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與區域規劃的景觀生態模式二

2021-03-04 09:28:21 字數 1934 閱讀 6718

3.3.1 景觀阻力原理

景觀阻力是指景觀對生態流速率的影響。景觀元素在空間的分布,特別是某些障礙性或導流性結構的存在和分布、景觀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 將決定景觀對物種的運動,物質、能量的流動和干擾的擴散的阻力。阻力隨著跨越各種景觀邊界的頻數的增加而加大。

不同性質的景觀元素產生不同的景觀阻力,如對動物空間運動來說,森林或草地比建成區的阻力要小。一般而言,景觀鑲嵌體的異質性越大,阻力也越大。

3.3.2 質地的粗細原理

乙個理想的景觀質地應該是粗紋理(coarse grain)中間雜一些細紋理(fine grain)的景觀區域性。即景觀既有大的斑塊,又有些小的斑塊,兩者在功能上有互補的效應。質地的粗細是用景觀中所有斑塊的平均直徑來衡量的。

在乙個粗質地景觀中,雖然有涵養水源和保護林內物種所必須的大型自然植被鑲嵌,或集約化的大型工業、農業生產區和建成斑塊,但粗質地景觀的多樣性還嫌不夠,不利於某些需要兩個以上生境的物種的生存。

相反,細質地景觀不可能有林內物種所必須的核心區,在在尺度上可以與鄰近景觀區域性構成對比而增強多樣性,但在整體景觀尺度上則缺乏多樣性,而使景觀趨於單調。

3.4 景觀生態規劃總體格局原理

在上述有關景觀結構與功能關係的一般原理基礎上,forman等人又提出了下列兩個景觀整體模式,以作為景觀生態規劃的總體原則(forman,1995a-b)。

3.4.1 不可替代格局

景觀規劃中作為第一優先考慮保護或建成的格局是:幾個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塊作為水源涵養所必須的自然地;有足夠寬的廊道用以保護水系和滿足物種空間運動的需要;而在開發區或建成區裡有一些小的自然斑塊和廊道,用以保證景觀的異質性。這一優先格局在生態功能上不可替代性的理由在前幾條一般原理裡已闡明。

它應作為任何景觀規劃的乙個基礎格局。根據這一基礎格局,又發展了最優景觀格局。

3.4.2 最優景觀格局

\「集聚間有離析\」(aggregate-with -outliers)被認為是生態學意義上最優的景觀格局(forman,1995a)這一模式(原理)強調規劃師應將土地利用分類集聚,並在發展區和建成區內保留小的自然斑塊,同時沿主要的自然邊界地帶分布一些人類活動的\「飛地\」。這一模式有7個方面的景觀生態學意義。

①保留了生態學上具有不可替代意義的大型自然植被斑塊,用以涵養水源,保護稀有生物;

②景觀質地滿足大間小的原則;

③風險分擔;

④遺傳多樣性得以維持;

⑤形成邊界過渡帶,減少邊界阻力;

⑥小型斑塊的優勢得以發揮;

⑦有自然植被廊道利於物種的空間運動,在小尺度上形成的道路交通網滿足人類活動的需要。

所以集聚間有離析的景觀格局有許多生態優越性,同時能滿足人類活動的需要(mcharg, 1969; forman and godron 1986; franklin and forman, 1987)。包括邊界地帶的\「飛地\」可為城市居民提供遊息度假和隱居機會;在細質地的景觀區域性是就業、居住和商業活動的集中區;高效的交通廊道聯接建成區和作為生產或資源基地的大型斑塊。這一理想景觀格局又能提供豐富的視覺空間。

這一模式同樣適用於任何型別的景觀,從乾旱荒漠到森林景觀,到城市和農田景觀。

4.結語

景觀生態學為景觀及城鄉規劃提供了乙個新的思維模式——景觀生態規劃,它是在追求\「秩序\」和生態適應性的經典規劃和生態規劃方**之上的又一次思維轉變。它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科學發展及對大地結構和功能認識的深入的必然。

但是,同其它多種規劃理論和模式一樣,景觀生態規劃模式會有其侷限性。特別是在中國土地資源極其貧乏,人類活動強度異常巨大的前題下,在歐美大地上發展起來的景觀生態規劃模式的適用性如何還需經廣大景觀及城鄉規劃師的實踐檢驗。

景觀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也正是在考慮到中國及發展中地區的現實問題提出的景觀生態規劃方**(yu, 1995a-c, 1996a-b)。該理論強調當某種理想條件不能滿足時,規劃師應該如何向決策者提供一系列非理想的,但有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性景觀格局,它們分別在不同層次上維護景觀過程的健康與安全所。

城鄉生態規劃關於景觀規劃

姓名 何帆 學號 20100273 學院 林學院 專業班級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一班 標題 翰林華府小區景觀設計方案 任課老師唐代生 二 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一 小區情況 翰林華府位於寧鄉縣金州大道與寧鄉大道 人民北路的交匯處,面積大約在7.56公頃左右。二 景觀設計 翰林華府屬於在建樓盤,基礎設施...

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思考

1 怎樣理解自然資源的兩面性和相對性?自然資源具有兩重性,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又是環境要素,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但是自然資源又是環境要素,反過來制約和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例如,煤炭作為能源資源,煤炭的過度使用導致了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最終導致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公升,...

《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實驗教學大綱

課程 0813a01所屬學科編碼 170.45一 課程性質 目的和要求 本實驗課程是面向08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開設的 區域分分析與區域規劃 課程的上機部分,上機授課計12學時。該課程在實驗教學安排上與 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 課程理論教學相互配合,目的是使學生依據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的理論,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