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覆習提綱知識要點

2021-03-04 10:00:00 字數 4917 閱讀 1247

八年級物理(上)複習提綱

第一部分知識要點

第一章走進實驗室

第一節學習科學**

1、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切奇秒的現象,其發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學**就是要找出基中的原理和規律,觀察是科學發現的重要環節。

2、物理實驗的顯著特點,是在一定條件下,物理現象可以有規律地重複出現。

3、儀器是科學**的重要工具。走進實驗室首要目的是讓同學們認識各種儀器,初步了解儀器的使用規則,為今後設計實驗、選擇器材打下基礎。測量同一物理量的儀器,可能有不同的規格和不同的使用方法,應根據實驗的需要合理選擇。

4、科學**的工具:

(1)長度測量儀器:刻度尺、游標卡尺、千分尺;

(2)質量測量儀器:托盤天平和砝碼;

(3)時間測量儀器:機械停表、電子停表;

(4)溫度測量儀器:溫度計;

(5)電的測量儀器:電流錶、電壓表;

(6)力的測量儀器:彈簧測力計、圓盤測力計;

(7)體積測量儀器:量筒、量杯;

5、科學**的重要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計畫、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6、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要注意應用學過的知識去解釋現象。

第二節測量

1、科學家們製造了乙個國際通用的長度基準——公尺原器,作為各國測量1公尺的基準。

2、長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是m,常用單位有km、dm、cm、mm、μm、nm。

單位換算關係:1km=1000m、1mm=1000μm、1μm=1000nm、1μm=10-6m、1nm=10-9m

單位換算口訣:先抄數字、再乘進率、緊跟單位、最後整理。例:23nm=23×10-9m=2.3×10-8m

3、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測量儀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計數時,一般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測量工具所能測量的範圍叫量程。長度測量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決定的。

例:測量結果為2.26dm時,所用的是厘公尺刻度尺,其分度值為1cm,準確值為2.2dm,估計值為0.06dm。

測量結果是由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組成的。

4、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s),常用單位有h、min、ms。1h=60min、1min=60s、1s=1000ms。

5、誤差是指測得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是可以避免的,但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盡量減小,不能消滅。

誤差產生的原因與測量工具有關、與測量人有關,減小誤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6、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尺: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線。

(2)放尺:測量時,物體的一端與零刻度線對齊,刻度尺要緊靠被測物體的邊緣。

(3)讀尺: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記錄:測量值=準確值+估計值

7、長度測量的幾種特殊方法:

(1)化曲為直法(替代法),例:測地圖上任意兩點間的距離;

(2)化直為曲法(滾輪法),例:測橢圓的周長;

(3)累積法,例:測一本書紙張厚度;

(4)測少算多法,如測很大長度時,先測其中一小段,再找出它們間的倍數關係,算出物體長度。

(5)平移法(等量代替法),如測硬幣的直徑。

8、溫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溫度計,國際單位是:熱力學溫標、攝氏度(℃)。

第三節降落傘比賽

1、當研究的問題受多個因素影響時,要考慮其中乙個因素對研究的問題的影響,必須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方法,叫做控制變數法。

2、正確使用儀器的一般步驟: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量程和分度值;測量儀器使用前,一般應先將指標調零,然後進行測量和讀數。

3、在**降落傘滯留時間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需要學會正確選擇、使用儀器,測量長度、時間和傘面的面積三個物理量。

4、不同儀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這是選擇儀器的重要依據。

5、測量儀器使用前,一般應先調整指標到零刻度,這個過程叫做調零。

第二章運動與能量

第一節運動

1、自然界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物質世界是個運動的世界,運動是絕對的。探索物質世界的組成、相互作用和運動變化的規律是物理學的基本任務。

2、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3、物體從乙個位置運動到另乙個位置,總要經過一定的路線。根據運動路線的形狀,可把機械運動分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4、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而且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5、物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而物質所處的不同狀態與分子的運動情況有關。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6、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組成。

第二節運動的描述

1、物理學上,描述物體的運動首先要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

2、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和如何運動,首先要選乙個標準物,這個標準物叫做參照物。參照物是事先假定不動的物體,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

3、如果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沒有變化,這個物體就是靜止的,如果物體相對於參照物位置發生了變化,這個物體就是運動的。

4、判斷乙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以及它的運動情況如何,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運動和靜止具有相對性。

5、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步驟:一選:選擇參照物(標準);二看:看被研究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是否變化;三判斷: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6、參照物的選擇應根據需要和方便來確定,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為參照物。

7、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1)相同時間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時間;(3)不同路程不同時間比較速度大小。

8、物體通過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叫做物體運動的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9、速度的計算公式:v=s/t,在國際單位制,路程的單位是m,時間的單位是s,速度的單位是m/s。常用單位有km/h,1km/h=5/18 m/s,1m/s=3.6km/h。

第三節速度

1、乙個物體沿著直線運動,在任意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始終相等,這樣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公式為v=s/t。在勻速直線運動中,v不變,v與s不成正比,v與t不成反比,t與s成正比。

3、速度可以精確地表示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快慢;而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表示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快慢。平均速度的公式為v=s總/ t總。

4、物體通過前半段路程的速度為v1,通過後半段路程為v2,則物體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2 v1 v2/ v1 +v2,物體在前半段時間的速度為v1,後半段時間為v2,則物體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v1 +v2/ 2。

第四節能量

1、常見的能量形式有機械能、光能、內能、電能、化學能、核能、太陽能等。能量的單位是焦耳(j)。

2、能量是與物體運動有關的物理量。物質運動的多樣性,決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樣性,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3、能量不僅可以從乙個地方轉移到另乙個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還可以互相轉化。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能量轉移和轉化的過程。

4、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乙個物體轉移到另乙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第三章聲

第一節聲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2、凡是能夠傳播聲波的物質叫做聲的介質,聲音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波傳入人耳,使鼓膜振動,這種振動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我們就會聽到聲音。

3、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速不同,在固體中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4、在物理學中,物體在1秒鐘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是hz。人耳能聽到20hz~20000hz的聲。

低於20 hz的聲叫做次聲;高於20000hz的聲叫做超聲。

5、採用轉化法研究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能量是由聲源發出,經聲波傳播而來的,運用實驗加推理的方法可以證明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第二節樂音

1、悅耳的聲音叫做樂音;音調、響度和音色是樂音的三個特徵(三要素)。

2、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是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的,聲源振動快,頻率高,聽起來聲音尖細;聲源振動慢,音調低,聽起來聲音低沉。不同聲源由於形狀、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因素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振動頻率範圍,這個範圍也決定了它發聲音調的高低。

3、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也叫音量。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大,響度就大;振動幅度小,響度就小。響度還跟人與聲源的距離有關。

4、音色是指聲音的特色,也叫音品。音色與聲源的材料和形狀有關。

第三節雜訊

1、刺耳的聲音叫做雜訊。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雜訊**於雜亂無章的不規則振動。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一切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是雜訊。

2、計量雜訊強弱常用分貝做單位。0db是聽覺的聲音強弱下限;10db相當於微風吹拂樹葉的沙沙聲;30db-40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 70db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影響工作;在90db環境中工作,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發生耳聾、頭痛、高血壓等疾病;在150db的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3、利用雜訊可以植物提前或推遲必芽來除掉雜草;利用人體發出的微弱雜訊,可以探測病灶;利用水下自然雜訊可以顯示海底情況。

4、從聲音的產生、傳播、接收來看,控制雜訊應著眼於消聲、隔聲、吸聲三個環節,其中最根本的是消除或降低聲源雜訊。

5、減弱雜訊的途徑是: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第四節聲與現代科技

1、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一部分在障礙物表面發生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進入障礙物,被障礙物吸收甚至穿過障礙物。

2、當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將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再次被我們聽見就成了回聲。

3、人耳能區分回聲與原聲的條件是: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或發聲體距障礙物至少17公尺)。

4、共鳴是由乙個物體振動發出聲音,引起與它振動頻率相同的另乙個物體的振動而發聲的現象。兩個物體產生共鳴的條件:乙個物體已經振動,另乙個物體與振動物體的振動頻率相同,且兩個物體的距離較近。

八年級物理上冊複習提綱

初二物理複習綱要 一 長度的測量 1 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公尺 m 常用的單位有千公尺 km 分公尺 dm 厘公尺 cm 公釐 mm 微公尺 um 奈米 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3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下冊複習提綱

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 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2 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 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 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太...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彙總

物理概念 汽化 定義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定義 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影響因素 液體的溫度 液體的表面積 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作用 蒸發吸熱 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 具有製冷作用。定義 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點 液體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