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後感

2021-03-04 00:20:23 字數 3521 閱讀 8918

《狗.貓.鼠》讀後感

我今天下午讀了第二遍。第一遍記不清是什麼時候讀的了,只記得是硬著頭皮讀完的,因為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所以算是盲目的讀了一遍。今天的再次閱讀,慢慢體會,就像是吃野菜,初始時有些苦澀,但慢慢再回過頭來品味,還是挺有味道的。

《狗貓鼠》簡單來看,是魯迅在評價生活中的貓狗鼠,但同時又聯絡到像動物一類的人,可以說他採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狗是因為眼神不好,只重表面現象,把貓誤認為是大象。遭到其他動物的恥笑,因此狗與貓成了仇家。

魯迅的仇貓源於它時而「到處嚎叫」、時而「一副媚態」,其次還有乙個原因是貓吃了他的隱鼠。他的愛鼠源於「墨猴」,得不到墨猴,得到相似的隱鼠也很高興,因而就十分喜歡隱鼠了。可惜隱鼠被貓吃掉,所以就恨起貓來。

在「我」看來,隱鼠不是壞鼠,不會破壞什麼,所以對貓沒有好感。後來得知是被阿長一腳踏死的,心中對貓的恨也沒消除。

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乙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精經歷和感受,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小隱鼠的喜愛。對小隱鼠的喜愛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暴虐者的憎恨。

《長媽媽與山海經》有感

文章實在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形狀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欠好的習慣。接著寫她懂得的很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

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具體。

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熱忱至深。文章主體在於縈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熱忱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服氣她,最初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由於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閱歷蒼桑的人,這裡不僅寫她科學,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碩大,別人不肯做或不克不及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乙個人物抽象。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覺,長媽媽這樣乙個藝術典範抽象,獨特而不淺近,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也寄託著對普通善良人的衷心祝願。

魯迅先生著重描寫了他對"郭巨埋兒「的反感。也難怪,郭巨竟然為了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挖坑要埋剛生下來的孩子,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這是多麼迂腐的行為啊!!!

百善孝為先,但是殺了自己的兒子來盡對母親的那份「孝心」,不能說是「善」。他這麼做一來是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來陷老母於不仁。

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父親的病》有感

今日偶讀魯迅先生的散文《父親的病》。雖然先生寫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但對於現代來說還是有相同之處的。

文章記述了先生年輕時父親患水腫,長期無法**。給父親看病的兩位「神醫」開了不少藥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最終還是沒有治好。

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舊社會庸醫的無能。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醫治,還故意矇騙,故弄玄虛,看是開的神丹妙藥,對病沒一點療效,搞得家人白忙一場,對病人忙於應付,草草了之,給人看病只為了金錢。

現代社會中,這種現象不也是客觀存在嗎?報紙上、電線桿上到處醫療廣告。有很多根本就沒有行醫資格,經常發生醫死人的事。

這說明了什麼?這就是乙個字——錢。為了錢,可以不顧他人你生命;為了錢,什麼都不管了。

我感到先生的文章對於今日還是有很多現實意義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這裡無疑不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了,家裡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老師的家的書房。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裡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裡自由、快活。

通過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比較,讓我感覺到小時候的童年是那麼美好、愉快,現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時候了,自然會有些不高興,但是,應該用美的眼睛去觀察生活,才會發現美。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裡,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我覺得,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該讓他們玩好。

《五猖會》有感

《五猖會》記述了當時要去看會時的興奮,而被父親留下的不情願,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慾望。

正如巴爾扎克說的一樣,兒童的天性是純真快樂。魯迅先生就以自己的經歷來抨擊壓制,讓我感受到孩子的純真是美好的。可想想現在的我們呢,純真的天性似乎已被壓制盡了。

如今到了21世紀,孩子是祖國的花朵,而為了將來能成為棟樑,孩子的負擔越來越重。

如果乙個孩子,在高壓下,只知道考試,那不成為考試的「機器」了,我想我們中國之所以得不了「諾貝爾」獎,我想就是因為,孩子在高壓下,純真,大膽的想象漸漸消失,少了創新,只是一塵不變罷了,顯然孩子的天性也是美好的,並不是「胡鬧」。

《無常》有感

讀了《無常》一書以後,知道了是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魯迅比較喜歡白無常,認為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鶴立雞群」之感。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當時的廟會中白無常是個很出風頭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應該怎樣呢?

《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一共分為10篇,分別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和《山海經》、《藤野先生》、《五猖會》、《二十四孝圖》、《無常》、《父親的病》,《瑣記》,《范愛農》,《狗貓鼠》。篇篇都十分精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包括在百草園和在三味書屋兩個部分,表現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作者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自由歡樂的心理。應該說,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面,裡面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感情,而貫穿全文的,是甜美而歡樂的回憶,是一顆天真調皮的心。這真體現了這篇文章的優秀。

《貓狗鼠》的文章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乙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精經歷和感受,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小隱鼠的喜愛。對小隱鼠的喜愛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暴虐者的憎恨。

《父親的病》這一篇重點回憶了兒時為父親治病的情景,描述了s城兩位「名醫」在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方面的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故弄玄虛,騙取錢財的惡劣行為。

總的來說,這本書我很讀後感喜歡,讓我受益良多!

朝花夕拾讀後感

魯迅先生是乙個幸運兒,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兒,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遊玩,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 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捉鳥 但同時他卻承擔著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著放棄,抑制自己的慾望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 鑑略 千字文 百家姓 小小年紀的他就要著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

讀 朝花夕拾 有感 首次捧起魯迅的 朝花夕拾 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 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朝花夕拾 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

朝花夕拾讀後感

偶然收到一條朋友的簡訊,才發現已許久沒有聯絡,突如其來的關心讓人覺得溫暖。不自覺地想起初中的生活,彼此形影不離的那段日子,平凡而冗長,卻依然清晰無比,甚至是每個細節。很早就讀過魯迅的 朝花夕拾 文中描繪了許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經歷。當讀到 范愛農 中的一段 從此我總覺得這范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