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要點湘教版

2021-03-04 06:19:36 字數 3963 閱讀 2411

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布

1、地球表面,陸地佔29%,海洋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上第乙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是加加林。我國第乙個進入太空是楊利偉。

3、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大→小依次為:①亞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極洲、⑥歐洲、⑦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4、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太平洋最深島嶼最多;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5、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

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第三節世界的地形

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對高度,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種基本型別。

3、我們家鄉宣城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為主。

4、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5、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剛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

6、海底地形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溝、洋盆和大洋中脊組成。

7、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褶皺、斷層、**、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陽光、海浪、風蝕、流水等。

)8、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的部位是山脊。

9、補充: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部位:

山峰山脊

山谷鞍部

⑤陡崖第四節海陸變遷

1、《大陸漂移假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來的,他認為在2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互相連線的一塊大陸「泛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泛大洋」,後來原始大陸才**成幾塊大陸渙渙地飄逸分離逐漸的形成了現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2、20世紀60年代人們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阿爾卑斯山的隆起(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的隆起(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日本被稱為「火山國,**邦」: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3、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

4、世界兩大山脈帶與世界兩大火山**帶: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世界的人口

1、到2023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發達國家。如:歐洲的德國),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發展中國家。如:非洲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3、世界人口最稠密4個地區:如①亞洲東部和②亞洲的南部、③歐洲西部、④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4、世界人口最稀疏4個地區:①乾旱的荒漠②寒冷的極地③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④原始熱帶雨林

5、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公尺)表示。

6、人口的增長應與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鄉村人口遷入→城市」原因:

①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②城鄉差別—城市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城市的物質生活條件較鄉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條件比鄉村好。

「鄉村人口遷入→城市」對城市的影響:

①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有力的支援了城市的建設與繁榮;②過多的湧入,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膨脹,以及引發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如物質**問題、城市就業問題、交通、治安、環境等問題。

7、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汙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公升等。

第二節世界的人種

1、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三大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

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均為黃色人種。

第三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範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2、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通用語言是西班牙語;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語。西亞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語。

3、世界的三大宗教:

第四節世界的聚落

1、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城市與鄉村的區別 :

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資源豐富等。

容易形成聚落的地方:河流的交匯處、入海口;沿河沿湖;鐵路或公路的交叉處;平原和山麓地帶。

2、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世界文化遺產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民俗等資訊,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3、世界遺產可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自然與文化遺產三大類。

4、我國的主要世界遺產:萬里長城、泰山、北京故宮、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黃山、九寨溝、黃龍、武陵源、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廟、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武當山古建築、布達拉宮、廬山、峨眉山—東山大佛、麗江古城、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天壇

5、我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聚落:山西的平遙古城,雲南的麗江古城,安徽的西遞村和巨集村村落。

6、外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聚落:義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國的「巴黎塞納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亞等。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第一節天氣和氣候

1、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2、在衛星雲圖上,白色通常表示雲雨區,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

第二節氣溫和降水

3、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4、氣溫的年較差=最高月氣溫—最低月氣溫。如某地的最高月氣溫是32℃,最低月氣溫是-12℃,則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是44℃。

5、[, , ]: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山地的氣溫隨著海拔的公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公升高100m,氣溫下降0.

6℃。這是「一山有四季」 (中低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為重要特色。)、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6、非洲是最炎熱的大陸,南極洲是最寒冷的大陸。

7、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8、科學家依據降水形成過程中空氣上公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種主要型別: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地形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中國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鋒面雨

9、[, ,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大陸的沿海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10、氣溫年較差=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

第三節影響氣候的的主要因素

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夏季是12、1、2月。它們的季節相反。)

2、影響氣候的的主要因素:

3、地球的兩種運動形式:

4、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

(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要點總結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2.首次環球航行的航海家 葡萄牙人麥哲倫,依次過的大洋為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3.地球表面積 5.1 億平方千公尺,赤道周長約四萬千公尺,平均半徑6371千公尺 4.地球的模型 地球儀 5.地軸 地球的自轉軸,6.緯線 與地軸垂直並環繞...

七年級地理上冊期末複習湘教版

地理科初中結業考複習提綱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地理 一詞最早出現於西元前5世紀的 易繫辭 中。2.地圖分為鳥瞰和平面兩種。3.地平面上有東 e 西 w 南 s 北 n 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又分出東南 東北 西南 西北,共八個方向。4.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上北下南 左...

七年級地理上冊複習卷 湘教版

七年級地理上冊綜合複習試卷a 孫岳飛編輯整理 姓名班級分數 一 選擇題 1 40題只有乙個正確答案,請將選擇的答案填入題後的 中。每題1分,共40分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們在這個家園中生活,需要了解它的面貌。但是,地球太大了,人們無法看到它的全貌。為了學習 應用 研究的需要,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