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地接講解部分內容 沿途導遊詞

2021-03-13 19:20:27 字數 5762 閱讀 8364

說古典紹興是因為無論是我兒時的記憶,我對紹興的最初印象來自中小學課文裡魯迅文章對家鄉的描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孔乙己》、《社戲》描寫的人物和地方都是我少年時期熟悉的。那個時候覺得這些個地方很美,也可能是魯迅先生記憶中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光。

再熟悉紹興這個名字就是小時候看的越劇電影《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那悠遠曲婉的唱腔,久久地縈繞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紹興是乙個夢,乙個古老而美麗的夢。 還是今天我來到紹興,以及紹興的過去,都是一致的:紹興是古典的、文化的、歷史的。

紹興就象一本古典的書,從兒時的記憶延續到今天的眼見。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2023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西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023年建城史。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西元前222年),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餘縣,治吳(今蘇州)。足見當時紹興政治經濟發展之繁盛。

2023年7月設省轄紹興市至今,為全國68個省會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國家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越劇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

紹興自古就是著名的水鄉。去過紹興鄉間的人一定看到過河道裡來來往往的烏篷船,這和魯迅《社戲》描繪的一模一樣。紹興河道眾多,四通八達,水路自然是這裡自古的交通動脈。

紹興的水路不僅村村通鎮鎮連,而且有和京杭大運河連線的水道,這樣紹興在古代實際具備了北上京城東去出海的便捷交通網路。據說大禹治水也曾經到過紹興,足見紹興之水鄉名聲之大歷史之悠久。

水路多自然橋也就多。特別是紹興老城區,有很多中國古橋之最:有中國現存之最早的立交橋八字橋,八字橋位於紹興市區八字橋直街,南宋嘉泰《會稽志》已有記載,橋孔墩柱上刻有「時寶佑兩辰仲冬吉日建」,寶佑丙辰為2023年,應是重建時間,這是我國現存有文字標記最古的城市橋梁。

該橋為石壁石柱墩式石梁橋,三向四面落坡,其中二落坡下再沒二橋洞,解決了一橋跨三河的複雜交通問題,被稱為我國最早的立交橋;有特長型古橋梁之最纖道橋,纖道橋建於晉代賀循疏鑿的西興運河阮社段南側,現存古纖道橋為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浙東觀察使孟簡整治運河時修建,連綿百餘里。其中阮社段東起雙梅上謝橋,西至錢清板橋,全長7160公尺,由1285孔石梁橋組成,每跨淨2公尺, 橋面用三塊條石拼成,寬1.5公尺,橋墩用條石幹砌,橋低接近水面,東端45跨較高,可通小舟,該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準懸鏈線拱橋之最迎仙橋,迎仙橋位於新昌縣桃源桃樹塢村,始建於明代, 後圮,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

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準懸鏈線型,造型獨特,甚為少見。橋長25公尺,淨跨15.6公尺,橋面寬4.

5公尺,高7.7公尺;國內最早獨塔斜拉橋章鎮橋,章鎮獨塔斜拉橋在上虞市章鎮西的曹娥江上,全長303.69公尺,寬12.

8公尺,橋高15公尺,塔高30.31公尺,5對斜拉索。2023年11月動工,2023年10月竣工。

為國內第一座獨塔斜拉橋。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橋文化和紹興人息息相關,無法分離。

說紹興是酒鄉,是因為這裡是紹興黃酒的故鄉,紹興酒、女兒紅、古越龍山、紹興花雕等都是聞名全國的黃酒品牌。紹興市被中國首屆酒文化節評為5個中國酒文化名城之一。紹興酒的歷史悠久,最早的就有大禹杜釀、勾踐「簞醪勞師」等傳說和典故。

南北朝時,紹興酒被列為給皇帝的貢酒。唐朝時,著名詩人賀知章、李白、白居易、元稹、方幹、張喬等,都以飲紹興美酒、賞稽山鑑水、留千古詩篇為暢事。明清之際,紹興出現了大酒坊,清嘉慶年間紹興酒被列為全國十大名酒之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紹興女兒紅,據說民間家庭有女孩子出生,父母就在院子裡窖藏下幾罈子黃酒,等到女兒出嫁才挖出來待客,故名女兒紅。

紹興黃酒之所以受人歡迎,除了其獨**藝和口味外,酒精度適中富含各種營養元素也是重要原因。紹興酒營養之豐富,在世界酒類中可說是不多見的。

說紹興是書法之鄉,當然是因為這裡誕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二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陰。王羲之48歲任會稽內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與謝安、孫綽等42 人修禊蘭亭,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據記載,當時參與其會的42人中,12人各賦詩二首。九歲的王獻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罰酒三觴。王羲之將37首詩匯集起來,編成一本集子,並借酒興寫了一篇的序文,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

傳說王羲之以後曾多次書寫《蘭亭集序》都不能達到原來的境界,這不僅表現了藝術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環境下造就的,也表明了酒的神力和作用。這篇序言,不僅文采斐然,書法藝術更是精美絕倫,為千餘年來書家所公認。這實際上也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頂峰。

正因為此,蘭亭雅集也被千古傳頌,流傳至今。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成就很高,不僅全面精通古代各種書體,而且創造出一種適應時代需要的新體,並構建了乙個完整的風格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紹興是中國著名劇種越劇的發源地。紹興戲曲傳統綿長,劇種、曲種多樣,聲腔豐富,劇作高超,作家、藝人輩出,是紹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越劇最為著名,影響最大,成就最高。

越劇演出團體遍全國包括台灣在內的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成為除京劇以外的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在長期實踐中,進一步形成了一種優美忬情、詩情畫意的獨特風格,而且出現了一批代表性劇目,如《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山花爛漫》、《胭脂》等,其中絕大部分已攝製成影片。

說紹興是名士之鄉一點也不過分。這裡不但出了共和國總理***,而且誕生了中國現代最偉大的作家魯迅,中國書法二王書聖王羲之小聖王獻之,中國四大美女西施,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偉大愛國詩人陸游,巾幗英雄女革命家秋瑾。此外還有著名的文學家:

嵇康、謝靈運、賀知章、范仲淹、蔡東藩、朱自清、等;著名的政治家:范蠡、文種、謝安;著名的學者科學家:蔡元培、馬寅初、劉大白、范文瀾、孫伏園、胡愈之、竺可楨、錢三強等等。

蘭亭集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王羲之是東晉偉大書法家,他一變漢魏樸質書風,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世莫不宗法。他行書字帖《蘭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習書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唐太宗李世民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蒐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摹制多本,賜給群臣。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以九五萬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書者,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愛《蘭亭序》,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雲:「廿餘年習《蘭亭》皆無入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

」歷時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門,可見釋讀之難:一千六百多年來無數書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釋讀過,何嘗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奧,但最終只能得其一體而已。因此,《蘭亭序》可以說是由傑出的書法智慧型所營造成的迷宮。

王羲之書法中影響最大是《蘭亭序》,也是書法史上一段千古傳奇的故事:東晉有乙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修褉,曲水流觴,飲酒作詩。

曲水流觴,也稱之為曲水宴,42位名士列坐溪邊,由書僮將盛滿酒的羽觴放入溪水中,隨風而動,羽觴停在誰的位置,此人就得賦詩一首,倘若是作不出來,可就要罰酒三觥。正在眾人沉醉在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彙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家又推王羲之寫一篇《蘭亭集序》。

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 這就是名噪天下的《蘭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翌日,王羲之酒醒後意猶未盡,伏案揮毫在紙上將序文重書一遍,卻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連重書幾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華。

這時他才明白,這篇序文已經是自己一生中的頂峰之作,自己的書法藝術在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發揮。

王羲之「書聖」地位的形成

一、王羲之生平(303 — 361)

王羲之出自琅邪「王」氏,即「姬」姓的「王」氏。秦末亂時,遷居琅邪,後徙臨沂。西漢時,王吉一支遷至臨沂都鄉南仁裡。

兩晉成為著名的高門士族,出現了許多清談名士、廟堂權貴、書畫名家。東晉時,王裁、王正兩房人物最盛,王羲之是王正長子王曠的次子。家族勢力延綿南朝。

生於公元303(西晉惠帝太安二年),出生地不詳,經史料分析在北方。7歲前後父親去世,11歲隨叔父王廙南渡,居京師建康(今南京)。20餘歲娶太尉郗鑒女郗璇。

婚後出仕為秘書郎。32歲前後離京,到武昌(今湖北鄂州)任征西將軍府參軍、長史。38歲任江州刺史(今江西九江),次年賦閒。

42歲得第七子獻之。46歲在建康任護軍將軍,49歲為會稽內史、右軍將軍(今浙江紹興)。51歲在山陰郊外召集「蘭亭雅集」,53歲稱病辭官。

59歲(昇平五年,361)卒,葬會稽剡縣金庭鄉瀑布山(今屬浙江嵊州市)。

二、王羲之的書法

王羲之的書法直接先師從衛夫人,後又師從叔父王廙;臨摹古人:東漢張芝草書、三國魏鍾繇行書、正書。王羲之擅長書體:

草書、行書、楷書。王羲之書法的分期(生前):33歲(335年)以前,王羲之的書法與當時的庾翼、郗愔前面還有些差距,隨後跟他們齊名。

40歲(342年)之際名聲大振。49歲(351年)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以後,王羲之的傳世名跡大多是49歲到會稽後十餘年間所寫。

三、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過程

王羲之書名大振以後,影響很大,書家師法王羲之的新體,不再宗法「鐘張」。王羲之去世後,第七子王獻之繼以出名,故有 「二王」之稱,所謂「晉末二稱英」。古人把精通一技或身懷絕技者稱為「聖」。

葛洪第一次使用了「書聖」這個概念,但是所推崇的書聖是三國時期「善史書」的皇象、胡昭。王獻之的**羊欣也提到書聖:「張芝、皇象、鍾繇、索靖,時並號書聖。

」 都是前朝名家,也沒有提到王羲之。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要晚到

三百年後的唐朝,其間,王羲之的書法地位經歷了乙個曲折的過程。

南朝時期:

宋朝(420-479)、齊朝(480-502):世人高尚王獻之,不重王羲之書;梁朝(503-557):王羲之書法復興——梁武帝貶抑王獻之,提倡鍾繇,但是鐘書絕少。

梁武帝求其次,令人集王字,敕周興嗣「次韻」為《千字文》,分賜「八王」;陳朝(558-589):王羲之大行於世,智永銳意摹學王羲之,書寫集王字《千字文》數百本,廣為傳播。

唐朝時期:

唐太宗(627-649在位):極力推崇王羲之,王書居獨尊地位;李嗣真(約為玄宗朝人),稱王羲之楷書為「書之聖」,行草書為「草之聖」,飛白書為「飛白之仙」。

王羲之書法的特徵與歷史地位

關於王羲之書法的特徵,歷代的書家各有說法。流傳最廣的是「遒媚」。又有「龍跳天門,虎臥鳳闕」之喻。

一、王羲之書法的特徵

「王羲之書法」是個整體性概念,是乙個風格體系。唐朝人說他「隸、行、草書、章草、飛白俱入神,八分入妙」,我們現在所見,除了一件章草《豹奴帖》,其他都是草書、行書、楷書,因為不同於張芝、鍾繇,人稱「今體」。具體作品,面貌有差別,各種原因比較複雜,或因書體不同而異,或因書寫時間先後而異,或因書寫態度而異,或因傳摹而異。

但也有共性特徵,下面從四個方面歸納:形態方面——筆畫:沉厚穩重,方圓兼備;字態:

勢巧形密,欹側雄秀。書寫方面——用筆:迅牽疾掣,天然簡易;筆勢:

爽利遒勁,環轉縱引。

內審部分內容說明

一 內審工作步驟 1 現場簡單會議 會議室 短 簡要介紹陪同人員現場情況。2 現場檢查,沿工地四周邊檢查,各工作面,各主要方面檢查。按場容場 貌 安全 材料 機械裝置 後勤 生活區管理等檢查,記錄發現的問題。3 內業資料檢查 1 對照現場檢查發現問題檢查資料,查方案 交底 各項培訓記錄 各項檢查記錄...

超級大忽悠的部分內容

周易是一種學說,它可以看作一種原始的行為藝術 它表達出來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恰恰說明了原生態的生活條件下,人對於自身這個主體要表達的理念尚無完整清晰的界定,所以就通過某種象徵性的行為模糊表達出來,所以就有了 文王拘而演周易 之後又由周易演衍出來了河洛圖書 葬經 風水相說種種,從鑑賞的角度講,最起碼它...

學籍管理會議部分內容

一 班級年度公升級 各學校收到網上班級年度公升級通知後,按通知要求及時公升級。若今後仍實行手動公升級,各小學應在六年級畢業前完成公升級。二 畢業班資訊上報 各小學進行班級年度公升級後,及時上報畢業班資訊,列印公升學報道卡片,發放到小學畢業生手中,以備小學畢業生到初中報道所用。三 新生建籍 接到通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