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美給人的啟思荷塘月色》讀後感

2021-03-04 00:35:44 字數 1598 閱讀 2393

《荷塘月色》是一篇很優雅的散文。寫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來散步,走到了荷塘邊,欣賞荷花、葉子和月色。之後,又想到了寫荷詩。

讀過《荷塘月色》,那田田荷葉、朵朵荷花、縷縷清香、溶溶月色,映入腦海;那靜靜的月光、薄薄的青霧、微微的清風、淡淡的雲朵,留在心間。荷塘,月色,如朦朧的幻夢,如縹緲的歌聲。

是什麼讓朱自清先生將他「日日走過的」、普普普通通的荷塘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有人說是描寫的細膩,有人說是融情於景的技法,還有人說是語言的自然新穎,我要說,這得益於散文描寫的層次美,更得益於生活,得益於作者對生活的細緻入微的觀察。我們應當從文章中讀出「生活」來,讀出文中的「生活情理」來。

文中無處不體現著層次美。

一.文中所寫景物的層次性

作者寫的月色是荷塘裡的月色,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上下皆美,這本身就是一種立體的美。先寫「田田」、「層層」的荷葉,後寫盛開的荷花,再寫「欲放」的荷苞,最後寫微風送來的「縷縷」花香;單寫月光一定比較單調,於是作者著力摹寫了光的投影,「參差」、「斑駁」的灌木的「黑影」,「彎彎的揚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影交錯,這樣,把岸邊樹塘中荷鏈結在一起,構成了美麗而複雜的圖案。

只寫月色和荷塘或許還有些單調。作者於是又寫了「天地」之間的另外一些東西。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的瀉在花葉上」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霧」,以及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色;「遠近高低」、層次分明的柳樹,還有「樹梢上的遠山,樹峰上的蟬聲,樹下的水裡的蛙鼓。

總之,《荷塘月色》一文裡的景物層次裡復有層次,這使整個畫面有立體感、滲透感、層次美,充滿了詩情畫意。

二.描寫的層次性

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作者為什麼先寫「開著的」,再寫「打著朵兒的」?為什麼不顛倒過來寫?

原來,由荷葉而荷花而花苞而流水,正體現了由遠及近,由粗而細的認識規律,體現了觀察的順序,體現了生活的情理。

作者首先「彌望」滿唐的荷葉,觀賞「出水很高」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葉子。先看到的是葉子,然後走近細看「層層的葉子」,作者看到了「裊娜的開著的荷花」,花瓣已完全開放,再細一看(也許此時作者是低頭不語,默默細瞧),才發現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含苞待放的,」如碧天裡的星星」.。

這時,一陣清風拂過,使「肩並肩密密的挨著」的葉子,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再仔細一瞧,「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因為被更有風致的葉子「遮住了」,所以「不能見些顏色」。

生活中,我們觀察事物,都有乙個由表及裡,由乙個粗到細的過程。作者按照觀察的順序依次寫荷花、花苞、流水,由此組成層次分明的月下荷塘美景,將荷塘美景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讀者面前,可謂美滿荷塘。

三、感情的層次性

《荷塘月色》之無限動人,還在作者融情於景,即景抒情。這種情是一種「微妙」的心緒。

「心裡頗不寧靜」,如何擺脫?追求剎那間的安寧!

作者筆下的荷塘景色全是幽靜安寧的:花是零星的,香是縷縷的,風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但作者追求剎那間安寧,為的是暫時忘卻心中的「不寧靜」,暫時忘記「對當時現實的憤懣」,但作者畢竟不能真正超然,所以聽到「蛙聲」,愁思即湧心頭,不禁感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採蓮賦》中「有趣」的「嬉遊的光景」,作者又感嘆到「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由作者思維而定,作者「揹著手踱著」,盡情觀賞無邊荷香月色,從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從空間順序中來表露內在的情思,構成了寧靜與不寧靜交替出現的感情層次。

《荷塘月色》讀後感

讀 荷塘月色 有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許許多多有名的散文,但是,讓我記憶頗深的還是 荷塘月色 這篇文章的作者朱自清 現代著名散文家 詩人 學者 民主戰士。他曾寫過許多有名的文章,比如我非常喜歡的 匆匆 春 背影 等,而從這文章中的晚上荷塘邊皎潔的月色可以看出作者渴望追求美好的生活,對黑暗的現實想 超然 ...

荷塘月色讀後感

荷塘月色讀後感 共三篇范文 范文一 朱自清 現代著名散文家 詩人 學者 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 超然 又想 掙扎 的心跡。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 文眼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

荷塘月色讀後感

荷塘月色讀後感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讀著朱自清先生筆下的 荷塘月色 彷彿自己也置身於一片荷塘之中,真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啊!朱先生到底是乙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筆下的 荷塘月色 竟是如此的美妙,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查閱了一些關於朱先生的資料,原來,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