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家居系統展現未來生活方案

2021-03-04 02:54:05 字數 3862 閱讀 6152

一、 概述 2

二、智慧型家居系統功能分析 3

1. 照明系統 3

2 電器控制系統 3

3. 安防監控系統 4

4. 場景自定義系統 5

三、智慧型家居的功能 6

四、 如果實現燈具控制 7

1、概述

智慧型家居整合是利用綜合佈線技術、網路通訊技術、安全防範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裝置整合。由於智慧型家居採用的技術標準與協議的不同,大多數智慧型家居系統都採用綜合佈線方式,但少數系統可能並不採用綜合佈線技術,如電力載波,不論哪一種情況,都一定有對應的網路通訊技術來完成所需的訊號傳輸任務,因此網路通訊技術是智慧型家居整合中關鍵的技術之一。安全防範技術是智慧型家居系統中必不可少的技術,在小區及戶內可視對講、家庭監控、家庭防盜報警、與家庭有關的小區一**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自動控制技術是智慧型家居系統中必不可少的技術,廣泛應用在智慧型家居控制中心、家居裝置自動控制模組中,對於家庭能源的科學管理、家庭裝置的日程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技術是實現家庭環境舒適性、藝術性的重要技術,體現在音**集中分配、背景**、家庭影院等方面。

又稱智慧型住宅,通俗地說,它是融合了自動化控制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和網路通訊技術於一體的網路化智慧型化的家居控制系統。智慧型家居將讓使用者有更方便的手段來管理家庭裝置,比如,通過加觸控螢幕、無線遙控器、**、網際網路或者語音識別控制家用裝置,更可以執行場景操作,使多個裝置形成聯動;另一方面,智慧型家居內的各種裝置相互間可以通訊,不需要使用者指揮也能根據不同的狀態互動執行,從而給使用者帶來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適與安全。

二、智慧型家居系統功能分析

1. 照明系統

實現對全宅燈光的智慧型管理,可以用遙控等多種智慧型控制方式實現對全宅燈光的遙控開關,調光,全開全關及「會客、影院」等多種一鍵式燈光場景效果的實現。並可用定時控制、**遠端控制、手機控制等多種控制方式實現功能,從而達到智慧型照明的節能、環保、舒適、方便的功能。

另一方面與窗簾自動控制系統結合,實現室內自動調光,根據室外天氣情況自動開關窗。

(1) 控制:就地控制、多點控制、遙控控制、區域控制等;

(2) 安全:通過弱電控制強電方式,控制迴路與負載迴路分離;

(3) 簡單:智慧型燈光控制系統採用模組化結構設計,簡單靈活、安裝方便;

(4) 靈活:根據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只需做軟體修改設定就可以實現燈光布局的改變和功能擴充。

2 電器控制系統

電器控制採用弱電控制強電方式,即安全又智慧型,可以用遙控、定時等多種智慧型控制方式實現對在家裡電視、空調、飲水機、插座、地暖、投影機、新風系統等進行智慧型控制。

系統可以做到讓客廳、餐廳、臥室等多個房間的電視機共享家庭影音庫,並可以通過遙控器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源進行**。避免飲水機在夜晚反覆加熱影響水質,在外出時斷開插排通電,避免電器發熱引發安全隱患。以及對空調地暖進行定時或者遠端控制,讓您到家後馬上享受舒適的溫度和新鮮的空氣。

(1) 方便:手機控制、就地控制、場景控制、遙控控制、**電腦遠端控制等;

(2) 控制:通過紅外或者協議訊號控制方式,安全方便不干擾;

(3) 健康:通過智慧型檢測器,可以對家裡的溫度、濕度、亮度進行檢測,並驅動電器裝置自動工作;

(4) 安全:系統可以根據生活節奏自動開啟或關閉電路,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電氣老化引起的火災。

3. 安防監控系統

隨著人們居住環境的公升級,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個人安全和財產安全,對人、家庭以及住宅的小區的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型安防已成為當前的發展趨勢。

安防門禁系統通過rfid實現非法進門報警,遠端開關門功能,配合**監控系統可以讓使用者通過網路時時檢視家裡的情況,充分發揮監控的實時性和主動性。為了能實時分析、跟蹤、判別監控物件,並在異常事件發生時提示、上報,安防監控系統的「智慧型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安全:安防系統可以對陌生人入侵、煤氣洩漏、火災等情況提前及時發現並通知主人;

(2) 簡單:操作非常簡單可以通過手機或者門口控制器進行布防或者撤防;

(3) 實用:**監控系統可以依靠安裝在室外的攝像機可以有效的阻止小偷進一步行動,並且也可以在事後取證給**提供有利證據。

4. 場景自定義系統

當人們回家的時候,希望家裡的空調先開啟、窗簾自動開啟、放好洗澡水、開啟舒適的**等等一系列的動作,並且每位使用者根據家庭的情況其具體的設定各不相同,所以眾志物聯網提供自定義場景系統,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定打包成乙個「回家模式」,使用者只要一鍵確認,就可以完成自己設定好的動作,較常用的模式有:「回家模式」、「離開模式」、「睡覺模式」。

(1) 安全:由於場景系統一旦確認,會啟動很多動作,所以每個模式的作業系統都要求使用者再次確認;

(2) 方便:只需要一鍵,就可以同時啟動預先的設定;

(3) 靈活:使用者可以非常方便地自定義動作組成,設定成屬於自己個性的智慧型家居系統。

三、智慧型家居的功能

一般來說,乙個完整的智慧型家居系統應具有以上所述6項功能。根據不同實際情況,會選擇不同功能。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如設計的需要,**需要,功能的需要各方面的考慮而作出具體的選擇。

4、如果實現燈具控制

目前,人類對照明燈具的控制,主要是採用了傳統機械牆壁開關,根據二元控制理論,由簡單到複雜漸進式深入發展的方法,我們可以考慮在滿足牆壁開關手動控制的基礎上增加遙控功能。這樣,照明燈具的開與關就可以在傳統手動開關消費習慣的基礎上增加可移動的遙控開關模式。燈具與家用電器在開關方式上達到了消費習慣的一致性。

但燈具與家電不同,燈具基本上都是懸掛在天花板上,無法實現與燈具直接用手動的控制功能,必須要將燈具的開關引到人手夠得到的位置上來,也就是說燈具的控制在目前的技術上,只能借助傳統牆壁開關才能實現燈具的開關功能,而家電處於人手能夠得著的水平面上,故家電的開關基本上都是內置於家電機體裡。所以對於燈具來說,如果要實現手動與遙控雙重控制功能,就必須在現在的牆壁開關功能的基礎上增加遙控功能,或者直接在燈具上增加乙個遙控開關。在現實中,我們在很多燈具上都已經發現了這種遙控開關——無線電遙控開關。

這種無線電遙控開關由來已久,並且在許多平板低壓燈具上都有這種遙控開關,它們不但具備遙控功能,而且對燈具還有分組功能,但為什麼這種遙控開關不能成為燈具開關的主流控制開關呢?或者說,為什麼不能在每一盞燈上都同時具備手動機械開關和無線電遙控開關的雙重控制功能呢? 我們還得從這種開關的起源進行分析,這種開關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無線電技術的發展,相繼出現了無線電遙控的燈具開關,因為無線電有穿牆越壁的能力,會誤開鄰居的燈,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後來就採用了編碼技術,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乙個遙控器只對應控制一盞燈,但無線電帶來的新問題是:

1,家裡有幾盞燈就需要幾個遙控器,由於遙控器外殼是一樣的,所以在使用時無法判斷哪個發射器對應的接收器,就象鑰匙搞錯了無法開門一樣不能開燈;2,工廠生產每乙個開關都要變化一組編碼,無數個編碼,很容易搞亂,給生產、銷售、返修帶來極大困難;3、產生電磁波汙染,法律禁止;4、無線電遙控開關的控制功率小,特別是電壓和電流瞬間過負載能力差,很容易壞;以上四個方面的因素都是無線電遙控燈具無法實現的真正原因。

既然無線電遙控開關無法承載燈具實現遙控功能,而傳統機械牆壁開關又只能通過手動實現開關功能,那麼,我們要實現燈具手動和遙控的二元控制方案就必須得另闢蹊徑,燈具要實現手動和遙控雙向控制功能,我們完全可以參考家用電器的控制方式,家電通過多年的發展,在控制功能上都實現了手動按鍵和遙控雙重控制功能,並且,人們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控制方式,當人們一旦依賴上了某種習慣後就很難改變,我們可以有兩種大膽的設想,第一種設想是:在現有的燈具上發明一種與家電遙控技術相似的遙控開關,使遙控器與開關相互相容,這樣與傳統開關同時使用,就達到了手動和遙控的雙重控制功能;第二種設想是,將現有的機械牆壁開關公升級為可以實現手動和遙控的多功能開關。如果這兩種假設成立,那麼燈具的控制功能就會向跨越一大步,同時也會推進照明行業朝科技化方向發展。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匯流排技術、訊號檢測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相互滲透,照明控制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照明進入了智慧型化控制的時代。實現照明控制系統智慧型化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可以提高照明系統的控制和管理水平,減少照明系統的維護成本;二是可以節約能源,減少照明系統的運營成本。

未來生活智慧型家居營銷方法總結

銷售模式特點 銷售面最廣 銷售效果比較快 比較經濟快速的銷售方式,資金 比較快。貨款結算方式 跟裝修公司分享利潤 跟戶主直接結算貨款。跟裝修公司合作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利潤分配 一定要把更多的利潤點讓給裝修公司,這樣裝修公司才有更大的熱情去推薦產品,一般宜在分享20 以上的利潤點。智慧型設計培訓 一...

智慧型家居系統方案 簡單

住宅最早是為家庭提供安全保護和生活棲息的場所,現代高尚住宅已演變為人生成就的標誌。高科技和資訊化為高尚住宅注入了智慧型 帶來了活力。作為物聯網產品應用之一,智慧型家居不再指一幢單純的建築,相反,成了主人發揮想象和享受生活的空間,使家庭更為舒適 安全之餘又不乏與外界的資訊互動。智慧型家居涵蓋了安全防護...

智慧型家居系統方案2019

目錄二 智慧型家居系統總體概述 4 2.1 序言 4 2.2 工程建設目標 4 2.3 智慧型家居系統與普通家居的區別 5 三 智慧型家居系統設計原則 5 3.1 先進性 5 3.2 成熟性和實用性 6 3.3 開放性 6 3.4 整合性和可擴充套件性 6 3.5 標準化和模組化 6 3.6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