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符號由來

2021-03-03 20:32:53 字數 1494 閱讀 5326

500多年以前,德國有一位數學家叫威德曼。他在橫線上加一豎(+),用來表示增加的意思,在(+)上去掉一豎(-),用來表示減少、去掉的意思。於是,加號「+」和減號「-」就產生了。

但是它們被大家公認,作為運算符號,是從2023年被荷蘭數學家荷伊克正式應用開始。

「=」是2023年英國劍橋大學的列科爾德引入的。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倡議把「=」作為等號。

「>」和「<」分別表示大於和小於。這兩個符號是17世紀的哈里奧特首創的。

表示計算方法的符號叫做運算符號。如四則計算中的+、-、×、÷等。

加號「+」是加法符號,表示相加。

減號「-」是減法符號,表示相減。

「+」與「-」這兩個符號是德國數學家威特曼在2023年他的著作《簡算與速算》一書中首先使用的。在2023年被荷蘭數學家赫克作為代數運算符號,後又經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宣傳和提倡,開始普及,直到2023年,才獲得大家的公認。

四則運算符號的由來

四則運算符號發明於至今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可它的由來是怎樣的呢?

號是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曼發明的。他在工作中發現用橫線加一豎可以表示增加的意思,於是把「+」作為加號。而從「+」號中拿去「-」豎,就可表示減少的意思,於是把「-」作為減號。

「×」號是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發明的。他覺得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不同,於是他就把加號斜過來寫,表示數字增加的另一種運算。

「÷」 號是瑞士學者哈納發明的。他在算帳中遇到要把乙個整數分成幾份的問題,就發明了 「÷」號。

「=」號發明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十六世紀英國數學家列科爾德創造的。他認為用兩條線平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相同,是最合適的。於是他把「=」取名為等號。

遠古時期,古希臘人和印度人都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表示加法,把兩個數字寫得分開一些來表示減法。中世紀後期,歐洲商業逐漸發達。一些商人常在裝貨的箱子上畫乙個「+」,表示重量超過一些;畫乙個「-」,表示重量略微不足。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大師達文西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採用過「+」和「-」的記號。公元2023年,德國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這兩個符號來表示加減運算。後來經過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大力宣傳和提倡,這兩個符號才開始普及,到2023年終於獲得大家的公認。

×、÷符號的使用,不過300多年。據說,英國人威廉奧特來德2023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後人沿用至今。

中世紀時,阿拉伯數學相當發達,大數學家阿爾花拉子公尺曾用「3/4」來表示3被4除。許多人認為,現在通用的分數記號,即**於此。直到2023年,在英國人約翰比爾的著作中才出現了「÷」號,據推測他是根據阿拉伯人的除號「—」與比的記號「:

」合併轉化而成的。

現在絕大多數國家的出版物中,都用+、-來表示加與減。

×、÷卻沒有普遍使用,一些國家的課本中用「.」代替「×」,而在**和德國的出版物中一般用「:」來代替「÷」。

那麼=這個符號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巴比倫和埃及曾用過各種記號來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號卻是在中世紀時,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型的磨刀石》中。他說之所以選擇兩條等長的平行線作為等號,是因為它們再相等不過了。

但是 = 號直到18世紀才普及。

運算子過載

一 運算子過載的概念 運算子過載允許把標準運算子重定義,使之對指定型別的物件執行指定的操作。注意 1 一般地,運算子過載函式由關鍵字operator和要過載的運算子組成,對於用字母表示的運算子,例如new和delete,在關鍵字和運算子之間至少有乙個空格。對於其它運算子,空格可選。2 過載運算子不准...

移位運算子詳解

移位運算子就是在二進位制的基礎上對數字進行平移。按照平移的方向和填充數字的規則分為三種 左移 帶符號右移 和 無符號右移 在移位運算時,byte short和char型別移位後的結果會變成int型別,對於byte short char和int進行移位時,規定實際移動的次數是移動次數和32的餘數,也就...

數學符號的由來

一 關係符號 大於號 和小於號 是1631年由英國數學家郝瑞奧特首先使用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等號 是16世紀英國數學家雷科德最早開始使用的。他說 再沒有任何記號比等長的兩條線表示相等更為恰當。真正為大家公認並普遍使用已經是18世紀的事了。二 結合符號 括號是一種運算符號,它的作用在於表明運算的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