能讓更多好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多呆在榆中校區,其實應該算是不錯的選擇。再者涉及乙個很嚴重的問題,我還在蘭大的時候就在考慮,就是蘭大師資問題,雖然現在所弄那個中外聯合培養師資計畫,但是更重要的是引進外來師資,bbs上也有人建議,拿出點魄力(包括工資待遇等等)面向全球招賢,不要老是學術上的「近親繁殖」,這其實並不好;堅決下魄力把本校培養的博士碩士本科生「趕」出去鍛鍊,當然並不是說咱們蘭大的本校的學生不行啊什麼的,只是覺得應該出去闖蕩;另外加大對文科院系的支援力度,蘭大是綜合性大學,但是實際上更多程度只能說是理工科為主的大學,不相稱,說到這裡,綜合性大學更應該重視哲學系的建立,大學是國家的精神中心,而哲學系是大學的精神中心,可是我們學校似乎這點做得不盡如意,當然文科院系之間的好老師其實可以互相穿插,像社會學的黃少華老師給新聞系的學生講授傳播學等這都是很好的嘗試。

當然這都是我的粗淺的想法,不在其位不知辛苦,原諒我的淺薄,但是真的希望蘭大越來越好!(肖超哲學)

我沒有給蘭大帶來什麼,但是蘭大卻給了我很多。綜合性大學,就要有綜合性的課程。我希望蘭大能多考慮一下學生的前途,榆中不適合大學生的發展,把學生都培養傻了。

蘭大校園氣氛太沉悶,沒有商機,學生接觸面超級窄。從蘭大畢業的學生中,很多人找不准自己的定位,這是很悲哀的。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與自信,他們不知道應該學什麼,不知道為什麼而學,更不知道到底學得怎麼樣,這是學校的失誤!

(閆桂媚哲學)

出來半年內,儘管沒什麼新認識和看法,但是明顯感覺到了自己所學的不足。作為經濟類的研究生,強烈感覺到自己所學實在有限。建議學校教學能夠盡可能跟國內高水平學校接軌,因為出來後明顯感覺到人家學的好多東西,自己沒聽說過。

尤其是英語和數學,經濟類的學生太薄弱。

另外的建議不是我說的,是我乙個工作的朋友,聽說母校找優秀畢業生調研,告訴我的(我一直認為他是一位出色的本科生,理應是個優秀畢業生,在調查範圍之內。只可惜,他不是前四名,無緣優秀畢業生)。希望我能夠代為表達一下他的建議:

1、希望學校盡量少做些無為的事情,盡可能多為學生著想。他個人認為母校的形式太多,實惠太少。他認為學校給學生辦活動就沒有經費,學校蓋教學樓沒錢(讓學生們無從上自習,天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佔座),可是,蓋博物館就有錢了,圖書館兩層都不關著不讓學生上自習!

學校的錢都去做世紀工程了,學校的學生沒錢做活動,沒地兒學習,然後競爭力當然不如別的學校了。

2、希望學校轉變工作作風,事事盡量能為學生提供方便。他認為部分領導和老師,拘於規定,效率低下,讓他失去了幾個好的就業機會!他本來可以做比較體面、比較輕鬆的工作,就因為學校部分領導的原因,落到現在疲於奔命!

(張科舉經濟)

對蘭大的建議:

1.應該為留住人才而努力;

2.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3.多讓學生接觸社會。(李秀娥化學)

作為一名蘭大的畢業生,在進入社會半年來感覺到在學校的時候與外界的交流太少,特別是專業方面的,理科院系學生實習的基地也太少,實驗資源匱乏,軟體設施不足,希望母校可以發展得更好。(劉鑫物理)

2019屆畢業生對工作有感

對工作有感 大學,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也是人生最短暫的時光 梁麗華7月,畢業季!作為畢業生的我,最終從乙個學生轉變成了職場人,對於這乙個角色,我必須無條件的接受並且全力以赴的來扮演好她!對於工作,每乙個人看重的不一樣,有些人看重地域,有些人看重工作環境,有些人看重工作性質,所以無論以後怎樣,我們都不應...

應屆畢業生獻給母校的畢業感言

七月流火,校園沉浸在一片炎炎 可感的氛圍中,乾脆,真正凌冽 清脆的熱。就像流火的七月,又一季的畢業生在熱烈的夏日中,夾雜些許不捨 傷感,淡雅或清新的情緒,然後再見。相似的場景 時間,而這一次主角卻是我們。離別,場景。或許,似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似弘一法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又或...

初中畢業生告別母校演講稿

今天,我站在這裡,代表全體初三畢業生向我們的母校道別,向 三中的老師們道別,向朝夕相處的同窗們道別,也向這段不能忘懷的歲月道別!讓我們真誠的向老師們說一聲 謝謝,向學弟 學妹們道聲 努力!此時此刻,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即有畢業的喜悅,也有掩不住無限的回憶與留戀。三年的學習時光,彈指一揮間,但很多記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