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歷史人文常識

2021-03-04 00:58:54 字數 3500 閱讀 9251

之中國古代職官制度(應2023年12月16日交)

公基部宋爽

在公共基礎知識常識部分的考試內容中,中國古代一些制度,如科舉考試制度、賦稅制度、禮儀宗法制度等都是是經常會涉及到考題的內容。所以本篇文章將重點介紹中國古代的一些重要的職官制度和關於職官制度的相關考題。

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在歷朝歷代發生了非常複雜的變化,既有整個官僚體系的改變,也有部分官職稱謂不同或是分工的變化,還有後人作品中沿用的古稱的問題。這裡只是擇其大要情況,略做說明如下:

**官職

1、秦始皇一統中國後,確立了**主義**集權制。漢朝承襲秦朝的政治制度,史稱「漢承秦制」。

秦漢時期,在**設定三公九卿制。三公為丞相(管行政、統率百官,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管理監察和秘書工作)、太尉(管理軍事),稱為三公,同為宰相。

2、魏晉以後,逐漸形成三省,逐漸向三省六部制過渡。到隋朝,正式確立了三省六部制。此後歷朝沿用,名變實不變,一直沿用到清末。

3、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是**最高政務機構。中書省掌管全國政令,草擬詔書,是決策機構;門下省負責審查詔書,簽署奏章,是審議機構;尚書省負責總領六部,是執行機構。三省的長官同為宰相,分割舊時宰相的權利,是隋朝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產物。

尚書省下設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

六的分工是:

吏部:主管中下級文職**的任免、考核、勳封等。

禮部:主管禮儀、祭祀、學校、科舉等。(注:科舉考試是禮部主管,而非吏部)

戶部:主管全國戶口、土地、賦稅、錢糧、財政收支等。

兵部:主管中下級武官的選用、練兵、軍械和驛站等。

刑部:主管全國司法行政。

工部:主管土木建設、屯田、水利、交通等。

4、元朝時期,元世祖健全了統治機構。在**設定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台。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為最高行政機關,行使宰相職權;樞密院,為最高軍事管理機關;御史台,為最高監察機關。

此外,元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地區。

5、明朝廢丞相制度,皇帝直轄六部。這樣,皇帝的權力空前提高。

6、清朝時期,雍正帝設定軍機處,**主義**集權達到頂峰。

考題:1.中國隋唐以後的的官職實行「三省六部制」,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公升降的是( )。

a.吏部 b.刑部 c.禮部 d.戶部

2.隋唐時期實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各司其職,又互相牽制,其工作程式應該是( )

a.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b.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

c.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

d.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

答案:1、a 2、a

之中國禮儀宗法制度(應12月19日交)

公基部宋爽

公共基礎知識常識部分的考試內容中,中國古代一些制度,如科舉考試制度、賦稅制度、禮儀宗法制度等都是是經常會涉及到考題的內容。所以本篇文章將重點介紹中國古代的一些重要的禮儀宗法制度和關於禮儀宗法制度的相關考題。

宗法是中國古代社會血緣關係的一種準則,其主要的精神是嫡長繼承制。與此相關,產生了一系列的禮儀制度,簡要介紹如下:

1、冠禮和笄禮

冠禮是**禮,是給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禮儀。在氏族社會,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要參加一種「成丁禮」,這樣才能成為自己部落的正式成員,享受應有的權利和履行應盡的義務。冠禮應當是從這種「成丁禮」演變而來的。

《禮記·冠義》說,冠禮是「**之道也」,「將責**禮焉也」,要按照「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四個方面的禮的規範加以約束,使之成為具有「孝、悌、忠、順」完美品德的人。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女子在15歲許嫁之時舉行笄禮,結髮加笄,也要取「字」。結髮是將頭髮梳成髮髻,盤在頭頂,以區別童年時代的髮式。

禮經中並無笄禮詳文。女子到了20歲,雖然還未許嫁,這時也要舉行笄禮,表示今後要以**相待。

2、喪禮

以《儀禮》的記載為主要依據的中國古代喪禮制度,等級分明。同樣是死,說法就尊卑有別,「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喪禮也有不同的等級。

3、避諱

避諱實際上是一種反映封建禮法的忌諱,即遇到與君主、尊長的名相同的文字就採用某種方法迴避。

⑴國諱:如秦始皇嬴政時,改正月為端月,其父名子楚,《呂氏春秋》就改楚為荊;漢高祖劉邦時,改邦為國。

⑵避聖人、尊者諱:漢淮南王劉安之父劉長,避長而用修;蘇軾為避父(蘇序)諱,就改序為引,蘇轍則改序為敘。

⑶避惡人諱:人自宋後少名澮,我到墳前恥姓秦。

⑷其他忌諱:古人諱言錢而曰「孔方兄」,諱言大小便曰「更衣、出恭」,諱言死則曰「駕崩、仙逝、坐化、作古」等。

4、年齡稱謂

古人對不同的年齡階段,往往有專門的名稱。掌握這些常見的稱謂,對讀書為文當有所裨助。

襁褓:原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後來以此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髫年:借指幼年。髫,兒童頭上紮起來下垂的短髮。三四歲到**歲。

總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頭髮紮成髫,叫做總角。十五歲左右

束髮、成童:十五歲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髫。

及笄:女子十五歲左右。笄,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十五歲時就把頭髮簪起。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弱冠:指男子二十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知命、半百: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

古稀:七十歲。

耄耋: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期頤:一百歲。

《論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距。」

附錄:其他宗法禮儀名詞

1、七廟

歷代帝王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廟居中,左右三昭三穆。後以七廟為王朝代稱。

2、六親

《左傳》中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婭。

《史記》中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後泛指親人 3、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4、五常:也叫「五倫」,使封建禮教所規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得多關係。

5、三從四德

「三從」指婦女幼從父,出家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指婦德、婦顏、婦功、婦容。這都是古代奴役婦女的精神枷鎖。

6、九族

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上推四世,下推四世。

7、三牲

祭祀用的牛、羊、豬。

相關考題:

1.《說文解字》解釋說:「宗,尊主廟也」,也就是說,宗法的「宗」本意是宗廟,這說明我國古代的宗法制紐帶是( )

a.財產       b.地域       c.信仰      d.血緣

2.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專門的稱謂來代替,下面的年齡稱謂從小到大排列正確的是(  )

a.束髮 b.而立 c.垂髫 d.總角 e.期頤 f.弱冠 g.耄耋 h.不惑

i.花甲 j.豆蔻

a.b-j-e-h-ab.c-d-a-f-ic.a-c-e-f-j d.d-f-i-j-b

答案:1.d 2.b

公共基礎知識常識分類人文常識

人文常識 一 中國部分 一 中國歷史概要 距今約有70多萬年前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 元謀猿人 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了幾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鑑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約70 20萬年前 北京猿人 簡稱 北京人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裡。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

公共基礎知識人文常識 文學篇 中

4.王安石,唐宋八大家 之一。主要作品為 遊褒禪山記 傷仲永 元日 泊船瓜州 等,集為 王臨川集 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變法 5.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人稱 小李白 主要作品為 書憤 示兒 釵頭鳳 等。中國古代最高產的詩人。6.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 武陵春 如夢令 聲聲慢 等,結為 ...

公共基礎知識之歷史常識 二

2 商代甲骨文已經記載了日食 月食,並且出現了原始曆法 陰陽曆。3 春秋戰國時採用的是古四分歷,取周年長度為365又1 4天,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4 春秋 文公十四年 中記載西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比歐洲早600多年。5 在我國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十四節氣經過逐步發展,到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