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2021-03-04 05:34:14 字數 3382 閱讀 2655

《撒哈拉的故事》之我所悟

如果要說現在的我所堅持的信仰來自於什麼影響,那麼我必須得說很大的一部分都來自於三毛。第一次接觸三毛的作品便是《撒哈拉的故事》,那時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心裡莫名地就湧起一種忍不住要翻開它的衝動,許是因為它的封面---淡淡的公尺白色底面上漸漸續續點綴著落葉,乾淨而又素雅吸引了我;許是因為「三毛」這個名字讓我忍不住想去**以這個名字做筆名的會是怎樣乙個作者;許是因為「撒哈拉」這三個字牽住了我的目光。總之那一日我遇見了《撒哈拉的故事》,也從此在心裡默默地珍藏了一位叫作「三毛」的女子。

海子曾說:「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遠馬亡。」能真正做到這樣的能有幾人?

但是三毛做到了!那該是需要怎樣的勇氣和堅定啊!乙個女子,為著自己兒時的夢想,為著那一半的鄉愁,毅然背起行囊,沒有猶豫,沒有遲疑,不顧眾人詫異的眼光,踏上了那未知卻又嚮往的神秘大漠。

她說,「我在這個世界上,向來不覺得是芸芸眾生裡的乙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著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我最愛的便是她這樣的性格,這是我嚮往的生活,是我追求的自由。三毛總會令我不由想到一首詩—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李白《子夜午歌》

也許並不很貼切,但是三毛就是這樣乙個不慕名利的女子,她可

以捨下城市的一切富裕名利,安心追求自己的信仰和夢想。她自稱為「撒哈拉之心」,這個奇女子,在那一片沙漠之中,給我們帶來了最好的禮物---《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開篇便註明:」送給我的父親和母親」。每每翻開書頁看到這一行字,心裡總會湧起莫名的感動,這是一本寫著三毛在遙遠而又荒涼的大沙漠中生活的種種趣味故事的書,書中,無論是寫什麼樣其實艱苦的生活狀況,三毛都可以把它們寫的趣味橫生,總讓人忍不住大笑。

但是實際上,在撒哈拉生活真的有那麼容易嗎?三毛這樣乙個在家被百般照顧的女子,拋下衣食無憂的城市生活跑去那一片即使是用水也要去很遠的地方自己提回來的地方,遭受的困難一定很多很多,在《白手起家》中「在我用手洗了不知多少床單之後,一架小小的洗衣機被荷西搬回定來了」這一句便可看出,但她始終那麼樂觀,以她的角度寫出無限的生活快意。我想這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此書「送給我的父親和母親「,不教他們擔心和憂傷,三毛的這份溫情貫穿著整本書。

本書第一篇《媽媽的一封信》,戳中我許多的淚點,三毛媽媽的一封信裡飽含著為人父為人母的多少深情,他們是擔憂著---「自你決定去撒哈拉大漠後,我們的心就沒有一天安靜過

,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擔心你難以適應沙漠的日常生活」,卻又能夠懂她支援她---「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親都沒有阻止。明知道這是何等崎嶇艱苦的道路,但是為了你的志趣和新生活的嘗試,我們忍住了眼淚,答應下來」;他們是心痛著---「前一陣他患眼疾,視力衰退,你每信都殷殷問候,思親之情,隱於字間,讀後常使我們泫然淚下,思念更深」,卻又能夠欣慰著---「在《白手成家》刊出後,進入最高潮,任何地方都能聽到談論三毛何許人也,我們以你為榮,也分享了你的快樂,這是你給父母一生中最大的安慰」。而直至讀到本書第二篇《回鄉小箋》中的那一句「 因為上帝恆久不變的大愛,我就能學習著去愛每乙個人,每乙個世上的一草木一沙」,我心裡的那份由三毛文字帶來的震撼讓我忍不住潸然淚下,是的,在這個世界上,最最美好的事物便是愛和堅強。

本書開始的這兩篇從側面很好地體現了三毛那種爽朗卻又感情細膩的性格,好像很柔弱,其實卻很剛強。她把很多悽愴的際遇,都能寫得生氣勃發,灑脫渾厚,她不是不知憂愁傷感,但她讓我們知道在生命裡還有比傷感更強的東西,那便是自愛自強。我想,應該說,「文如其人」四個字形容她再貼切不過。

本書第三篇《沙漠中的飯店》和第四篇《結婚記》。說實話,這兩篇讓我看著眼裡笑,心裡酸。笑的是三毛講故事的有趣,酸的是心疼三毛。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已經生了根,她變成了乙個女子,能烤蛋糕,能洗衣服,能在沙漠中燒出好吃的中國菜,能懂愛,珍惜愛,她仍浪漫,卻被人間煙火薰成斑斕動人的古褐色。她是那樣灑脫,那樣自由的如一陣風,一朵雲,隨著自己的心幻變出萬千形象,無意轎飾,卻讓人心曠神怡,心神俱往。

本書第五篇《懸壺濟世》與第六篇《娃娃新娘》:《懸壺濟世》主要是說三毛做醫生,給鄰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特的方法幫鄰居們治病,這些種種無不可看出她是個聰明的女子,是個可以用她那一副熱心腸廣交朋友的「俠女子」,就像她自己所說:

「朋友之間,相求小事,順水人情,理當成全。過分要求,得寸進尺,是存心喪失朋友最快得捷徑。」她的生命中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下珍貴的情誼。

《娃娃新娘》寫的是鄰居姑卡嫁人的故事,這一章描寫了乙個叫作姑卡的女孩子,在姑卡的家鄉,在那個沙漠,女孩的身份是低下的,她們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嫁人,甚至自己從來沒有見過那個即將嫁的人。三毛對她們是友好的,也是同情的!這些異地他鄉,離我那樣遙遠的她們的遭遇,讓我的心一緊再緊。

這讓我不禁想到張曉風的一句話:「三毛的流行說明了什麼?它說明我們都曾愛飄逸的雲,但終於我們愛上了雨,低低地,把自己貼向大地貼向人生的落了實的一滴雨。

」這些都是塵世間最真切的苦痛和愛,我們必然要親身體驗著現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再用堅強和愛去生活。

本書《素人漁夫》中荷西和三毛「用十二倍的價錢在吃自己賣出的魚」,而後賣魚的收賬單又被洗衣機泡爛,他們是「又哭又笑」,可我卻一點也不覺得魚沒有賣到錢很可惜,我想他們也是如此,因為我好喜歡三毛和荷西率性、瀟灑的人生態度,人生若能尋到如荷西一般的伴侶,最是快事!他們是知己、是靈魂的融合,他們樂於為隨性而為,雖然也要為了生計忙活,但卻另有一番生活的趣味;《死果》則介紹了十分厲害的「靈異」 現象,「這種符咒的現象,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以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一邊看心裡就擔心著,足足為三毛捏了好幾把汗;《沙漠觀浴記》描述了撒哈拉人的骯髒、奇異生活習俗。由於沙漠缺水,她們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聞所未聞,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汙垢,還用海水灌腸,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沙漠環境的惡劣與生活方式的落後,也為三毛在沙漠的艱苦生活感到很是心疼;《天梯》又描述了三毛考駕駛執照的有趣經歷……乙個個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了我的面前,我看著,笑著,嘆著,所有的情緒都被三毛寫下的文字牽引著。

驀然定神再看,已是本書最後一篇---《白手成家》。

《白手成家》中三毛盡數描寫了沙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夢想終究是夢想,再美麗的文字都必須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上,我們都是凡夫俗子,都必須為自己掙取生存的本錢,三毛也一樣。但她是乙個多麼聰慧的女子啊,她的生活,無論是在**,都一樣可以過得有滋有味、精彩紛呈。她用她的巧手,布置了一座「沙漠中的羅馬」;她用她的一顆愛生活的心,讓沙漠變得美麗。

她是那麼剛強,「你不是好回教徒,就算你天天禱告,你的神也不會照顧你,現在你給我滾出去」。這樣的話只要是觸碰了她的底線,她一樣會對人說出來,即便她是熱血的、善良的三毛。

我愛三毛的文字,簡單,純樸,平白,直接,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沒有任何的華麗辭藻修飾,卻能給我最真實的感動和最真切的情緒感染。她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篇篇故事,更是一種人生的信仰,一種對我的生活的態度的引導。最後我想引用一段話作為結尾以表達我對三毛的所有情感—

如果可以,我希望做三毛來生的那一顆樹,

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

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曹陽2023年2月23日

撒哈拉故事的讀後感

我捧著那本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那麼被書中的故事所感動,第一次真正的沉迷於書中,第一次感覺到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是那麼的真實與深刻。沙漠是乙個很讓人嚮往的地方,印象中,它,偉大與雄壯,但是當我讀 撒哈拉沙漠 的時候,卻看到了不想看到的一面。女人不能以面目示人,只能像個木乃伊地包裹著,面上帶著長長的遮布,...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高二11班姚銳田 三毛曾說 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我在,那將是乙個幸福的歸宿。我想往往過去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選擇決絕的方式去達到超脫和昇華的境界。可是不管怎樣,她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義的完美和幸福。三毛的心裡一直埋藏著乙份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撐著她,正如她自...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撒哈拉的故事 是三毛與荷西結婚初期進行創作的作品,作品風格明朗歡快,她以生活為創作源泉,內容平實不浮誇,且耐人尋味,讓人不得不佩服三毛的寫作功底之深厚,雖是單調艱苦的生活環境,在三毛筆下栩栩如生,趣味橫生,不得讓人產生嚮往之情。撒哈拉沙漠 由18篇獨立文章組成。結婚記 描寫的是她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