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原理課知識點

2021-03-04 09:40:36 字數 4977 閱讀 4163

1、 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及其有機統一

馬克思主義: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後繼者所發展的,以反對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組成部分: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有機統一的。

馬克思哲學是科學觀和方**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資本主義的理論剖析,而科學社會主義則是馬克思主義的結論和歸宿。在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科學社會主義是核心。

2、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

首先,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經濟、社會歷史條件。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及經濟發展,也把資本主義推到乙個新的階段。。。。。。

其次,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日益激化,對科學理論的指導提出來強烈要求。

現實的實踐發展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也需要以現實實踐作為客觀基礎。馬克思主義正是適應了時代和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無產階級的科學理論。

最後,通過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新,使馬克思主義變成現實

3、 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理論**;馬克思主義形成和問世的標誌。

**: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爾費爾巴哈。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其代表人物是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

19世紀法國和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最傑出的代表就是法國的聖西門、傅利葉和英國的歐文。

標誌:馬克思2023年春天寫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馬克思、恩格斯1844-2023年合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形成。2023年《哲學的貧困》和2023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公開問世。

4、 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和社會理想。

政治立場: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1)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決定的;2)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決定的;3)是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水嶺,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

社會理想:

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5、 哲學基本問題及其意義。

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其內容:思維和存在何為本源的問題,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意義: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科學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才能在實踐中理解世界的本質,把握世界的聯絡和發展,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奠定基礎。

6、 物質;意識;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關係: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並反作用於物質。

7、 實踐及其要素。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要素:實踐的主體(人)、實踐的物件(客體)、實踐的手段(工具等)

8、意識的能動作用及其表現(詳見p41)

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表現: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畫性

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實踐的作用

4、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9、唯物辯證法的體系、實質和核心(p47)

體系:由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於否定規律等一系列規律和、範疇、總特徵構成

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這是因為:對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0、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p47)

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作用:1、統一行使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在矛盾雙方中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發展是在矛盾統一體中的發展。

2、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

3、同一性規定著事物轉化的可能和發展的趨勢。事物之所以能夠轉化、是由於事物內部矛盾雙方具有相互貫通的關係。事物的發展的方向、去是不是隨意的,而是有規律地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

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作用:1、矛盾雙方的鬥爭促進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造成雙方力量發展的不平衡,衛隊裡面的轉化、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2、矛盾雙方的鬥爭,是一種矛盾統一體向另一種矛盾統一體過渡的決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舊的矛盾統一體破裂和新的矛盾統一體產生,從而使舊事物發展為新事物。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及其意義(p50)

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或個性,是指矛盾的性質、矛盾的地位以及解決矛盾的形式都各有其特點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點;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 3)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也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

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

12、質、量、度;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p51)

質: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

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關係表示的規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範圍。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對立: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性的不顯著變化,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的連續性。

質變是指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和連續性的中斷。

統一: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一方面,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區域性性的部分質變;另一方面,在質變過程中也有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13、分析和綜合及其關係(p58)

分析:就是在思維中把認識物件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別加以研究的思維方法。

綜合:是在把整體分解為各個因素的基礎上,再把各個因素組合成乙個整體的思維活動。把物件的各個本質的方面按其內在聯絡有機地結合成乙個統一的整體。

關係:對立:定義

統一:分析與綜合的關是辯證的,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構成乙個完整的科學的認識。分析與綜合的實質:

建立在調查研究基礎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觀事物的辯證聯絡和過程在思維中的再現

14、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p65)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有決定作用。

1、 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

2、 時間為認識提供了可能

3、 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

4、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15、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由理論向實踐飛躍的條件;認識發展的總過程(p69)

感性認識: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於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絡、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理性認識:是指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於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絡和事物自身規律的認識,有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

條件:1、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一般理論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2、理論要回到實踐中去,需要經過一定的中介環節,包括形成實踐理念、指定實踐方案、運用實踐手段等、

3、理論要回到實踐中去,還必須為群眾所掌握。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理論只有為群眾所掌握才能化為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物質力量。

4、要有正確的實踐方法即工作方法。

總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以至無窮,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這就是認識發展的總過程

16、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真理:真理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人類的認識活動從總體上是為了獲得真理,並用真理指導實踐,以取得實踐的成功。

真理的客觀性體現在: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的絕對性即具有絕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相對性即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

二者是辯證統一的(a、二者相互滲透和相互包含,b、具有相對性的真理向具有絕對性的真理轉化)

真理與謬誤:既對立又統一(a、二者是對立的,具有本質區別不能混淆。b、相互聯絡,二者相比較而存在。

c、真理的發展也是通過與謬誤的鬥爭來實現的。d、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是因為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範圍、一定條件下才能夠成立,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失去了特定條件,就會變成謬誤。)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於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從實踐的特點看,時間是人們改造世界的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

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確定性即絕對性指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唯一性,離開了實踐,再沒有別的標準。不確定性即相對性,指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的條件性,即任何實踐都受到一定具體條件的制約,因而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因此既要看到實踐標準的確定性防止和反對否認真理標準問題的唯心主義、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又要看到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防止和反對教條主義和獨斷論錯誤。

馬克思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複習資料 論述題 2 1 運用辯證否定定理,論述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該怎樣對待歷史文化遺產 2 2 運用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辯證關係的原理,論述我們在實踐中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應該是 既要堅持,又要發展 2 3 用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原理闡述 要把社會主...

馬克思原理重點

緒論 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創新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成果,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他們在這一時期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對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作了分析批判,對資本主義時代發展提出的理論課題作了科學的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

考研政治馬克思基本主義原理知識點總結

第八章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一 展望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 1 在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指明社會發展的方向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像自然界的發展一樣,具有自己客觀的規律,揭示這些規律,就能為正確理解過去 把握現在和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