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2021-05-20 08:38:20 字數 1494 閱讀 3894

苦難的救贖

——《悲慘世界》讀後感

世間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人類漫長的苦難歷程中,無數靈魂墮落了,丟失在無邊的黑暗海洋中,而最為悲慘的是那裡沒有援救。

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無善惡之分,生命原本為愛而生。

《悲慘世界》中,冉·阿讓原本是乙個誠實的安分守己的勞動工人,一直幫助貧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為了不讓孩子忍飢挨餓,不惜偷取麵包維持他們的生存。此舉雖不正確,但卻足以證明他足夠善良,他的生命本應閃耀善良的光輝。

世人皆善,奈何生命卑微,很多人無以為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試想,假使我們正遭受著飢餓的**,生命垂危,我們能以微弱的良知和廉恥心去對抗人類與生俱來的強大的求生本能嗎?無溫飽,何以知廉恥?

人類之所以渺小,就在於無法穿越或者說是很難穿越苦難,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侷限。很多時候,我們做錯事甚至做壞事,並不是我們情願的,一定是受外界逼迫,不得不為,而一旦這種受逼迫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和拯救,成為習慣,靈魂一再墮落,便造就了所謂的壞人。

雨果在《悲慘世界》的序中指出:「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是貧窮逼迫冉·阿讓去偷去麵包以救濟飢餓的外甥,最終被判處19年苦役。

刑滿釋放後,又因持黃色身份而受到歧視,無法生存,所有這一切導致冉·阿讓開始盲目地對社會進行報復。是背叛和歧視殘害著蘇婷,出賣自己的靈肉以維持私生女兒的生存。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一生是苦難的,而造成其苦難的根源無疑便是社會,是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以及無人救贖的社會現狀。

《悲慘世界》之所以厚重,之所以偉大,根本在於他深刻揭示並諷刺的正是這種悲慘的社會現狀所導致的人性的扭曲。如若《悲慘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冉·阿讓在承受社會各方面帶給他的壓迫後,仍無一絲一毫怨恨,一心向善,難免會讓我們覺得主人公不食人間煙火,無血無肉,無愛憎,是乙個聖人而不是凡人,多少會有些不真實。

人終究是人,我們甚至無法保證自己在苦難中仍然保持善良的姿態,何以強求他人沒有仇恨、幽怨,一心向善,守護住他們自己的靈魂?我們能做的就是原諒和救贖,救贖苦難的靈魂。

冉·阿讓在刑滿釋放,尋找安身之處而被幾乎所有人拒之門外後,推開了當地受人尊敬的主教大人公尺利埃的家門,好心的主教收留他過夜,在他偷走主教大人的銀器並被逮捕後,主教仍替他辯解,最終倖免**。此時,冉·阿讓善良的本性已經被喚醒,他自己也相信,他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人了,他的心已經完全改變了。只是19年的監獄生活早已把他對社會法律的仇恨轉化為對整個社會的仇恨,包括對一切善良,無辜,公正的抗拒和仇恨,他還無法接受這種與他所下決心完全相反的良心的覺醒。

而在搶了小瑞爾威的四十個蘇後,內心的矛盾終於爆發,他看到自己以往的醜陋並勇敢接受自己靈魂上的覺醒。

至此以後,冉·阿讓洗心革面,在神父的啟示下,改名換姓,當上了市長,樂善好施,仁愛寬厚,興辦福利,收養了蘇汀可憐的女兒珂賽特,感化了冷酷頑固的警探賈維,拯救了珂賽特的情人革命青年馬呂斯,最終帶著贖罪的愛離開人世。

正是原諒和救贖,給了苦難中的人們光明和希望,甚至支撐起乙個個柔弱的善良的靈魂,而一旦這些靈魂從苦難的汙穢中超脫出來,微弱的救贖的光芒就會再亮一些,照耀到更多黑暗的不為人知的角落。

但願苦難中,救贖都在。

讀書筆記之《悲慘世界》

在某天午夜,我讀了 悲慘世界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乙個故事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乙個麵包,使他在監牢裡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看完書後,我...

讀悲慘世界有感

春節幾天,我粗略地閱讀了我一直想拜讀的 悲慘世界 法國作家維克多 雨果的又一佳作。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乙個故事 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乙個麵包,使他在監牢裡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雨果《悲慘世界》解讀

經典浪漫主義的現實主義思考 雨果與 悲慘世界 如果乙個男人在苦難中走過了一生,用雙手幫助了無數的人,卻依舊無法得到這個世界對他自己的憐憫,那麼,這是乙個悲慘的世界。這是雨果創造的,冉阿讓的世界,也是整個法國乃至歐洲資本主義社會所有下層民眾的悲慘世界。維克多 雨果 victorhugo,1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