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縣2019學年初中化學科教學工作意見

2021-03-04 00:47:34 字數 5210 閱讀 5391

連城縣2010~2011學年初中化學科教學工作意見

中教室鄧錦松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加強和改進初中化學學科教育教學工作,推進我縣初中化學新課程的實施,結合實際,特提出初中新課程化學學科教學工作意見,供老師們參考。

一、準確理解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價值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是公民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價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課程學習對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價值。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知道化學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懂得要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汙染、能源枯竭等問題還是要依靠包括化學知識在內的科學知識。

二是作為化學學科的啟蒙課程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價值。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以科學**作為突破口,利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較深刻地理解化學現象、化學理論和科學**的過程與方法。

為了體現課程價值,義務教育化學新課程提出了五大方面的學習主題,他們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其中「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物質構成的奧秘」是課程體系的基石,科學**是學習方法。它們的關係可概括為:用科學**的方法,從身邊的化學物質入手,學習物質的化學變化、物質構成的奧秘,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二、 加強教學的計畫性與整體性

教學計畫的制定可以為教師教學提供方向、為學生指明學習內容和學習重點、保證教學順利進行、提供評價學生的標準和方法。化學教學時間少、內容多,而且規範辦學行為以來,化學教學課時少了許多,但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沒有認真制定計畫或計畫與實際教學兩張皮的現象:計畫流於形式,平時教學沒有實行計畫,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所任課的某個班級因某種原因化學課被衝了,不是找時間補回去,而是讓其它班級自習一節課,以求統一進度;化學概念教學沒有計畫性與整體性,經常採用一步到位的做法,沒有體現建構性、過程性與學生的可接受性等等。

這些做法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開學初就要依據課程標準、教材與學生實際進行制定學期計畫、單元計畫、以及教學進度,並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嚴格執行。

在制定單元教學計畫時,教師必須從教材中的單元走出來,將其轉化、重組或重新建構適宜學生科學素養提公升的教學單元。新課程認為,學生化學概念的形成和化學觀念的建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通過一次課或兩次課就完成。因此,有關化學概念的教學要把它放在乙個「單元」進行計畫、進行設計,設計時要體現階段性、發展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

如,學生對於化學變化的認識,需要經歷以下一系列的教學階段:

在「第1章開啟化學之門」時,通過觀察實驗和分析、比較常見的物質變化例項,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基本形式,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這一階段不能過高地估計學生的認識水平,對學習和教學提出過高的要求。

在學習「第2章身邊的化學物質」時,通過親手做實驗具體**氧氣、二氧化碳與其他物質發生的化學反應,觀察、比較水的三態變化和分解反應,加深對化學變化實質的認識,能夠區分常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並能對相互關係進行簡單說明。

學習「第3章物質構成的奧秘」時,在了解到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認識微粒是不斷運動、微粒間有間隙等基本特徵的基礎之上,初步建立起微粒與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實質之間的關係,嘗試運用微粒的觀念了解物質的組成、認識物質的變化。

學習「第4章燃燒、燃料」時,一方面通過對燃燒現象的**。增進對化學變化伴隨有能量變化的認識,體會到物質、反應、性質及用途的關係;另一方面,初次從定量角度認識化學反應,初步認識質量守恆定律。教師只有建立起這樣的整體教學觀,才有可能比較好地發展學生的化學觀念,提高概念教學的效益。

初中化學的很多知識如:化學用語、氣體的製取、物質的分類、微粒觀的建構等等,這些知識的形成都不可能在一兩次課就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教學計畫時,要體現它們的整體性、發展性、階段性,制定出它們在相應課時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

加強教學的計畫性還應該珍惜每一課時,讓每一課時都具有明確的目標。

三、 激發、培養、持續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從進入課改以後的成績看,低分率居高不下,這一現象說明學生學習化學的參與面不大、興趣不高,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有:

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省事」只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避開教材所設定的欄目,把「包裝」的知識「裸露」化,脫離學生實際和社會現實。

②教學方法上難以擺脫「講、記、背、練」的傳統。

③沒有把興趣的激發、培養、持續當做乙個整體來對待。學生在學習第1、2章時興趣高漲。但由於「第3章物質構成的奧秘」時內容抽象、記憶內容多,而教師沒有採用分散難點、創設情景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簡單粗暴的限時記憶的方法,把學生剛剛激發出來的興趣消磨殆盡,逐漸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要要注意激發、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並讓其持續保持,而且要把興趣的激發、培養、持續當做乙個整體來對待。具體措施如下:

1.在「開啟化學之門」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化學在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的應用和衣食住行中生動的化學例項,引導學生認識化學科學的重要性,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學習化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中考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能幫助你更文明,更健康地生活」,提高生活的質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學習的興趣**於學生內心的矛盾、衝突、困惑所產生的求知慾。能否使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產生新的疑惑,而這個疑惑又是學生通過學習思考能解決的,這是激發學生學生興趣的關鍵。

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選擇那些具有時代性和地方特色、與社會和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學生感興趣並能理解的知識內容來創設情景,使學生產生「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怎麼不知道呢」的疑惑,引發學生去思考,真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是興趣。

3.實踐證明,注重激勵和發展的評價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保持學習熱情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兒童只有學的好,他才願意學習;兒童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他才樂於學習。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重評價的激勵性和發展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在他們心中喚起自豪感和自尊心;讓學生知道自己獲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都會被我們的老師所察覺、所發現、所讚賞。從而激發、持續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4. 化學用語由於數量多、枯燥乏味、學生記憶負擔重,而成了初中化學教學難點。而且每個學生的記憶能力不同,承受來自老師的壓力的程度也不同,有的學生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也有不少學生因老師的壓力而變成學習的阻力。

因此,教師在化學用語的教學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特別是對待後進生,要給時間、給機會讓他們輕鬆地記憶化學用語,不能讓化學用語成了他們學習化學的「瓶頸」,打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我們可以分散難點、循序漸進、拓寬渠道,加強對化學用語的記憶。如:

在《開啟化學之門》教學結束後把「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常見物質的化學式」、「常見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和「常見反應的文字表示式」設計成彩圖或**畫,陸續張貼在教室的顯眼位置,讓學生多看、多寫、多讀、多記;從第二章開始每出現一種物質即板書出物質的名稱,也寫出物質的化學式;在學習物質性質時,就有意識地結合實驗現象,引導學生書寫反應的文字表示式,說出文字表示式的含義,記住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以便為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奠定基礎。對於後進生還要對他們明確化學用語的重要性,幫助他們認識到學習的動力與阻力的相互消長的道理,不斷克服學習的困難,增進學習的信心和動力,穩定、持續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重視實驗室建設,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多種功能

化學實驗既是課程目標,又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更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學會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達到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獲得知識、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目的。實驗教學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

在教學中切忌「講實驗」的做法,那種因怕麻煩而不開展實驗教學的做法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1.加強教材有關實驗欄目的研究,合理安排實驗活動

教材中沒有規定演示實驗、學生實驗之分,教師可根據各實驗在教材中的功能和作用合理安排為「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或「家庭實驗」。如對於訓練實驗觀察與分析能力的實驗,學生易於操作的,可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作,汙染嚴重的,則安排教師演示,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做好分析;對於訓練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般由教師先演示示範正確的操作方法,然後讓學生單獨進行模仿操作,在模仿操作的過程中體會操作要點;那些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有關化學知識的理解,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的或耗時較長的實驗,有時還可採取課外家庭實驗的方式,如課本「鋼鐵鏽蝕原因」的**,所需的物品學生都可找到(用礦泉水瓶代替試管),可布置學生在課外進行**,課內在進行觀察、討論、分析。

2.實驗**教學的基本模式

實驗教學中的啟迪思維功能很容易被其獲知功能掩蓋,實驗教學的水平要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關鍵是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對實驗教學中的思維活動給予足夠的重視。若對實驗的啟思功能開發不夠,只著重其在獲取知識方面的價值,就會陷入重「做」輕「思」的誤區。

通過實驗創設的問題情境,激發**的慾望,依循科學的方法自主地進行**,並在**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問題,或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從中獲取新知識,體驗科學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培育出科學的精神和態度,這就是「實驗—**」的教學模式。其基本教學程式可表達為:問題—實驗—討論,即按「問—做—議」的程式去組織教學。

在問題與實驗兩個環節之間往往還增加乙個附屬環節「實驗設計」,即用怎樣的實驗去解決問題的思考。在「實驗—**」模式中,「實驗」是手段,「**」才是模式的核心,這種對實驗教學功能全面開發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探索性、發現性學習的實驗教學模式。

五、 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新課程強調要改變過去過於注重教科書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科技和學生生活的聯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發現、交流合作,所以,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課程能夠順利實施的有力保證。

所謂課程資源是指富有教育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於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稱,它包括教材以及學校、家庭、社會中所有可資利用的、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人力、物力與自然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隨著人們對新課程觀的理解,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了。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確立了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絡;倡導以科學**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標準》還建議:化學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同時,《標準》還提供了豐富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目錄和活動**建議,這些學習情景素材目錄包括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展影響的事件等。教師如何在相關單元的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好這些素材來創設學習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體驗化學與技術、社會的緊密聯絡,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2023年初中化學學科教學工作計畫

本學期九年級化學新課將在4月中旬結束,其餘時間將轉入複習,複習將佔據本學期大部分時間,約為三個月,現制定如下教學計畫 一 學生情況的再分析。經過乙個學期的接觸,我對學校學生的情況已經比較熟悉,學生們喜歡化學,喜歡上我的課,他們的總體情況是 基礎較差,缺乏對問題的鑽研精神,一旦遇到難一點的問題往往是後...

連城縣2023年九年級化學總複習教學案第六章

第六章溶解現象 一 物質的溶解與溶解性 一 複習目標 1 認識溶解和結晶現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劑,酒精 汽油等也是常見溶劑。b 2 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義。b 3 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a 4 了解溶液在和生產 生活中的重要意義。b 二 知識檢測與歸納 一 知識檢測 1 關於溶液,下列說法...

2023年初中化學學科考試說明

齊齊哈爾市2016年初中化學學科考試說明 一 命題範圍與原則 一 命題範圍 以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和本地區現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 化學 九年級上 下兩冊 為基準。二 命題原則 試題要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利於教師的 教 和學生的 學 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