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2021-03-04 09:47:21 字數 6952 閱讀 4250

第一章開啟物理世界的大門

1.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物理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學**的主要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畫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運動的世界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主單位是公尺,用符號:m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1公尺。

長度的單位還有千公尺(km)、分公尺(dm)、厘公尺(cm)、公釐(mm)、微公尺(um)、奈米(nm),

它們關係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測量時,零刻度線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不要用磨損的零刻度線);(3).

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靠被測物體,尺的位置要放正;(4).讀數時視線要與正對刻度線,不可斜視;(5).在讀數時,要估讀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4.在實驗室裡常用量筒、量杯測量物體的體積;它們常用毫公升做單位,1ml=1cm3;測量液體體積時,視線要與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頂部)相平。

5.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儘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6.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積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後,再測量出它的總長度,然後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一頁紙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就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如:怎樣測地圖上一曲線的長度?

7.機械運動:乙個物體相對於另乙個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8.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9.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10.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1.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速度的主單位是:公尺/秒

13.變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速度大小是變化的直線運動。

14.平均速度:在變速直線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聲的世界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音速度: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

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

5.樂音的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

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係。(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聲源振動的幅度、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3)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不同的發聲體發出的聲音,音色是不同的。

6.減弱雜訊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第四章多彩的光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 m/s,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公尺/秒。

4.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6.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與物體大小相同;(2)像到鏡面的距離等於物體到鏡面的距離(3)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8.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9.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10.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光線向法線靠攏,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1.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它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2. 凸透鏡成像:(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2f)。如投影儀;(3)物體在焦距之內(u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什麼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1牛頓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的原理製成的。

7.彈簧秤的用法:(1)要檢查指標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校零;(2)認清分度值和測量範圍;(3)彈簧伸長的方向要與被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4)完成上述三步後,即可用彈簧秤來測力了,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秤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0.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1.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製成。

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2.乙個物體在另乙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運動或要發生相對運動時,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1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係。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4.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和增大壓力(自行車的剎車)。

15.減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或磁懸浮。

第六章力與運動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2.慣性: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3.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互相平衡。

4.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乙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可概括為:同體、等值、反向、共線,四者缺一不可。

5.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6.合力:如果乙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7.同一直線二力合成: 合方向與兩力相同;合方向與大力方向相同

8.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平衡狀態)時,受合力為零(即平衡力)。

第七章密度與浮力

一、質量和密度

1.質量(m):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質量國際單位是:千克。其他有:噸,克,毫克,1t=103kg=106g=109mg(進率是千進)

3.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4.質量測量工具:實驗室常用天平測質量。

5.天平的正確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遊碼放在橫樑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2)調節平衡螺母,使指標指在分度盤的**紅線處,這時天平平衡;(3)把物體放在左盤裡,用鑷子向右盤增減砝碼並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樑恢復平衡;(4)這時物體的質量等於右盤中砝碼總質量加上遊碼所對的指示值。

6.使用天平應注意:(1)不能超過稱量範圍;(2)加減砝碼要用鑷子,且動作要輕;(3)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托盤上。

7.密度:某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單位是kg/m3,(還有:

g/cm3),1g/cm3=1000kg/m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kg);體積v的單位是公尺3(m3)。

8.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同種物質的密度不隨質量或體積而改變;不同種類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kg/m3,它的物理意義是:1m3的水質量為1.0×103千克。

10.密度知識的應用:

(1)鑑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

體積v就可據公式:求出物質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質量:m=ρv。

(3)求體積:。

二、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托力,這個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

2.物體沉浮條件:(開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下沉;(2)《上浮

(3)=懸浮。(不會漂浮)

3.阿基公尺德原理:浸入液體裡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浸沒在氣體裡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4.阿基公尺德原理公式:

5.計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視

(2)平衡法:f浮=g物(適合漂浮、懸浮)

(3)阿基公尺德原理:

7.浮力利用

(1)密度計:是物體漂浮條件的乙個應用。

它的刻度特點:上大下小。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4)輪船:將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

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道理

第八章壓強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方向:垂直於物體表面,並指向被壓物體。

作用點:壓力的作用點在被壓物體的表面上。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壓強公式:,式中p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pa=1n/m2,壓力f單位是:n;受力面積s單位是:m2

3.壓強公式:p=f/s

4.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2)f不變,s↓(3)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5.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液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6.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係。

7.液體壓強計算:,(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m。)

8.據液體壓強公式:,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9.連通器: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連通器如果只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這就是連通器的原理。船閘是利用連通器的原理製成。

10.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12.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13.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14.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15. 1標準大氣壓沸點與氣壓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公升高。

第九章機械與人

一、簡單機械

1.槓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槓桿。

2.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槓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槓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或寫成。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公尺德發現的槓桿原理。

4.三種槓桿:

(1)省力槓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槓,理髮剪刀等)

(3)等臂槓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是個等臂槓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槓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f=g/n

二、功和能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於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功的公式:w=fs;單位:w→j;f→n;s→m。(1j=1nm).

4.功率(p):單位時間(t)裡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w→j;t→s。(1w=1j/s;1kw=1000w)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做功時,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等於機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6.有用功:對人們有利用價值的功,記作w有用

用滑輪組提公升時:w有用=gh;

用滑輪組平拉物體時:w有用=fs

總功: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記作w總;w總=fs

額外功:對人們無用又不得不做的功,記作w額外。

三者間的關係:w有用+w額外=w總

7.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因為使用任何機械都要做額外功,所以有用功總小於總功,則機械效率總小於1。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1.013×105pa。

滬科版初中物理知識點詳細總結

八年級第一冊 測量的歷史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主單位是公尺 用符號 m 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 1 公尺.3.長度的單位關係是 1千公尺 103 公尺 1分公尺 10 1 公尺,1厘公尺 10 2 公尺 1公釐 10 3公尺 4.人的頭髮...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滬教版

八年級第一冊 測量的歷史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主單位是公尺 用符號 m 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 1 公尺.3.長度的單位關係是 1千公尺 103 公尺 1分公尺 10 1 公尺,1厘公尺 10 2 公尺 1公釐 10 3公尺 4.人的頭髮...

初中物理滬科版十一章基本知識點

第十一章基本知識點 一 物質三種狀態的物態變化畫圖 二 物態變化中的三個吸熱過程是熔化 汽化 昇華 1 熔化 熔化由固態變為液態,熔化過程要吸收熱量。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是 晶體到一定溫度才能熔化,即有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晶體熔化的條件是 溫度達到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