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19單元基礎知識總結

2021-03-04 09:54:46 字數 4201 閱讀 2541

緒言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物質的變化

在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不變。改變的通常是分子間的距離和分子的運動狀態。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或分子本身是否發生改變)

2.物理性質: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味道、熔點、沸點、密度、硬度、導電性、溶解性、揮發性、吸附性等;

化學性質:物質的可燃性、助燃性、穩定性、氧化性、還原性、毒性及腐蝕性等。

二、走進化學實驗室(基本實驗操作)

1.藥品取用:

(1)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應按最少量取用:液體取(1~2)毫公升,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實驗剩餘的藥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2)液體藥品的取用

取用時,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標籤向著手心,瓶口與試管口挨緊。用完立即蓋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處。(即一倒二向三挨四復原)

2.給物質的加熱

(1)給固體物質加熱

一般將裝藥品的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鐵架夾在試管中上部,試管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試管),藥品要盡量平鋪(以增大受熱面積)。

(2)給液體物質加熱

試管中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夾夾在試管的中上部。加熱前要抹幹試管外壁的水,加熱時管口不能對人。

3. 氣密性檢查

把導管的一端浸沒水裡,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鬆開手後燒杯中的導管內形成一段穩定的液柱,則裝置不漏氣。

4.過濾(要點是「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

二低:過濾時濾紙的邊緣應低於漏斗的邊緣;漏斗內液體的液面低於濾紙的邊緣。

三靠:傾倒液體的燒杯嘴緊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的下端緊靠接收的燒杯。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空氣

1、空氣的成分: n2約佔78%(體積),o2約佔21%。另外,空氣中還含有co2、水蒸氣和稀有氣體。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a、反應原理:4p + 5o2 2p2o5

b、現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公升約1/5體積

c、結論:空氣是混合物;o2約佔體積的1/5,可支援燃燒;

n2約佔體積的4/5,不支援燃燒,也不能燃燒,難溶於水

d、會導致測定結果偏小(小於1/5)的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就測定結果等。

會導致測定結果偏大(大於1/5)的原因:紅磷燃燒後伸入廣口瓶太慢,瓶內空氣受熱逸出。

不能用鐵代替紅磷,原因: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不能用碳、硫或蠟燭代替紅磷,原因:它們的燃燒產物是氣體

(2)空氣的汙染及防治:對空氣造成汙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2、no2)和煙塵等。

二、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象

三、氧氣(o2)的製取:

1、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法(原理: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屬於物理變化)

2h2o2 mno2 2h2o + o2↑

2、實驗室制氧氣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 o2↑

2kclo32kcl+3o2↑

3、氣體製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詳見教材p38、39 p111)

4、注意事項: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②藥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④導管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⑤若加熱高錳酸鉀,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粉末進入導管);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5、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6、常見氣體的用途:

①氧氣:供呼吸(如潛水、醫療急救)、 支援燃燒(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

②氮氣:惰性保護氣(化性不活潑)、液氮冷凍稀有氣體(he、ne、ar等):保護氣

7、緩慢氧化:鐵生鏽、人的呼吸、食物腐爛、酒的釀造

第三單元原子的結構

一、分子與原子

二、原子的結構

1、原子結構及原子結構示意圖(見右圖)

2、原子中的兩個等量關係:

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中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 + 中子數

3、元素的種類決定於原子的質子數

元素的化學性質決定於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根據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判斷原子、離子的方法:

二、元素與離子符號

(1)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

h、n、o等元素符號表示兩個意義;fe、cu、he等元素符號表示三個意義。

(2)離子符號表示的意義:

2mg2+

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汙染

1、水汙染物:工業「三廢」(廢渣、廢液、廢氣)及生活汙水的任意排放;農藥、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2、防止水汙染:工業廢水經處理再排放;生活汙水經處理再排放;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提倡使用農家肥;加強水質監測。

3、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防止水體汙染

二、水的淨化

1、水的淨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靜置、吸附、過濾、蒸餾(均為物理方法),其中淨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餾;既有過濾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淨水劑是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有色色素、異味,屬於物理性質)。

2、硬水與軟水

a.鑑別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產生或泡沫較少的是硬水,泡沫較多的是軟水

b.硬水軟化的方法:蒸餾、煮沸

3、但長期飲用純淨水不利身體健康(純淨水中缺少人體必需的微量礦物質)

三、水的組成:

1、電解水化學反應:2h2o=== 2h2↑+ o2↑ 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

2、氫氣 h2

(1)、物理性質:密度最小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難溶於水(排水法)

(2)、化學性質: 可燃性:文字表示式:氫氣+氧氣水

現象: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有水珠產生用途:高能燃料

(3)、氫能源的優點:熱值高、無汙染(因為只生成水)、**廣(因為能以水為原料製取)。

四、化學式意義(以h2o為例)

1、化學式的含義h2o

①表示一種物質水這種物質

②表示這種物質的乙個分子乙個水分子

③表示這種物質的組成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④表示這種物質的乙個分子的構成乙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2、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①計算相對分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是指整個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相對分子質量=原子個數乘以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②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元素的質量比=原子個數×相對原子質量之比

ma:mb==a的相對原子質量×a : b的相對原子質量×b

③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元素的質量分數=(該元素的原子個數×相對原子質量)/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100%

五、物質的組成、構成及分類

組成:物質(純淨物)由元素組成(如:水由氫、氧元素組成)

原子: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由碳原子構成)、矽等均由原子構成。

構成分子:如氫氣由氫氣分子構成。 水(h2o)、氧氣(o2)、二氧化碳(co2)等均由分子構成。

物質離子:nacl等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鈉由鈉離子(na+)氯離子(cl-)構成。

混合物(含多種物質):如空氣、海水、石油、天然氣及煤、石灰石等各類礦石

分類單質:金屬(fe cu mg)、非金屬(h2 o2 n2 、s p c 、he ne ar)

純淨物 (含1種元素)

含一種物質氧化物如水(h2o)、四氧化三鐵(fe3o4)、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酸-- 鹽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等

含多種元素)其他鹼-- 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鈣[ ca(oh)2 ]等

鹽-- 氯化鈉(nacl)、氯化鉀(kcl)、氯酸鉀(kclo3)等

六、化合價與離子符號的書寫(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及其與離子的對應關係)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一、質量守恆定律:

1、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保持不變(原子的「三不變」)。

3、重要推論: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

4、從質量守恆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

元素種類不變

原子種類不變

微觀原子數目不變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本質

原子的質量不變

初中化學總複習基礎知識總結

一 化學與材料材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我們學過的材料有金屬材料 非金屬材料 複合材料 有機合成 有機高分子 材料等四類。1 玻璃是非金屬材料,主要成分是矽酸鹽,是混合物,製造玻璃的原理 化學方程式 caco3 sio2高溫casio3 co2 na 2co3 sio2高溫na2sio3 co2 2...

初中化學基礎知識總結各種「三」

1 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 原子 離子。2 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 一氧化碳 碳。3 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 資源豐富 發熱量高 燃燒後的產物是水不汙染環境。4 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 質子 中子 電子。5 黑色金屬只有三種 鐵 錳 鉻。6 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 1 金屬元素 2 非...

初中化學下冊第八單元基礎知識概要

鐵 目前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金屬 鐵 鋁 銅 銀 導電 導熱性最好的金屬 銀 銅 金 鋁 鉻 硬度最高的金屬 鎢 熔點最高的金屬汞 熔點最低的金屬 二 合金 混合物 在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制得的具有金屬特徵的材料。2.常見的合金 生鐵 鋼 鋁合金 不鏽鋼等 3.合金的效能 合金與其組成純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