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之中國歷史常識大全

2021-03-04 00:51:47 字數 4507 閱讀 8508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鑑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裡。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2023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裡,生活著一批被稱作 「山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徵。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製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公釐。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2023年前那裡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黃帝是其中乙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後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了幾位傑出的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氾濫成災。大禹奉命治水,終於治服了洪水。

14、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乙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西元前22世紀西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曆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曆法叫夏曆。

16、夏曆是按月亮的執行週期制訂的,又叫陰曆。由於曆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曆。

17、夏朝最後乙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西元前17世紀初——西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右圖)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乙個叫「周」的部落強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好酒淫樂。周武王時,周聯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後,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了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念武王伐紂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分為「春秋」、 「戰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西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徵,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麼?」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臥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麼?」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023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右圖)

30、《道德經》又名《老子》,書裡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 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於西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老子授經圖孫武像 《尚書》、《春秋》等 「六經」。

34、孔子享年73歲,死後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孔子故居後來改建為「孔廟」。

35、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36、孫武,是春秋末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左圖)

37、《孫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許多戰爭原則。

38、《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於:精通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因此被稱為「兵學聖典」,並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領域。

39、《孫臏兵法》是另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40、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屢敗。孫臏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敗一場;再用自己的上等馬、中等馬分別與齊王的中等馬、下等馬對陣,田忌勝二場,總比分2:1,田忌勝。

「孫臏賽馬」是乙個很著名的策略。

41、戰國時期開始後,各個諸侯國都和周王一樣,自稱為王,其中的七個強國號稱「戰國七雄」,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42、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盛行「鐘鼓之樂」。近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樂器。

43、在出土的鐘鼓樂器中,有一套大型編鐘,最為珍貴。這套編鐘在地下埋藏了2400餘年,現在仍能以準確的音調、優美的音色演奏古今樂曲。

44、中國古代第乙個享有盛譽的名醫,是春秋戰國後期的民間醫生扁鵲 。

45、扁鵲精通各種醫術,又總結前人方法,創造瞭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幾千年來一直為中國傳統醫學所採用。

46、「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戰國爭雄激烈之時,也是百家爭鳴鼎盛之際。

47、秦在西元前770年才被封為中國西部的乙個諸侯國,疆域較小,國力不盛,始終被中原諸侯鄙視。但自從實行了商鞅變法後,國勢蒸蒸日上,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

48、西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秦王贏政,開始親理朝政,經過短短的17年,滅其他六國,於西元前221 年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朝 。

49、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意即「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50、為盡快改變春秋戰國500多年**造成的各種混亂,鞏固秦王朝的統一,秦始皇下令統一幣制,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

51、秦始皇還下詔統一度量衡 ,並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車同軌 ,書同文」,來鞏固秦萬里長城秦王朝的政權。

52、中國古文本中,最早有甲骨文、 金文,西周時期有大篆(籀文),戰國時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諸侯國還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統一後,規定小篆為統一字型,通行全國,後來,秦朝出現了一種更加便於書寫的隸書,這種字型從漢朝起在官方和民間通行,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54、秦、趙、燕等北方諸侯國,為抵禦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別修築過長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把不相銜接的各段長城連成一體,再向東西延伸,全長達1萬多華里,號稱萬里長城。長城大都修築在高山峻嶺之上,易守難攻。

(左圖)

55、西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西元前206年,秦朝被劉邦領導的武裝力量推翻了。

56、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57、在發生於鉅鹿的一次大戰中,項羽命士兵砸破鍋鼎,鑿沉船隻(「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口糧,以示決戰必勝的決心。結果項羽的軍隊九戰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稱為 「西楚霸王」。

58、劉邦曾與秦朝關中父老 「約法三章」:「**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且下令廢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軍擾民。由於實施德政,得到廣泛擁護,劉邦被封為「漢王」。

59、西元前202年,劉邦圍項羽於垓下,項羽自刎。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王朝(西元前206年—— 公元25年)。為順應民心思安、期盼休養生息的現實,劉邦制定了各種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使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60、漢高祖之後,漢文帝(右圖右)、漢景帝(右圖左)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漢初

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國出現了政治昇平、經濟繁榮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61、漢武帝即位後,以其雄才大略,開拓西部疆域,建立起豐功偉業,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歷史上把「秦皇漢武」並稱,正是因為他們先後完成了中國統

一、穩固發展的偉大事業。

62、西漢帝國的強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稱為「秦人」,而通稱 「漢人」、「漢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但由於他施行**,引起赤眉、綠林軍起義,隗囂、 公孫述等擁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

64、劉秀是劉邦之後,王莽內亂時期起兵爭奪天下,於公元25年重建東漢(公元25——220年)政權,定都洛陽,自號為「漢光武帝」,史稱「光武中興」。

65、養蠶抽絲、紡紗織綢,是5000多年前中國人的重大發明。西元前5——6世紀,絲綢傳到西域。到了漢代,絲綢業已十分發達。

紛至沓來的商隊,把各種絲和絲織品運到了古羅馬帝國,絲綢之路開始形成。公務員1號

66、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實際上是一種絲織品,有一種帛(極薄的絲綢)在古代作為「紙」用。所以漢代以前就有許多帛書帛畫。

公共基礎知識歷史人文常識

之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應2013年12月16日交 公基部宋爽 在公共基礎知識常識部分的考試內容中,中國古代一些制度,如科舉考試制度 賦稅制度 禮儀宗法制度等都是是經常會涉及到考題的內容。所以本篇文章將重點介紹中國古代的一些重要的職官制度和關於職官制度的相關考題。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在歷朝歷代發生了非常複...

公共基礎知識之歷史常識 二

2 商代甲骨文已經記載了日食 月食,並且出現了原始曆法 陰陽曆。3 春秋戰國時採用的是古四分歷,取周年長度為365又1 4天,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4 春秋 文公十四年 中記載西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比歐洲早600多年。5 在我國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十四節氣經過逐步發展,到戰國...

2023年導遊基礎知識 第三章中國歷史文化

第三章中國歷史文化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檢查考生對中國歷史文化基本知識,特別是與導遊工作密切相關的常識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考試內容 第一節中國歷史發展順序熟悉張騫通西域 鑑真東渡 鄭和下西洋。掌握中國歷史發展順序歌訣,主要王朝的建都地點的古今名稱。第二節 集權制的皇帝與皇權制度 考試資料網熟悉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