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地質學實習報告內容

2021-03-04 09:17:52 字數 3783 閱讀 8187

資源環境學院

土地資源管理與地籍測繪專業

地質學野外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溫江金馬河、都江堰、映秀鎮、都江堰櫻花河

實習線路:金馬河→都江堰城區→映秀鎮→都江堰櫻花河

實習時間:2023年12月28日

指導老師:a

班級:1 姓名:2 學號:3

目錄第一部分緒論

一、實習環節3

(一)實習綜述

(二)實習路線

(三)實習工具

二、實習情況4

三、實習目的及任務4

四、實習安排4

第二部分實習內容

一、實習主要地點的基本情況5

(一)成都平原概述

(二)金馬河基本情況

(三)都江堰基本情況

(四)映秀鎮基本情況

二、實習中觀察到的地質、地貌9

(一)溫江地段金馬河

(二)都江堰城區及都江堰櫻花河

(三)汶川**震中映秀鎮(漩口中學)

三、實習中3個地區的土地利用概述13

(一)溫江土地利用及建議

(二)都江堰土地利用及建議

(三)映秀鎮土地利用建議

*四、用所學分析自己家鄉土地利用情況14

一)重慶地區地質地貌概述

二)重慶市合川區地質地貌

三)重慶市合川區土地利用情況分析

第三部分實習感想

一、實習前期感想15

二、實習中期感想15

三、實習後期感想15

緒論一、實習環節

(一)實習綜述:

本次地質學野外實習是將課本和實驗室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實驗觀察充分應用於分析實習地區實際地質地貌。實習大的地點在成都,實習中主要觀察了河流地貌中的階地、河漫灘、階坡等,映秀山區的區域特徵、**中的遺址,還進入都江堰市區感受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整個實習中由兩位地質學老師講解實習地區的概況,兩位老師都是點到為止,引導同學們去思考、下來查閱資料,主動分析地區的地質地貌,並引導同學們結合到自己所學專業區看當地土地利用情況的合理度。

整個實習過程完成順利。實習後期要求所有同學書寫自己的實習報告,字數要求以上。

(二)實習路線:

金馬河→都江堰城區→映秀鎮→都江堰櫻花河。實習觀察中的溫江地段金馬河靠近金馬河大橋,橋段附近正在修建、運輸一些沙石。觀察中的金馬河特點寬、淺、彎。

以下兩幅**是金馬河汛期(圖1)與旱區(圖2)

圖1圖1**:

圖2 (三)實習工具:速測箱(1:3的稀鹽酸)、錘子···

二、實習情況

實習時間:2023年12月28日

實習地點:成都市溫江區、都江堰區、映秀鎮

參加人員:指導教師3名與土地資源管理與測繪專業學生

三、實習目的及任務

地質學野外實習是地質學課堂教學之後的重要實踐環節。它的任務是學生鞏固、消化已學的理論知識,初步學習野外實習工作方法,跟著指導教師的思考方式,理解實習中遇到的具體現象。地質學野外實習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同學們對地質地貌的觀察能力,為後繼的專業課打下基礎(尤其是土壤學)。

具體內容:1,對溫江段金馬河的岩石有個了解,主要有沉積岩、岩漿巖。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及了解礦物集合體。

2,進入都江堰地區,要求對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學習了解。觀察實習點4(都江堰櫻花河)的河流地貌、豬背嶺、土地利用情況。3,到映秀鎮觀察地質地貌,認識明顯地質災害區的地質情況。

認識斷裂構造,解釋農村的帶神話色彩的說法。結合各種地質構造現象,理解構造運動的概念。4,認識外動力地質作用,如明顯的風化現象,了解各種岩石的風化程度;認識地下水(尤其是吳老師在映秀鎮講解時提到的地面流水地質作用、地下水地質作用、地下水對岩石的溶蝕作用),認識斜坡動力地質作用及產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現象。

5,認識洪積物、沖積物、堆積物、坡積物,並能加以區分。借助幾類物質分析地質地貌。

四、實習安排

由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出發,來到實習點1(金馬河)。在金馬河大橋附近先由同學對實習點的地質地貌有個大的了解,然後由吳老師對金馬河進行講解。著重講到地區的河流地貌、土壤的顏色(灰色為主)、河中礦物等。

鄭老師補充講解溫土地利用大致狀況(栽植花卉為主)。

留下思考:根據溫江的土地利用、雅安利用情況,思考接下來將要實習的地點土地該如何合理利用。

同學自主實習觀察時間30分鐘,利用實習工具對實習點的岩石取樣分析。如下是我在實習中採集的部分岩石樣本(圖3)與實習點的岩石特徵**(圖4)。

圖3圖4

第二部分實習內容

一、實習主要地點的基本情況

(一)成都平原概述:扇形傾斜的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地形呈扇形和平原地面傾斜特大,為兩大特點。它的面積,如以扇形主要平原計算,只有6000平方公里。但是由於它也是山前拗陷帶的山足平原性質,並且是聯合7個扇形平原組成,故面積特大,海拔平均為600公尺。

主扇以灌縣為頂點,由暴流性河川岷江沖積所成。副扇為沱江沖積所成。因此,扇形地勢較一般河岸平原為陡。

地面斜度達4‰(灌縣海拔750公尺至成都海拔520公尺計)。平原的組成物質基底是紅色岩係,其上為更新世礫石層、近代河相卵石層和土層。在盆地邊緣區則有階地存在,高出平原面10~50公尺不等。

由早更新世雅安礫石層和上蓋紅土所成。並且有黃土層覆蓋。全部第四紀地層厚為100~300公尺。

反映為第四紀以來斷陷盆地中沉積所成。整個平原的地形面因此可以分成三層。即平原面上還有兩級,一為比高10~15公尺的雅安礫石層和其紅土所組成的階地面;二是成都黏上(即黃土層)層所組成的,比高達50公尺的臺地面,反映在更新世初期大量洪水沖積的礫石層後,還有一期中更新世黏土層堆積。

這兩層均被晚更新世以來的岷江洪流沖蝕,並堆積出目前的扇形沖積平原,它南北長達200公里,寬40~70公里。扇形平原多在河流出山口處形成,計主要有岷江、湔江、石亭江、綿遠河、西河、斜江、南江等扇形平原聯合。由於扇形平原以河床卵石為主要沉積物,故坡度較小,沙泥堆積層較薄,是為成都平原結構特色之一。

因此,成都城市建設和農村水利建設,常常要和卵石層打交道。這個在實習地點都江堰櫻花河一帶尤為明顯。

成都平原這個斷陷盆地,自第四紀以來持續下沉,接受岷江、沱江、石亭江及其支流從上游帶來的大量冰水物質與流水衝洪積物質的充填,後又經過河流的不斷堆積與浸蝕,進一步改變了平原面貌。從巨集觀形態來看,縣境地貌均為平原,就成因而論,為浸蝕堆積型。其中根據各自不同特徵,又分為冰水堆積扇狀平原(或二級階地)、一級階地和河漫灘。

一級階地及河漫灘均以內迭嵌入形式,鑲在冰水堆積扇狀平原內,順河延展。

在成都平原岷江上游的衝洪積扇及往下的一級階地和河漫灘堆積物,均屬全新統地層。一級階地階面比高2到4公尺,堆積物上部為黑灰色粉砂土--砂土,結構鬆散。河漫灘堆積物為砂礫卵石層,分布於江安河岸,厚10到15公尺,金馬河、楊柳河亦均有分布。

該層廣布於平原,部分出露地表,形若二級階地,大部分被衝洪積砂礫卵石層掩埋,一般厚25至30公尺,最厚可達40餘公尺。由下至上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為褐黃、黃褐色弱風化含泥砂礫石層。礫石成分以花崗岩為主,次有石英砂巖、砂岩等,磨圓度較好,有一定分選,礫徑一般5至20厘公尺,間夾40到50厘公尺,漂礫。沉積岩多被風化,鎚擊易碎,黏土砂粒充填其間,或於層中形成透鏡體。

區域性泥鈣質或鐵錳質富集,具鐵質膠結。

第二層為黃棕、褐黃、灰黃色粉砂質黏土--黏質粉砂土--砂層,礦物成分以石英為主,次為長石、雲母,常見長石被風化呈白色細粒,粒徑由下往上逐漸變小,黏粒增加。據分析,下部砂粒佔40.5%至68%,黏粒15%至27.

5%;上部砂粒佔20%至29%,粉粒36%至38%,黏粒33.5%至44%。頂部粉砂質粘土常有鐵錳質浸染,其間夾泥炭層透鏡體,泥炭碳化程度較低。

按堆積物的結構特徵,堆積層序列可分四層:

第一層為絳紅、紫紅、黃棕等雜色粘土泥礫層。該層深埋於平原區凹槽底部,黏土中時有網紋結構發育,礫石大小混雜,一般礫徑5至20厘公尺,大的達20到40厘公尺,礫石成分複雜,以花崗岩、砂岩、石英岩為主,風化劇烈,有些可手捏成粉。

地質學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 溫江金馬河 都江堰 映秀鎮 都江堰櫻花河 實習線路 金馬河 都江堰城區 映秀鎮 都江堰櫻花河 實習時間 2011年12月28日 指導老師 a 班級 1 姓名 2 學號 3 目錄第一部分緒論 一 實習環節3 一 實習綜述 二 實習路線 三 實習工具 二 實習情況4 三 實習目的及任務4 四 ...

地質學實習報告

學院 資源環境學院 班級 土管13級1班 姓名 王學忠 學號 20137323 任課教師 鄭子成 一實驗時間 2014年12月17號 二實驗地點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金馬河大橋 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紫坪鋪鎮都江村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三實驗目的 通過對實習路線附近的地質條件,使野外現象和課堂教學...

地質學實習報告

目錄1.前言 2.岩石 3.構造 4.地層 5.河流地質作用 6實習目的 7.實習儀器 6.觀察點的地質現象簡介 7.心得體會 前言普通地質學實習是學習普通地質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內容的之一,一 理論聯絡實際,應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釋實際地質現象,依據事實進行推論而不斷的建立位址思維的實踐性的學習。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