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2021-03-04 00:34:12 字數 752 閱讀 5514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一)    高二11班史元鈞    《三國演義》身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整書寫了從桃園三結義到天下歸晉的故事,這是一部巨集大的歷史,其本身作為一部**確是無愧於「四大名著」之一的稱譽。    但也正因如此,我認為我們更應認清其侷限性,而不能一味鼓吹。    在此僅舉第一回為例,說明其部分侷限性。

    第一,三國演義具有濃烈的封建迷信色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如「雌雞化雄」「黑氣」等描寫,都體現著這一點。當然,這種迷信色彩也並非一無是處,《三國演義》作為一部**,以對鬼神之事適當的描寫渲染了氣氛,增強了**本身的可讀性,但絕不能因此便對此隻字不提。同時,封建色彩也同時反映了當時人們思想嚴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正是這種束縛也被羅貫中留在了《三國演義》裡。

    第二,對於歷史軌跡的認識不清。比如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便是對這一點最好的闡釋。當然我們不能去要求羅貫中在元末明初之際,便能高度總結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的普適真理,但也不能因時代背景所限就完全忽略其在歷史觀上的缺陷性。

又如第一回中對黃巾軍的定位。黃巾軍,本是東漢末年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卻在文中被指為「賊軍」這就體現出其維護封建制度的本質,這一點上「隔壁」的《水滸傳》所描述的「官逼民反」,如果說這種顯而易見的侷限性還不能被承認的話,便有些強行「洗白」的嫌疑了。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固然有其侷限性,但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並不能影響我們把《三國演義》作為古代**的頂峰之一。

相反,可能正因為這些缺點才造就了它如今的盛名;正因為這些缺點他才有了如此之高的文學價值,但對於全盤的肯定,我們要給予拒絕。

三國演義讀後感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今天我讀了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三氣周瑜 故事是這樣的。諸葛亮第一次氣周瑜時,是因為諸葛亮把周瑜想要的南郡先得到了,又連夜用兵符調出了荊州 襄陽的兵,叫關羽 張飛把城奪了。周瑜怒髮衝冠,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正中孔明一氣之...

三國演義讀後感

讀 三國演義 有感 暑假中,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 三國演義 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非淺 世紀少年應有 膽 有 識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裡面乙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設定大量巧合,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乙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 這個名詞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書的大概內容是 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後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後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群雄割據,劉備 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佔益州 今四川 曹操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