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須調整就業觀求職

2021-03-04 09:56:53 字數 1063 閱讀 7670

習慣上,中國人將這兩級勞動力市場區別稱呼為:人才市場(正規、較高層次)和勞動力市場(非正規、次級)。根據調查,2023年大學生薪資期望值(月薪1000元)甚至低於農民工的期望值(月薪1100元),但這並沒有促使大學生大量進入勞動力市場,和農民工競爭職位。

勞動力市場分割同樣存在於其他國家,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但中國的**更為顯眼:有行業、職業之間的分割,地域、城鄉之間的分割,還有單位所有制之間的分割。

經濟學將**的勞動力市場中大學生就業難解釋為:不是數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

這種結構性的矛盾帶來的風險在於,國家、個人的教育投資和企業的需求都不能滿足,對社會而言將是乙個三輸的局面。年輕人由於回報太低不就業,因為不就業而脫離工作、培訓和繼續教育狀態,知識無從更新,還將為日漸完善的中國社會保障系統帶來壓力。

**似乎都傾向於說服「大眾教育」時代的大學生們放下身段。倡言擴招的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學家湯敏就說,大學生「就業難」,是繼國企「陣痛」後,改革帶給高等教育的「陣痛」。大學畢業生必須調整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

都陽也字斟句酌地表示了他對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保留態度:「勞動力短缺現象與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並存,讓人不知道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到底能嚴重到什麼程度。」

**的勞動力市場作為乙個現實的障礙,短時間內難以消除。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文東茅曾提出三種緩解問題的思路:按照工資競爭理論,降低畢業生工資水平促進就業;按照工作分層理論,促使畢業生接受較低層次就業市場提供的工作;根據工作競爭理論,降低畢業生對工作的期望值。

但他承認,要打破兩個勞動力市場間的間隔,尚屬難事。

在中國,「第一次就業將影響乙個人終身的職業發展軌跡。因此,高校畢業生對自己的初次就業非常謹慎,通常不願意到西部和農村就業,他們擔心一旦在這些地方就業將很難再回到東中部和城市;他們也對集體、私營單位和個體單位多存戒心,因為這些單位不能像國有單位一樣解決戶口、幹部身份、職稱、保險等問題,一旦將來想離開這些單位到國有單位就業將有諸多困難。應該說,在目前的情況下,畢業生的這些擔心並非沒有原因。

因此,只有打破各種人為的制度造成的隔離,使畢業生就業之後仍然擁有擇業的機會和自由,才會促使更多的畢業生敢於接受合同制的、臨時性的工作,才會敢於到西部、農村及最需要人才的中小企業和民營單位去。」

大學畢業生求職就業維權技巧

一 確保自己的選擇權 在簽署勞工合同前,應該確保自己對老闆 或直屬上司 的選擇權。什麼是選擇權?也就是說自己能夠在幾個老闆 即公司 之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老闆,能夠在某公司內部擁有可以選擇直屬上司的權力。這樣,只有這樣,你才能及時遠離總想奴役你的上司,確保在合同期內做到不忍氣吞聲,確保個人權利不會因為...

大學畢業生求職

大學畢業生求職 四大 心理效應 不可忽視 同樣都是大學畢業生,到就業市場應聘,為何有人馬到成功,有人卻屢試不第?這裡有個 第一印象 問題。據心理專家介紹,首因效應 近因效應 鯰魚效應 暈輪效應等,都是心理現象的規律,只要求職者巧加利用,肯定會在第一時間裡迸放光彩,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占得就業先機...

大學畢業生求職需調整擇業觀念

昨天上午9時許,由青海省工商聯和省個私協會舉辦的 送崗位到校園聚人才在企業 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青海民族大學東校區舉行。共有373家用人單位提供了9131個崗位,記者探訪招聘會發現,銷售崗位雖招聘最多,卻並不吃香,應屆畢業生多是 廣泛撒網 服務 銷售崗位 不受歡迎 應聘者找工作不 對口 在招聘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