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新大綱馬原筆記精要衝刺背誦版

2021-03-04 09:54:52 字數 5731 閱讀 2006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一:①馬克思主義的定義: 三部分,不可分割。

俠義: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觀點,學說。

廣義:馬,恩,列(繼承和發展)+毛,鄧,江,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② 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1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 ]。

2 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立場上。

3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4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想:共產主義社會(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第二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一:物質世界和實踐

1 世界觀和哲學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問題,物質和意識的問題,唯物、唯心,可知論和不可知論,靜止和發展等。

2 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

1, 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本質規定。

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確立:

a. 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

b. 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的

c. 體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d. 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2, 意識的起源和本質

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

3, 物質和運動及其存在形式。

a.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

b.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

c.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4,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實踐的客觀性實在性。

4,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3 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1, 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實踐有三個基本特徵:(1)客觀現實性。 (2)自覺能動性。 (3)社會歷史性。

實踐的基本形式有:(1)生產實踐。(2)處理和變革人與人的社會關係的實踐 (3)科學實驗。

2, 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3,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和統一

4, 人與自然的關係。

正確和實踐的觀點是理解人與自然關係,人與自然統一的關鍵。和諧相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5, 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a,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

b,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c,實踐構成社會發展的動力。

二:事物的普遍聯絡和發展

1 聯絡和發展的普遍性

1,聯絡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係。

辯證的聯絡:要求在區別中看到聯絡,在聯絡中看區別。

特點:1,客觀性。2,普遍性。3,多樣性。

系統:由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特點: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開發性。

2,事物的永恆發展

發展是在運動、變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事物運動、變化的整體趨勢和方向性的範疇。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發展是普遍的,是乙個過程。

2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

1,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

2,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即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共處於乙個統一體中;

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矛盾雙方相互滲透以及相互轉化的趨勢。這種包含著向自己對立面轉化的相互貫通性,最深刻地體現了對立面之間的內在的統一性。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

3,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內因即內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它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指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影響,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它能夠加速或延緩甚至暫時改變事物發展的程序,但它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和個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個別、、絕對和相對的關係,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區別: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個別(特殊),只是包括了個別的某一部分屬性、某一方面特徵或共同本質;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它們的聯絡是:

一般存在於個別之中,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任何個別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質或屬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普遍和特殊的區分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5, 矛盾分析法:根本的認識方法

3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

1, 量變和質變相互轉化

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質的統一

度: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

相互轉化:量變向質變轉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質變過程也有新的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的質在量上的擴張。

2, 肯定和否定相互轉化

4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

1, 原因和結果

2, 必然性和偶然性

3, 可能性和現實性

4, 現象和本質

5, 內容和形式

5 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

1 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

1, 規律及其客觀性

第一, 規律是本質的聯絡

第二, 規律是必然的聯絡

第三, 規律是穩定的聯絡

客觀性是規律的根本特點

2 意識的能動作用

1,一是能動作用的表現:

第一,意識反映世界具有自覺性、目的性和計畫性

第二,意識不僅反映事務的現象,而且還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2,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係

3,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左右

4,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關係

第三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認識的本質及規律

①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的主體:人;客體:物件;中介:工具,手段,操作程式和方法。

定義:實踐活動是以改造客觀時間為目的,主體與客體之間通過一定的中介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

2.主體和客體的關係:認識和被認識,改造和被改造的關係。

3,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表現在:a,實踐是認識的**。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實踐是檢驗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總結:實踐是認識的起點,也是認識的歸宿,是全部認識的基礎。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4, 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認識對實踐的能動反作用)

② 認識的本質。

1, 兩條認識路線:唯物,唯心

2, 能動反映論(堅持),直觀反映論(拋棄)

3, 能動反映論的主要內容:

a,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b, 主體對客體反映是乙個能動的創造的過程。

c, 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的。

3 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1, 從實踐到認識: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2, 從認識到實踐: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3, 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4, 認識過程的反覆性和無限性

5, 認識和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二,真理與價值

1 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

1, 真理的客觀性:內容客觀,標準客觀。

2,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真理的絕對性有三層含義:一是就真理的客觀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都包含不依賴於人的客觀內容,這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二是就人類認識的本質來說,完全可以,每個真理的獲得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三是從真理的發展來說,。

真理的相對性也有三層含義:一是從廣度上說,它只是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有待於擴充套件;

二是從深度上說,它只是對特定事物的近似正確的認識,有待於深化;

三是從程序上說,它只是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有待於發展。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統一

3,真理和謬誤:

2 真理的檢驗標準

1,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

2,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3 真理與價值

1, 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

2, 價值及其特性

a, 價值具有

b, 價值具有

c, 價值具有

d, 價值具有

3, 價值評價及其特點:

定義:值評價是主體在對客體屬性、本質和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把自身需要的內在尺度運用於客體,對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係進行評判。

4, 價值評價的功能:激勵,制約,導向作用

5,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6, 真理和價值的關係:

追求真理和創造價值是人類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兩大主題,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

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有的:

(1)真理原則側重於客體性,價值原則側重於主體性;

(2)真理原則主要表明人的活動中的客觀制約性,價值原則主要表明人的活動中的目的性;

(3)真理原則體現了社會活動中的統一性,價值原則體現了社會活動中的多樣性。

三,認識與實踐的統一

1 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是。

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

2 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

3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第四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一.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①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1,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

2,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3,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辯證統一

意義:②,

1,生產力的含義:是人們解決社會同自然矛盾的實際能力,是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

生產力是在勞動中形成的,勞動物件、勞動資料和勞動者構成了生產力的基本要素。

生產力中還包含著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生產關係的含義和內容

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係

3,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是社會生產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係是生產的社會形式,二者的有機結合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4,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規律

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產生及其變化發展的方向和形式;

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的狀況時對生產力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將起著阻礙作用。

生產的社會化是馬克思助於關於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科學論斷的立論依據。

③,經濟基礎與上次建築矛盾運動規律

1, 經濟基礎的內涵:定義:經濟基礎是指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係的總和。

2, 上層建築的內涵: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

政治上層建築居主導地位,國家政權是它核心。

3,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

㈠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具體表現:(1)經濟基礎的需要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

(2)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3)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及其方向。

2019考研政治新大綱馬原變化考點簡析

文都教育 2017考研政治大綱終於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文都考研的政治老師和同學們一樣,都特別關注新大綱的變化。就馬原這個模組來說,我們把變化考點一一列出後可能會覺得變動不小。同學們不要因此而亂了陣腳,經過老師的分析大家會知道所謂的這些 變化 意味著什麼。眾所周知,馬原這門功課的全稱是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

2023年考研政治新大綱馬原考點19處變化

導語 2014考研政治大綱馬原考點19處變化。考研教育網提醒廣大考研人從容應對變化。總體上講,馬原變化較大,新增的6個知識點中有5個是全新的知識點,刪除的2個知識點中有1個是表面刪除,即大綱解析保留相關考點內容 調整的考點只是變化了考點的表述,對內容的影響不大。因此,大家複習馬原時只需要按部就班,補...

2019考研政治馬原部分大綱變化詳解

事物的普遍聯絡與發展部分新增了乙個知識點 聯絡和發展的基本環節。刪除了乙個知識點 唯物辯證法與科學發展觀。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部分新增了兩個知識點 唯物辯證法與 四個全面 戰略思維,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第三章認識與實踐部分實踐的本質 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調整了一下位置。內容沒有大的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