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礦畢業實習報告

2021-03-03 20:57:25 字數 3661 閱讀 1441

井田地處新疆天山山脈,位於烏魯木齊市以南的艾維爾溝礦區的中部,距烏魯木齊市130km。103省道向北120km可直達「吐—烏—大」高等級公路,經301省道往東132km到達314國道和托克遜縣城,國鐵南疆幹線魚爾溝火車站從礦區東南部通過,焦煤集團工業區鐵路專用線和漁爾溝火車站接軌,現已修至紅石嶺車站,距離礦區14km。艾維爾溝礦區有專用瀝青公路與216國道相通,交通便利。

井田地理座標: 東經:87°28′44″~87°31′06″

北緯:42°59′50″~43°01′37″

中心點地理座標: 東經:87°29.5′25″

北緯:43°00′43.5″

詳見交通位置圖1-1-1。

井田地處天山山區,屬山區溝谷地貌,艾維爾溝呈近東西狹長狀展布,溝底地勢較平緩,在河谷兩側階地上有第四系、黃土沉積,植被較發育,南北兩側高山區發育著「v」字型沖溝,溝深坡陡,基岩裸露,植被稀少。西高東低,最高海拔+2685m,最低海拔+1910m,最大高差可達775m。

對井田有影響的河流主要是艾維爾溝河。艾維爾溝河全長70km,由西向東貫穿艾維爾溝礦區,西部高寒,主要山脊在+4000m以上,為現代冰川覆蓋,河床自然坡度41‰,為南北兩岸羽狀支流的匯流主河道。艾維爾溝河在3~4月為枯水期,6~8月為豐水期。

河水動態變化較大,水源主要是天山冰川雪水,夏季雨洪季節有洪水現象。月平均最小流量0.64m3/s,最大流量達10.

3 m3/s,全年平均流量3.85 m3/s,其中在歷史上所見洪峰流量高達159 m3/s。艾維爾溝河有19條南北向的支流補給,其中以艾維爾溝礦區西北部的豹子溝流量最大,平均流量為1.

002。

井田屬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冬夏晝夜溫差大,1月最冷,最低氣溫-26.1℃,7月最熱,最高氣溫30.

5℃,年平均氣溫4.1℃。4月上旬入春,開始轉暖解凍。

5月中旬進入夏季,夏季多陣雨和山洪。9月中旬氣溫下降,開始轉入秋季。11月中旬開始結冰,進入冬季,最大凍土深度1.

5~2m,冬季少雪,12月初開始降雪至次年四月。6~9月為雨季,全年降水量152.2mm,年蒸發量2105.

4mm,二者相差懸殊。一般風速1~2級,最大風速可達6~7級,29m/s,風向多為西北及東南風。

根據《中國**動引數區劃圖》(gb18306—2001),該區**動峰值加速度為0.1g,**動反應譜特徵週期為0.4s,對應**基本烈度為ⅶ度。

艾維爾溝河水:是礦區主要的水源,水量充沛,水質良好,適合於工業、農業、飲食用水,取用方便,其缺點是冬春季較小,滿足不了總需水量的要求,河水最小流量為0.204m3/s,夏秋季最大流量10.

132m3/s,最大月平均為4.790m3/s,年平均流量為1.725m3/s。

水小時河水清澈透明,水大時混濁,攜帶大量泥砂,用水時需處理,如果在上游攔洪蓄水,礦區一般用水可以解決。其它較大工業需用水時,可在下游選擇小型水庫攔洪取水。

礦井排水:礦井開採時總排水量比較大,經處理後可以作為礦區及礦井工業用水水源。

支溝潛水:南側支溝水甚小,北側的支溝主要為焉耆溝、躍進溝和光明溝。

(1)焉耆溝:水量已抱括在河水內,為表流,但因要求水質之不同,可由此溝解決一定量的較好水質的水,據觀測,該溝最小流量為0.00381m3/s,最小月平均為0.

00436m3/s,最大流量為0.193m3/s,最大月平均為0.144m3/s,年平均為0.

05533m3/s,洪水時,水質混濁,一般清澈透明,不用處理,可直接取用。

(2)躍進溝:主要為潛流,地表一般無水,地下水變化較大,未做詳細工作,水量不清。

(3)光明溝:表流只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最大流量為5011m3/d,此溝不能考慮供水,以潛流為主,據勘探,2023年10月份潛流量為5824m3/d(較高水位時期),枯水時無表流,潛流量不詳,水質很好,重碳酸—鈣型水。光明溝表流、潛流已流入艾維爾溝,故河水量已抱括其流量。

綜上所述,礦區的河水、礦井排水,支溝水的水質雖不同,但水量較大,完全可以滿足礦區開發所需的不同水質及水量。

艾維爾溝礦區處於新疆主電網的覆蓋之中,並建設有坑口電廠。礦區內部現有礦區110kv變電所(2×10mva)、九三零35kv變電所(2×4mva)、二一三零35kv變電所(2×3.15mva)、艾維爾溝坑口電廠(3×3mw)。

目前峰—艾線(lgj-120/45+ lgj-185/3)是礦區唯一的外部電源,艾維爾溝坑口電廠擔負著保安重任。以上設施的產權歸焦煤集團所有。礦區內部35kv電網能滿足礦區目前的生產現狀並尚有備用容量。

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鐵通、網通、廣電有線網路均已完成所有線路的鋪設。先進的程式控制**系統和高質量的資料傳輸系統可滿足區內使用者與國內國外直撥**、傳真和計算機資料通訊的需要。

礦區地層劃分為北天山分割槽,伊林比爾幹山小區及吐魯番小區一部分,區內發育的地層有古生代志留系、石炭系、二疊系,這些地層組成了本區山間凹陷的基底,在此基礎上又沉積了中生代三疊系、侏羅系和新生代的第三系、第四系地層,詳見表1-2-1。

1. 志留系(sah)

志留系阿河布拉克組主要呈長條狀北西—南東向零星分布於區域的南部。與上覆地層斷層接觸,主要岩性為層狀或厚層狀淡灰色、白色大理岩化灰岩,結晶灰岩,大理岩,夾鈣質片岩、雜色片岩及綠色砂岩、綠泥石化砂岩,石英砂岩及鈣質砂岩,夾有凝灰岩。砂岩物質成份有石英、黑雲母、綠泥石等。

表1-2-1礦區地層表

2.上泥盆統天格爾組(d3t)

該組廣泛分布於區域圖之北半部和東南部。與下伏地層志留系阿河布拉克組呈斷層接觸,與上覆地層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等為角度不整合接觸和斷層接觸。地層形成北西—南東向背斜與向斜。

主要岩性為凝灰粉砂岩、凝灰砂岩、矽質巖、黃綠色泥岩、泥質粉砂岩夾凝灰岩和鈣質砂岩、灰岩透鏡體。

3.石炭系

(1)下石炭統牙滿蘇組(cly)

分布在區域北部,呈不規則透鏡狀和條形分布。與下伏地層上泥盆統天格爾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其證據是野外觀察為角度不整合,與上覆地層侏羅系為斷層接觸。其岩性主要為薄層狀灰岩,區域性為凝灰質砂岩,凝灰岩夾薄層狀灰岩和礫岩。

(2)中石炭統別依那滿群(c2by)

僅在區域圖北部偏東有少量出露,與下伏地層下石炭統呈斷層接觸。未見上覆地層。其主要岩性為草綠色矽質砂岩和泥質粉砂岩互層。地層走向為北東一南西向,傾向北西,傾角60°,有小型褶皺。

4.上二疊統妖魔山組(p2ya)

僅分布於區域東北部,呈一近似三角形,與下伏上泥盆統天格爾組地層為角度不整合接觸,區域性為斷層接觸,同時被上覆地層上三疊統小泉溝群和下侏羅統八道灣組地層角度不整合覆蓋。其主要岩性為以灰黑色泥岩砂質泥岩為主、夾砂岩及礫岩層、夾薄層狀灰岩,底部為灰綠色礫岩。

5.上三疊統小泉溝群(t3xq)

分布於區域中部,為北西--南東向。東西長近40km,南北寬1.6~0.

2km,與下伏地層上泥盆統天格爾組、上二疊妖魔山組為不整合接觸。與上覆地層下侏羅統八道灣組為不整合接觸和斷層接觸。其上部主要岩性以深灰色泥岩為主,夾薄層砂質泥岩,下部為灰色泥岩,砂質泥岩與砂岩,底部為灰綠色礫岩,厚度224m。

6.侏羅系

(1)下侏羅統八道灣組(jlb)

主要分布於艾維爾溝河兩岸,呈近東西向條帶狀出露,與下伏地層上泥盆統,下石炭統、上二疊統、上三疊統為角度不整合接觸和斷層接觸。與上三疊統為平行不整合接觸。與第三系所不整合接觸。

與中侏羅統三工河組為整合接觸和斷層接觸。此地層平均厚538.75m,基本為單斜岩層,其岩性為礫岩、粗砂岩、中粒砂岩、細砂岩、煤及砂質泥岩夾菱鐵礦透鏡體,為河流相、泥炭沼澤相與湖泊相,岩性分層明顯,巖相交替出現,本區西部以河流相的礫岩、砂岩為主,地層增厚,煤層多變薄尖滅,1~4號煤層結構均變的較為複雜。

本地層為主要含煤地層,含煤層12(層)組,煤層平均總厚度32.20m。

採礦畢業實習報告

前言大學生涯已經到了結尾,學校組織了一次去礦區的畢業實習,我們小組在李勝與宋衛華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山西晉城長平煤礦。借助這次實習,使我們更加熟悉煤礦生產方面的知識,彌補了實踐方面的不足,為我們將來的學習及工作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一 礦井概況 1.1 井田位置 範圍 長平井田位於高平市西北17km處,行...

採礦畢業實習報告

摘要根據金屬礦開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畢業實習是在學生學完全部基礎課 技術基礎課 專業課 課程設計及認識實習 生產實習後進行的,是學校教育活動的繼續,又是畢業前檢查教學質量 鍛鍊學生分析 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乙個重要環節。通過畢業實習,使學生的專業知識系統化 通過畢業實習,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建立礦...

WL採礦畢業實習報告

畢業實習報告 2015年3月 前言採礦專業生產實習,是在學生學完本專業主幹課程 金屬礦床地下開採及部分專業課的基礎上,為更多地接觸礦山生產,理論結合實際,而進行的一項基本實踐訓練,是採礦工程專業本科生必須進行的乙個實踐環節,內容以金屬礦床地下開採為主。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礦山生產現狀 開拓系統以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