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區產業轉型公升級的原因和模式

2021-03-04 02:48:16 字數 2768 閱讀 1267

第三,研發投入不足。2023年,廣東省的研究與發展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1.3%,低於1.

49%的全國平均水平,也遠低於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等省市。研發投入不足,限制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公升級。而在投入的結構上,中間環節投資仍然不足。

(三)產業組織分散,企業規模偏小

首先,行業規模優勢不明顯。在珠三角37個行業中,平均規模超過10億元的行業有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菸草製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等資源性產業和壟斷性行業。平均產值規模沒有達到1億元行業有17個,佔全部行業的45.

94%。在珠三角初步形成的電子資訊、電氣機械及專用裝置、紡織服裝、裝備製造產業集群、食品飲料、建築材料、金屬製品等幾大產業集群中,除食品飲料、電子資訊等行業的平均規模較大外,紡織服裝、金屬製品、通用裝置製造和專用裝置製造等行業的平均規模都在1億元以下。這表明珠三角大中型企業與本地經濟相關性不強,行業的相關性也比較低,對產業的帶動作用非常有限。

其次,企業規模小。廣東省社科院編寫的《2007廣東區域綜合競爭力報告》顯示,廣東境內真正的大、中型企業只佔全部外資企業總數的8%,大量是承接來料與進料加工的小企業。

第三,小企業競爭優勢不明顯。珠三角地區多數是「三來一補」(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補償**為主)的企業,長期以來,技術上一味依賴「外援」,沒有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四)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產業面臨「空心化」風險

首先,企業有向外轉移的趨勢。受多重因素影響,企業成本不斷提高,產業向外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據香港「廠商會」調查,有36.

3%的企業考慮搬遷生產工序,其中又有半數以上(52.3%)只會將工廠搬至廣東省其他地區,7.7%想遷到珠三角的環保工業園,23.

1%轉至泛珠三角地區,另外的目標地區包括長三角、香港及東南亞。

其次,新增的外商直接投資持續減少。2023年廣東省fdi佔全國比重為31.06%,2023年上公升至41.

80%,達到最高水平。而2023年下降至歷史最低點16.52%,2005—2023年間,比重雖有所提高,但基本都在20%左右徘徊。

從總的趨勢看,實際利用的fdi佔全國比重還在逐步降低。

2.推進結構公升級的模式選擇

從先行工業化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經濟增長與工業化的發展程序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在工業化的起始階段,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是開發和掠奪自然資源,產業形態以農業為主體;在早期經濟增長階段,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是通過資本積累,呈現出以重化工業為特徵的產業形態;在「現代經濟增長」階段,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是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效率,主導產業是與服務一體化的製造業及農業;在「資訊經濟時代」,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是通過資訊科技改造國民經濟。

廣東經濟增長的驅動首先**於資本擴張,然後才是技術進步與資訊化,主導產業呈現重化工業特徵。對照上述發展經驗,可以發現廣東的經濟增長格局包含了「現代」與「落後」,橫跨「早期經濟增長」到「資訊時代」三個歷史階段,表明廣東的經濟發展與結構優化依然任重而道遠。

當前,廣東結構優化公升級的關鍵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乙個基本的戰略選擇是,必須將廣東的工業化程序由以工業資本的形成、產業規模的擴張為主要特徵的工業化中級階段,推進到以產業技術的提公升、產業結構的優化和人口素質的改善為主要特徵的工業化高階階段。

1、以資訊化推動產業結構公升級和創新。

資訊化廣泛涉及到提高技術水平、擴大經濟活動範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推動制度創新等諸多方面,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具有全面性和全過程性。資訊產業發展本身就是資訊化帶動工業化的內容。資訊產業的發展和在經濟結構中比重的提高,本身就是產業結構公升級。

資訊產業發展還能帶動其它相關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傳統產業技術水平、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2、推進產業布局的區域協調,改善區域分工。

區域結構調整包括增量調節和存量調節,增量通過投入和產出的增長速度調節,而存量則通過資源的流動和再配置進行調節。應在發揮比較優勢和改善區域分工的前提下,逐步將增量調節過渡到存量調節,一方面推動珠三角經濟地區的產業結構公升級,另一方面形成產業布局的區域協調。必須改變區域經濟發展的模式:

即改變原有的單體城市或行政區經濟自閉式、分散化的經濟發展模式和自我迴圈狀態,加強區際交流,促進區域開放和區際合作。

3、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隨著分工與產業的深化,社會交易成本將急劇上公升,服務業將有效低改善社會整體經濟效率。現代服務業是依託現代資訊網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而發展起來的服務部門,通常具有「三新」(即新技術、新業態、新方式)和「三高」(高人力資本含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特徵。

生產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的比重增大,是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公升級優化的重要標誌。

4、改變農業的增長方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轉型。(1)產業轉型:從產品農業向食品農業、原料農業、功能農業轉變。

(2)結構轉型:一是產品結構向標準化、特色化、優質化及品牌化轉變;二是布局結構向土地集約化、布局合理化、物流集中化、營銷網路化轉變;三是功能結構調整為城鄉服務(袋子工程、清潔食品與品牌農業)、生態保護(林地與農業濕地、生態景觀)、休閒觀光(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美食農業)。(3)模式轉型:

一是從分散布局走向園區布局,走農業進園區的集中化與規模化路子。二是從粗放經營走向集約經營,通過園區企業支撐,帶動組團農業的集**展。

5、大力推進城市化,使其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公升級步伐相適應。實證分析表明,廣東第一產業的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的變化方向是反向的:當第一產業的產值結構每變動1%,經濟總量增長將反方向變動0.

30%;而第一產業的就業結構每變動1%,經濟總量增長將反方向變動2.23%。因此,降低第一產業就業人口的比重,改善農民的人力資本與就業能力,推動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有利於促進廣東的經濟增長。

廣東已進入城市化加速發展時期,應該特別重視拓寬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增大第三產業的就業容量,使第三產業在拉動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兩個方面,都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珠三角地區企企業員工缺失原因分析

2 薪酬不公平 當前,由於 薪酬較低 這個矛盾很突出,掩蓋了其他方面的問題 其實,在薪酬管理方面,除了薪酬低會造成員工流失外,薪酬不公平也會導致員工的流失。並且,一旦薪酬較低的問題得以解決後,薪酬不公平的矛盾馬上凸現出來,會成為主要矛盾。比如,為解決薪酬低的問題,我們如何加薪?可能有許多辦法 a 按...

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定位與布局研究

一 產業發展定位 決定長三角未來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如何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最為有力的支撐。以此為出發點,將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定位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二是全國率先實現新型工業化的先行區域,三是帶動我國產業公升級和自主創新基地,四是沿海...

珠三角地區職業院校調查問卷

一 專業設定滿足學生個人成長的需要 1.以下哪個專業對你來說更感興趣?a.室內裝修 b電子商務 c.工商管理 d.服裝設計 2.你認為中職生學電子商務對以後就業有哪些幫助 a.社會逐漸偏向電子化能更好與社會同步 b.自主在 等電子商鋪中創業 交易 c.創業以後更能坐在家能掙錢 3.你覺得下列哪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