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法讀後感

2021-03-03 23:58:35 字數 1584 閱讀 3788

讀了這本書,最容易讓人誤解的就是以為稻盛和夫想要告訴職場人這樣乙個庸俗的道理:不論你現在身處多麼平凡的崗位,多麼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只管埋頭苦幹,日積月累總會鳳凰涅槃。假若有人如此解讀,我想那不是稻盛和夫。

馬雲如果現在還在教書,那不會成就現在的**;俞敏洪如果當時堅持出國搞學術,那就不會成就現在的新東方;也不想想,如果稻盛和夫一直在松風工業幹科研,那又怎麼可能建立自己的京瓷和ddi呢?

看似不同的選擇隱含著相同的,也是稻盛和夫真正想要告訴讀者的——不能放棄的是你自己對自己人生應付的責任。有了這個基本的價值觀,其他所有事情都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一定這樣,也不是一定那樣,不要走極端,更不要道聽途說就從乙個極端走向另乙個極端。很多成功看似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實際上是成功者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了某種平衡。

好比同樣大師級的日本導演北野武在他的電影《阿基里斯與龜》講述的反面例子:富商之子從少年時代便痴迷繪畫,也的確顯示出才華,但隨著父親企業的破產,父母相繼自殺,主人公的童年變得一片黯淡。即便如此,他也從未放棄成為畫家的夢想。

光陰荏苒,轉眼少年長成青年,主人公自顧徜徉在藝術的世界。為了提高技藝,他放棄工作就讀藝術學校,遇到一班志同道合的藝術愛好者,和他們經歷了很多瘋狂的舉動。他的作品遲遲得不到賞識,唯有同在印刷廠打工的少女理解他的藝術,最終成為他的髮妻。

人過中年,主人公依舊默默無聞,但即使女兒因為生活清貧而淪為娼妓,被周遭人視為精神病,他的妻子始終與其相伴,相互攙扶繼續著這條充滿磨難的藝術之路。

由於面癱導致不會笑的北野武用電影告訴了人們乙個和他表情一樣嚴肅的主題:生活不總是有志者事竟成,不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是說你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就一定會從痛苦中涅槃。

我們不鼓勵這樣,由這樣一群人組成的世界也終究不會是乙個真善美的世界。

稻盛和夫真正的哲學隱藏在他京瓷「自利利他,敬天愛人」的經營座右銘中。他經營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追求人生的善與不朽」。他始終都在追問乙個終極問題:「作為人何為正確?」

「敬天愛人」的理念來自於稻盛和夫的同鄉,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的領袖西鄉隆盛,同時也是中國哲學家王陽明的信徒。所謂「敬天」,即遵從事物的自然發展規律,不逆天而行;而「愛人」,便是由人的本性出發,自然為人。 「自利利他」,即人須利己,但只有同時具備利他之心,才能真正幸福。

當然,這些都不是《乾法》這本書中所謂的勞動觀,但如果脫離了稻盛和夫的價值觀去理解他的勞動觀,勢必是片面的。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夠「迷戀工作」,能夠「抱著產品睡」,能夠始終「以百公尺賽的速度奔跑」。沒誰強迫稻盛和夫這樣,他自己也沒有強迫自己這樣,被自己強迫也是不會迸發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的。

能夠做到如此只可能是因為他心中無比強烈的內部動機,他這麼做都是他內心的真實需要,因為他確信自己處在一條踐行自己價值觀的正確道路上,那麼苦不是苦,不過是讓自己走得更快一點而已,所謂「苦」,只會發生在自己在不情願的事情上。

我害怕有人基於社會稱許性的考慮,非要速成學習一把稻盛和夫,卻總是落得畫虎不成反類犬。難能可貴的是稻盛和夫對工作的痴迷與熱愛,但是對工作的痴迷與熱愛又豈是看本書能學來的呢?話說回來,「用百公尺賽跑的速度跑馬拉松」可不是****倡導的科學發展觀,真這麼跑是要出人命的。

正確的做法,還是回到本初,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敬天愛人,自利利他,稻盛和夫只是把踐行此道取了個名字,叫做「勞動」,叫做「工作」。

知行合一。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夢想是正確的,那麼跟隨你的夢想與直覺,去探險。

《乾法》讀後感

讀 乾法 有感 由於時間問題,沒有能夠對全書做仔細的閱讀,只是在閒暇之餘粗略的看了看。由於對這類經管或是勵志類的書接觸的比較多,所以,在看之前也不是十分看好這本書,以為無非又是一些空洞的教條式的說辭。但是在我第一次讀的時候,大概是讀到30頁,就漸漸改變了之前的片面的看法。稻盛和夫對於如何應對困境完全...

《乾法》讀後感

乾法 起初看到這個名字,以為是市面上那種教導人們怎樣想,怎樣做去獲得成功的書。我個人對這種書籍其實並不感興趣,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按照他們的標準去做,也未必成功。同時作者還是乙個日本人,就更不怎麼感興趣了。但是,鑑於公司推薦,耐心的看完之後,才發現,這本書並不是單純的介紹如何去做,如何去成...

《乾法》讀後感

讀 乾法 有感 可能是對日本人存在一定的偏見吧,一談到日本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九一八事變 南京大 篡改教科書 搶占釣魚島等事情,更甚至於日本人寫的書 拍的電影 我都不屑一看。以至於當要求學習 乾法 的時候,我都不知道稻盛和夫是誰,好長時間我都把作者名字記成了稻田村夫,以致遭到同事們的嘲笑。但是既然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