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

2021-03-04 09:29:51 字數 3745 閱讀 3297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 ①形狀:是乙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

②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公尺;赤道周長:4萬千公尺。

2.緯線與經線的特點

3.緯度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為北緯,用符號「n」來表示;

以南為南緯,用符號「s」來表示。

(判讀方式:相鄰度數向南增大則為南緯;相鄰度數向北增大,則為北緯)

4.經度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界,以東為東經,用符號「e」來表示;

以西為西經,用符號「w」來表示。

(判斷方式:相鄰經度數向東增大,則為東經;相鄰經度數向西增大,則為西經)

5.特殊經線

本初子午線(00經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

180度經線:以東為西經,以西為東經。本初子午線(00經線)和180度經線是東西經的界線。

200w、1600e: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0w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東是西半球,

以西是東半球。

(東半球的經度範圍:200w向東到1600e之間或1600e向西到200w之間;

西半球的經度範圍:200w向西到1600e之間間或1600e向東到200w之間的經度)

6.特殊的緯線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緯,以北是北緯。

五帶的分界線界線:23.50n、23.50s、66.50n、66.50s緯線

低、中、高緯的分界線:00、300、600、900

極點:900是

7.地球的運動

地球和地圖資料二:

8.五帶劃分:①劃分依據: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

②五帶:熱帶、南溫帶 .北溫帶、南寒帶 .北寒帶

9.地球公轉中的四個節氣:

10.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11.例尺的三種表示方法:

12.比例尺的大小比較及與所畫地圖表示內容之間的關係

13.地圖上的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種

14.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填繪地圖時,要寫得清晰勻正,大小合適。字的排列橫寫從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

15.高度的計算方法:

16.地形剖面圖:為了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常用)、地形的剖面圖。

18.能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山地區域性地形:例如: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9.如果你想讓你住的地方永遠晝夜平分,哪你應選擇住在**?(赤道上)

第二單元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海洋與陸地的比較:地球上海洋面積佔71%,陸地面積佔29%;概括的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

2.大洲:(共七個大洲)面積最大的是亞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主要洲界:

4.大洋: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由大到小:太大印北)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公升降,人類活動等。

6.板塊學說的主要內容:岩石組成的地球表層是有六大板塊組成的;各大板塊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

(環太平洋火山**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帶)

7. 珠穆朗瑪峰為什麼仍在公升高?(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對運動,二者相互擠壓,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而且這種運動仍在繼續,所以,珠穆朗瑪峰仍在上公升。)

8.大陸、大洲、大洋的分布:(圖2.1-9)

大家想想:通過複習你提高了多少?

天氣和氣候

1.氣候的要素:氣溫、降水

2.氣溫的變化: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一天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氣溫的年變化:北半球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3.氣溫的分布特點及主要影響因素:

4.降水的分布規律:(四多四少)

5.影響氣候的因素: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大致海拔每公升高100公尺,氣溫下降0.60c.)、人類活動。

6.幾種主要的氣候及其特點:

7.以上氣候圖的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溫和最低溫出現的月份——確定南北半球

第二,看最高溫和最低溫的差值(年較差)——確定所處溫度帶

第三,看降水的季節分配情況——確定氣候型別

老師這樣認為:學會運用地圖,你就能學好地理

居民和聚落

1、2023年,全球人口已超過65億,而且全球人口總數仍然在增長。

2、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等於出生率減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長速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長率小於0表示人口在減少。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比較低 ,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比較高 。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來表示,其計算公式是人口總數/面積總數,某地區面積為2000平方千公尺,人口為40萬,其人口密度為 400000/2000=200人/平方千公尺。

5、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 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這些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溫暖濕潤、位置沿海,自然條件優越)。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自然條件惡劣 ,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困難,是人口稀疏地區。

6、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口增長過快和人口過多 。

8、為了解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畫的生育 ,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9三大人種在世界上既有大範圍的集中分布區,又有小範圍的零星分布。其中黃種人集中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的集中分布區是非洲南部 ,白種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 亞洲西部、       歐洲及北美洲。

10、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漢語、 英語、 法語、 俄語、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其中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講漢語的人主要分布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英語最初是英國的民族語言,後來由於英國的殖民擴張和國際**等活動的擴充套件,英語的使用就越來越廣。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講其中的西班牙語。

11、世界的三大宗教中,信仰人數最多的是**教 ,該宗教形成於亞洲,第二大宗教是伊斯蘭教 ,該宗教被中國稱為回教和清真教,第三大宗教是佛教 ,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全球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

12、聚落不僅是人們居住地,也是人們進行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它可以分為鄉村和城市兩類。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城市主要從事工業 、 服務業等工作。

13、聚落發展的表現有占地面積越來越大 、建築物越來越多 、道路越來越完善 。

14、早期的聚落大都選擇在地形、 氣候、 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

15、世界各地自然環境的差異很大,各民族的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不同的建築風格。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聚落的建築外貌、建築材料等因環境而異。

16、在城市和鄉村和建設和發展中,如何保護好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群和遺址,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17、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18、世界遺產可分為文化遺產、 自然遺產 、 自然與文化遺產三大類。

發展與合作

1.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面積居前六位的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人口居前十位的是:

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日本、奈及利亞。

2.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等自然界線,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 形狀 是乙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 大小 平均半徑 6371千公尺 赤道周長 4萬千公尺。2.緯線與經線的特點 3.緯度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為北緯,用符號 n 來表示 以南為南緯,用符號 s 來表示。判讀方式 相鄰度數向南增大則為南緯 相鄰度數向北增大,則為北緯 4....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 地球的表面積是 5.1億平方千公尺,平均半徑是6371千公尺,最大周長約為4萬千公尺。2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儀。3 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 符號和文本來表示陸地 海洋 山脈 河湖 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 形狀及名稱等...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1 地球的形狀是乙個球體。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圖1.1p2 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證實了地球是乙個球體。2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 6371千公尺 最大周長 4萬千公尺 表面積 5.1億平方千公尺。3 地球的模型叫地球儀 人們用顏色 符號和文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