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3,4章作業

2021-03-04 09:36:41 字數 5307 閱讀 8294

第三章1.簡述等溫轉變動力學曲線(c曲線)的意義和應用。

答:意義:(1)鋼件熱處理後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冷卻時a轉變產物型別和形態;(2)轉變溫度及冷卻速度不同,過冷奧氏體將按不同機理轉變成不同組織(p、b、m);(3)通過研究不同冷卻條件下鋼中a組織的轉變規律對於正確制定熱處理工藝、合理選材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應用:(1)等溫淬火:將加熱到淬火溫度的零件淬入350℃至ms點之間的恆溫槽

中,長時間等溫,可得到下貝氏體;

(2)等溫退火:用於合金鋼鍛、鑄件,以消除冷卻時形成的巨大應力。操作時將零件加熱到完全退火的高溫區域,再冷卻到a→p區域等溫,使發生p轉變。

(3)形變熱處理:形變熱處理將合金鋼加熱到兩條c曲線中間的a穩定區域

變形,可提高缺陷密度及材料強度。

(4)定性解釋連續冷卻的奧氏體轉變過程。

2.什麼是貝氏體、珠光體和馬氏體?其效能和組織有何特點?

答:珠光體: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

貝氏體:碳過飽和的鐵素體和細小碳化物的混合物。

馬氏體:碳在α-fe中的過飽和間隙固溶體。

效能特點:

珠光體:韌性較大,珠光體團直徑和片層間距越小,強度越高,塑性也大。而亞晶粒越細,晶體點陣畸變越大,則所得珠光體強度越高。

貝氏體:韌性、強度和硬度介於珠光體和馬氏體之間,下貝氏體綜合性能更好,因為下貝氏體中,較小的碳化物不易形成裂紋,即使形成,其擴充套件也將受到大量瀰散碳化物和位錯的阻止。貝氏體適用於強度要求不太高又需要有一定韌性的場合。

馬氏體:高強度、高硬度,其硬度在一定範圍內隨c含量的增加而公升高。相對而言,板條型馬氏體具有較好的韌性,因此板條狀馬氏體相對片狀馬氏體機械綜合性能好。

組織特點:

珠光體組織形態:主要為片狀珠光體,即是由一片鐵素體和一片滲碳體交替堆疊而成。片層方向大致相同的區域構成「珠光體團」。

乙個原奧氏體晶粒內部往往有多個「珠光體團」,同一「珠光體團」內片層取向基本相同。在珠光體形成的溫度區間內,過冷度越大,則珠光體片層間距越小。

貝氏體組織形態:主要分為上貝氏體和下貝氏體。

(1)上貝氏體為是滲碳體分布於條狀鐵素體之間,顯微鏡下整體形貌呈羽毛狀,又稱羽毛狀貝氏體。

(2)下貝氏體是滲碳體以細小顆粒分布於針狀鐵素體的內部,顯微鏡下整體形貌呈針狀組織。

馬氏體組織形態:主要分為板條狀馬氏體和針狀馬氏體。

(1)針狀馬氏體:即為高碳馬氏體,主要是在高碳鋼和低碳合金鋼中,顯微形貌呈針狀。

(2)板條馬氏體:即為低碳馬氏體,主要是在低碳鋼和低碳合金鋼中,顯微形貌呈現板條狀。

3.為什麼要對鋼件進行熱處理?

答:通過熱處理可以改變鋼的組織結構,從而改善鋼的效能。熱處理可以顯著提高鋼的機械效能,延長機器零件的使用壽命。

恰當的熱處理工藝可以消除鑄、鍛、焊等熱加工工藝造成的各種缺陷,細化晶粒、消除偏析、降低內應力,使鋼的組織和效能更加均勻。

4.淬火的目的是什麼?常用的淬火操作有哪幾種?指出各種淬火操作在應用和材料組織結構上的異同點。

答: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效能。

常用的淬火操作有:單液淬火法、雙介質淬火法、分級淬火法、等溫淬火法。

單液淬火法:這種方法操作簡單,容易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如碳鋼在水中淬火,合金鋼在油中淬火。但其缺點是不符合理想淬火冷卻速度的要求,水淬容易產生變形和裂紋,油淬容易產生硬度不足或硬度不均勻等現象。

適合於小尺寸且形狀簡單的工件。

雙介質淬火法:採用先水冷再油冷的操作。充分利用了水在高溫區冷速快和油在低溫區冷速慢的優點,既可以保證工件得到馬氏體組織,又可以降低工件在馬氏體區的冷速,減少組織應力,從而防止工件變形或開裂。

適合於尺寸較大、形狀複雜的工件。

等溫淬火法:它是將加熱的工件放入溫度稍高於ms的硝鹽浴或鹼浴中,保溫足夠長的時間使其完成b轉變。等溫淬火後獲得b下組織。

下貝氏體與回火馬氏體相比,在碳量相近,硬度相當的情況下,前者比後者具有較高的塑性與韌性,適用於尺寸較小,形狀複雜,要求變形小,具有高硬度和強韌性的工具,模具等。

分級淬火法:它是將加熱的工件先放入溫度稍高於ms的硝鹽浴或鹼浴中,保溫2~5min,使零件內外的溫度均勻後,立即取出在空氣中冷卻。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工件內外的溫差和減慢馬氏體轉變時的冷卻速度,從而有效地減少內應力,防止產生變形和開裂。

但由於硝鹽浴或鹼浴的冷卻能力低,只能適用於零件尺寸較小,要求變形小,尺寸精度高的工件,如模具、刀具等。

5.回火的目的是什麼?常用的回火操作有哪幾種?

答:回火的目的是降低淬火鋼的脆性,減少或消除內應力,使組織趨於穩定並獲得所需要的效能。

常用的回火操作有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

6.試分析各種回火操作在應用和材料組織結構上的異同點。

答:低溫回火得到的組織是回火馬氏體。內應力和脆性降低,保持了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這種回火主要應用於高碳鋼或高碳合金鋼製造的工、模具、滾動軸承及滲碳和表面淬火的零件,回火後的硬度一般為hrc 58-64。

中溫回火後的組織為回火屈氏體,硬度hrc35-45,具有一定的韌性和高的彈性極限及屈服極限。這種回火主要應用於含碳0.5-0.7%的碳鋼和合金鋼製造的各類彈簧。

高溫回火後的組織為回火索氏體,其硬度hrc 25-35,具有適當的強度和足夠的塑性和韌性。這種回火主要應用於含碳0.3-0.

5% 的碳鋼和合金鋼製造的各類連線和傳動的結構零件,如軸、連桿、螺栓等。

7.簡述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對組織結構影響和特點?

答:退火:調整硬度,便於切削加工。適合加工的硬度為170-250hb。消除內應力,防止加工中變形。細化晶粒,為最終熱處理作組織準備。

正火:亞共析鋼為f+s,共析鋼為s,過共析鋼為s+二次滲碳體,且為不連續。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在於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

淬火: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效能。

回火:消除工件淬火時產生的殘留應力,防止變形和開裂;調整工件的硬度、強度、塑性和韌性,達到使用效能要求;穩定組織與尺寸,保證精度;改善和提高加工效能。

8.簡述金屬鍍層和塗層在工藝和應用方面的異同點?

答:相同點:都是常用的鋼的表面處理方法,能提高金屬表面的各種物性。

不同點:

鍍層:可以通過電鍍,化學鍍以及復合鍍等方法獲得,即通過化學方法使金屬附著於基體表面,形成保護層。應用於提高鋼件表面的各種物化效能和改善外觀,賦予表面耐腐蝕性、耐磨性、裝飾性以及其他特性。

塗層:形成金屬塗層的方法主要有熱浸鍍、熱噴塗、堆焊,即將金屬通過物理方法塗於基體表面,形成保護層。廣泛應用於提高鋼件效能和使用壽命,防止大氣或其他介質對金屬製品的腐蝕,提高金屬材料的耐蝕性、耐熱性;其次多用於磨損件的修復,達到節約金屬材料和提高耐磨性的目的。

9.電鍍、化學鍍和復合鍍在工藝和應用方面的有什麼異同點?

答:電鍍採用直流電源和相應的鍍液,鋼件在電鍍槽中作為陰極,待鍍金屬為陽極,特殊情況下陽極用惰性材料製作。鍍液中除了含有待鍍金屬離子外,還有新增劑如絡合劑、導電鹽。

整平劑等。化學鍍鍍槽中不施加電流,利用鍍液中的還原劑如次磷酸鈉、甲醛、肼將金屬離子還原沉積在鋼件表面成為鍍層。與電鍍比較,化學鍍的鍍層緻密均勻;並且由於沒有電鍍那樣的電流遮蔽問題,由此可以在形狀複雜的工件表面沉積出厚度均勻的鍍層;但是化學鍍因為鍍液穩定性較差、迴圈使用壽命短,因此鍍層成本明顯高於電鍍。

化學鍍應用比較廣泛的品種主要是ni-p以及co、cu。在適當的電鍍或者化學鍍溶液中加入經過預處理的固體微粒如sic、bc、ptfe、石墨等,攪拌懸浮使之與金屬共沉積,獲得微粒瀰散分布的復合鍍層。常常用於耐磨層、減摩層和功能性鍍層。

10.堆焊和熱噴塗在工藝和應用上分別有何優缺點?

答:堆焊就是用焊接的方法把填充金屬熔覆在鋼件基體表面,使之獲得某些特殊物化效能和尺寸,堆焊層與基體有牢固的冶金結合。對焊機書友四種型別:

包覆層堆焊、耐磨層堆焊、堆積層堆焊和隔離層堆焊。堆焊技術發展初期只是單純的恢復鋼件尺寸,現在堆焊已發展成為重要的機械製造和維修手段,賦予鋼件表面以高的耐磨性、抗疲勞性、耐熱性和耐蝕性等特性。堆焊的方法主要有氧-乙炔焰堆焊、手工電弧堆焊、熔化極氣體保護堆焊、埋弧堆焊、等離子弧堆焊和電渣堆焊。

熱噴塗使用電弧、離子弧或燃燒火焰的高溫將金屬粉末或金屬絲熔融,同時利用氣流使之高速霧化,並使霧化的金屬熔滴噴向鋼件基體,冷凝後形成結合層。熱噴塗幾乎可以噴塗所有材料,如金屬、陶瓷、石墨、硬質合金以及塑料,形成的塗層具有耐磨、耐蝕、抗氧化、減摩等效能。熱噴塗施工方便、效率高。

鋼件的尺寸和形狀不受限制,因此在各個工業部門廣泛應用於提高鋼件的效能和使用壽命,修復廢舊零件 。

第四章1.如何解釋si和mn強化鐵素體的作用大於cr和mo?

答:因為si為非碳化元素,mn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兩者主要溶於鐵素體之中,而cr和mo為中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能部分溶於鐵素體之中。

2.就si和mn在合金中的作用說明合金元素的含量對鋼材效能的影響。

答:在煉鋼過程中加矽作為還原劑和脫氧劑,所以鎮靜鋼含有0.15—0.

30%的矽。如果鋼中含矽量超過0.50-0.

60%,矽就算合金元素。矽能顯著提高鋼的彈性極限,屈服點和抗拉強度,故廣泛用於作彈簧鋼。在調質結構鋼中加入1.

0—1.2%的矽,強度可提高15—20%。矽和鉬、鎢、鉻等結合,有提高抗腐蝕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製造耐熱鋼。

含矽1—4%的低碳鋼,具有極高的導磁率,用於電器工業做矽鋼片。矽量增加,會降低鋼的焊接效能。 優點:

(1)提高鋼中固溶體的強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鋼的韌性和塑性降低。(2) 矽能顯著地提高鋼的彈性極限、屈服極限和屈強比,這是一般彈簧鋼。 (3)耐腐蝕性。

矽的質量分數為 15%- 20%的高矽鑄鐵,是很好的耐酸材料。 含有矽的鋼在氧化氣氛中加熱時,表面也將形成一層 sio2 薄膜,從而提高鋼在高溫時的抗氧化性。 缺點:

使鋼的焊接效能惡化。

在煉鋼過程中,錳是良好的脫氧劑和脫硫劑,一般鋼中含錳0.30—0.50%。

在碳素鋼中加入0.70%以上時就算「錳鋼」。較一般鋼量的鋼不但有足夠的韌性,且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提高鋼的淬性,改善鋼的熱加工效能,如16mn鋼比a3屈服點高40%。

含錳11—14%的鋼有極高的耐磨性,用於挖土機鏟斗,球磨機襯板等。錳量增高,減弱鋼的抗腐蝕能力,降低焊接效能。 優點:

(1)錳提高鋼的淬透性。(2)錳對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體鋼的強度有顯著的作用。(3)錳對鋼的高溫瞬時強度有所提高。

缺點:(1)含錳較高時,有較明顯的回火脆性現象。(2)錳有促進晶粒長大的作用,因此錳鋼對過熱較敏感,在熱處理工藝上必須注意。

這種缺點可用加入細化晶粒元素如鉬、釩、鈦等來克服。(3)當錳的質量分數超過1%時,會使鋼的焊接效能變壞。 (4)錳會使鋼的耐鏽蝕效能降低。

工程材料作業二章

1常見金屬的晶格型別有哪些?答 體心立方 麵心立方 密排立方。2配位數和致密度可以用來說明哪些問題?答 配位數 晶格中與任一原子處於等距離且相距最近的原子數目,配位數越大原子排列的致密度越高。致密度 金屬晶胞中的全部原子的體積佔晶胞總體積的百分數 主要用來說明晶體中原子排列的緊密程度。晶體中配位數和...

工程材料7,8章作業

第七章1.通過壓力容器的工作條件和常見失效情況分析,理解壓力容器及其構建對所用材料使用效能要求。答 壓力容器的工況分析 其工作環境為高溫 高壓 易燃 易爆 有毒介質。其常見失效情況分為三種 1 韌性斷裂 應力大於許用值,材料因裂紋萌生與擴充套件引起失效。如 應力腐蝕 高溫氧化 磨損等2脆性斷裂 脆性...

工程材料作業 第二章

1 比較並解釋下列名詞 3.單晶體各方向原子排列情況不同,所以呈各向異性 單晶體因為晶格型別與空間位向排列完全一致,所以各方向上表現出來的效能也不相同,所以具有各向異性。而多晶體的每個晶粒雖說都有各向異性,但因為各個晶體位向不同,所以巨集觀來看,晶體的各向異性就相互抵消了,所以多晶體表現出偽各向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