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2021-03-04 09:49:25 字數 3252 閱讀 4102

年前去書店,家在鄉下小縣城,在書店沒買到這本。年後回到專案後,在亞馬遜上淘到了這本書,但是由於物流原因,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26號,花了2個晚上的時間看完了。時間倉促,可能不能深刻領悟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但是讀過之後總會所感,有所悟,有所收穫。

作為周老師力薦的一本書,在看之前就十分好奇。「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太大了,這個問題必然是沒有唯一的答案的。

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稻盛和夫是誰,但是我想,他敢於寫這本書,敢於回答這個我認為是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他一定是乙個不平凡的人,或者說是有著不凡的閱歷,對人生領悟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後來在網上了解了他,他的人生的確令人讚嘆,從而對他對人生的回答更加的好奇。

當然,在這之前,我也思考過人活著的意義的問題。也許並沒有思考出什麼結果,因為我覺得這是需要歲月的沉澱的。人小的的時候也許只是為了吃喝而活著,慢慢的接受到了文化的薰陶,這時候會有很多為什麼,因為當人們剛剛接觸到某乙個領域的時候,他總是會有無窮的興趣的,就像我小時候,非常迷戀天文的科學知識。

那時候,網路還沒有普及,也沒有有線電視,唯一能夠獲取天文科學知識的途徑就是書本,我記得那時候我的母親給我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主要是天文科學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為什麼無法得到解釋,於是乎就萌發了許多小孩都會有的「未來要當什麼的夢想」,當時我的夢想就是長大要做一位天文學家。這也許是人生第乙個高於「生存」而活著的意義——夢想。

當然,這種夢想基本是不能基於現實,算是一種幼稚的想法,也不排除一些一直堅持著兒時的夢想,不斷為之努力,最後成就的夢想的人。可能是現實的原因,或者是自身的原因,我沒能堅持這種夢想。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我發現我只有目標,沒有了夢想,只是盡自己所能好好學習,考上大學,這也是家人的期望,彷彿這時人生意義就是吃飯,睡覺,學習,沒有別的了,如同乙個機器一般的運作。

當時人生的閱歷有限,還沒有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不過在父母和老師的教導下,做乙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是我第二次萌生的高於「生存」而活著的意義。

如果說在上大學之前,我還是在父母老師的呵護下成長,所走的每一步基本都是按照他們想法而設定的。那麼在上大學後,就乙個轉折點。首先在年齡上,我成年了,不再需要父母的監護,我有了更多的自主決定權。

我記得在剛入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校長的講話中提到了,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三觀的重要的性吧。大學擁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我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但是反而沒有了目標,變得十分迷茫。

渾渾噩噩渡過了大學四年,雖然成績比較優異,也擔任過學生幹部,成為了一名黨員,也很積極參與各種學生活動,交了一群朋友,也談過戀愛。生活過很充實,卻感覺不到具有什麼意義,因此大學裡面很多事情我都沒有深刻的記憶,感覺四年時間就這麼一筆帶過,恍恍惚惚。工作後,開始感受到了社會和生活的壓力,這時才真正的思考了人生,人活著是為什麼?

不是僅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獲得更好的生活,更是個人價值的實現,做乙個有用的,用自己的智慧型能力為這個社會做貢獻。

說了那麼多,回到稻盛先生的書來,我寫的是讀後感,所以必須得與他的觀點有所聯絡。稻盛先生現在是乙個佛教信徒,他的書中很多是基於佛教理論,融入他人生閱歷的感悟,他的哲學很獨特。但是我不能說我是完全認同他書中的每乙個觀點的,我覺得做為乙個成年人,必須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是「善念」的,都是可以堅持的。

稻盛先生是乙個唯心論者,他在書中有句話說「人怎麼想,就會出現所想的結果,萬物唯心造」,同時他相信人是有靈魂的,人死後,肉體死亡,意識永存。我是乙個中**員,學習是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觀,我的世界觀是唯物的,我不相信人有靈魂的,同時也是乙個無神論者。但是我也不認為稻盛先生的唯心論是錯誤,只是不同人對這個世界的不同看法而已。

對於稻盛先生書中大部分觀點和認識我都是很認同的。

首先他講到世界萬物無需做什麼,只要存在就有價值,和世界萬物是客觀存在的是異曲同工的道理。人類作為世界萬物中的一種,也是客觀存在的,人活著的最基本的意義就是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以乙個完整的形式存在,這是人活著的第一層意義。就是我之前說的為了吃喝而活著,我們學習工作賺錢,簡單的來說就是為了生活,提高一點層次,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人們如果在絕境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活著沒有意義了,不凡想想存在的價值,有了這點,我們就有了堅定活下去的理由。

但是這就是人生的最終意義了麼?稻盛先生告訴我們:當然不是,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是有智慧型,理性,心智的,正因為擁有這些特質,所以人類被稱為「萬物之靈」,被視為地球上進化程度最高的生物。

因此,人類在擁有時遠必「純在」更偉大的價值。

稻盛先生認為活著的第二層意義就是:秉持利他人之心而活。這是教人予人為善,並且克制自己的慾望,淨化自身的心靈。

在書中,稻盛先生認為,人本無所謂善惡之分,但是由於生存需要,會產生慾望,從而產生惡念,嚴重就能危害在別人和社會。為了使自身不墜入惡念之道,稻盛先生在書中引用了佛教中的乙個觀點,就是「持戒」、「布施」、「忍辱」、「精進」。這是全書中最令我認同,也是我收穫最深的八個字。

我覺得人生活著的意義就在這八個字中,「持戒」就是控制自己的慾望,堅守做人的準則。「布施」就是幫助他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予人為善也就是予己為善。「忍辱」是人們在逆境中所需要的品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困難和挫折,這時,就需要做到「忍辱」,才能渡過難關。

逆境能給人帶來不同凡響的收穫,人們常說的: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這個道理,我是堅信著這一點的。

最後就是「精進」,稻盛先生在書中並沒有對此做詳細的描述,我認為「精進」就是不斷的提公升自己,不斷的進步,這是包括在任何一方面的,不僅僅是自身的知識的提公升,也是自身修養的提公升,更是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提公升。

稻盛先生還說到了第五種方法「禪定」,就是禪定冥想。通過以上五種途徑,不斷堅持,就會達到最後的「般若」(智慧型),也就是了悟宇宙的真理,達到開悟的境界。這也是稻盛先生對人生意義的第三層解釋,也是人生的終極意義。

這是佛教的說法,稻盛先生通俗的說法就是:成為乙個有品質的人,讓心智提公升到更高的境界。

再回到自我,對於稻盛先生所說的人生的三重意義我是十分認同的,但是大多人都只停留在前兩種層次上,甚至部分只停留在第乙個層次上,能領悟人生終極意義的人是極少數的。我已經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完整的存在,所以就需要需要高於「存在」的人生意義。這也是整本中為什麼我對「持戒」、「布施」、「忍辱」、「精進」這個印象深刻,因為我已經進入了人活著的第二重意義,只有不斷努力並且做到「持戒」、「布施」、「忍辱」、「精進」。

我才能達到人生的第二重意義,並且更好的生活,才能讓自身的價值得以體現。

寫了這麼多,我覺得人生意義的思考是應該用發展的眼觀來看,人在不同時期對於人生領悟是不同的,以上也是我現階段以及之前對於人生的思考。在看稻盛先生的書時,我也在不段的思考,我覺得人時常進行這樣的思考,要不就會被現實的一切蒙蔽,忘記人生的意義,所以時常進行這樣的思考,不僅可能有所得,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時刻的激勵和提醒自己,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是生存,更是要不斷的「持戒」、「布施」、「忍辱」和「精進」,從讓心智提公升到更高的境界。

2023年2月28日夜

人為什麼而活著活著讀後感

人為什麼而活著 讀余華 活著 有感 乙個偶然的機會第一次接觸到余華的作品 活著 簡簡單單十萬餘字,僅幾個小時就讀完,從最初的悠然到之後的凝重,我感覺到心中的壓抑,期待著故事能有乙個轉折,乙個讓主人公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我一邊嘆息 一邊心痛地讀到最後 淚水情不自禁地流落下來。全書講述了...

人為什麼而活著活著》讀後感2019級傳播學蔡瑩

讀到這裡,這個悲哀的故事有了乙個並不哀傷的結局。事實上,福貴大可以選擇結束生命隨家人而去,可是福貴沒有,他選擇和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他依舊願意活下去。福貴的一生有這麼多的苦難,他有許多理由選擇去輕生去絕望,但是他沒有,我們從福貴身上看到的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堅持,是對生活始終抱持的一種樂觀情緒。但是,...

人為什麼要活著

此刻的我們處於乙個不安的時代,極度混沌,看不清未來。理應豐富的心靈,卻怎麼也得不到滿足。衣食無虞卻少了些禮節,看似自由卻感覺異常窒息。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又是什麼,對於這個及其基本的問題,我依然要直截了當的說 在於提公升心性,鍛鍊靈魂。被人生種種慾望束縛和迷惑,可以說是人類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