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超重和失重》資源應用計畫表及教學設計

2021-03-04 02:25:14 字數 3818 閱讀 2540

《§4.7超重和失重》

一、概述

本節課為1課時,45分鐘。

《超重和失重》是新課標教材高中物理必修ⅰ(第一冊)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中的第七小節的內容。是學完了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後對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本內容的重點是什麼是超重和失重以及產生超重和失重現象的條件,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的實質;難點是產生超重和失重現象的條件; 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對超重和失重現象的分析。

二、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超重和失重現象;

(2).理解產生超重、失重現象的條件

(3).能夠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現象。

(4).理解生活中的超重與失重現象,並能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相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掌握正確觀察超重和失重現象以及對該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歸納的方法;

(2)使學生體驗通過實驗和理論分析**超重和失重現象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了解一些我國航天技術的成就。在自主實驗和逐步**的學習過程中,培養細心觀察、勤於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學習習慣和合作精神。

(2)鼓勵學生勤於思考,勇於質疑 ,透過現象看本質。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者特徵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學生的興趣: 高一學生正處於好奇心強,自主意識增強的階段,教學中應注重從生活實際入手,抓新奇促興趣;尤其是學生對牛頓運動定律的運用還不是很熟練,很難從理論上自主地得到超重、失重現象的運動學特徵。

學生在學習超重和失重現象時會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響,容易把生活中說的有些「超重」與物理學上的超重混為一談。存在著習慣思維、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應培養學生理論分析的能力。

2.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已經學過牛頓運動定律,壓強等相關的知識。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3.學生的認識特點:一方面,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已具備一些有關超重與失重現象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他們對物體的超重失重現象還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觀念最典型的是會認為物體所受重力改變,不了解其實質,也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釋各種現實生活中的超失重問題。

四、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引導策略:**式學習;教師啟發引導

·自主合作**式學習策略:建立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的課堂氛圍

·情景創設策略:運用生活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設計問題,設計物理實驗,組織教學內容,提出有啟發性的引申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到實驗驗證、實驗猜想、**規律的學習當中

五、資源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高中物理必修ⅰ(第一冊)

·相關實驗器材,彈簧秤、鉤碼、髮絲、下面扎孔的可樂瓶、

·專門為本課設計的多**課件

·多**教室。

六、教學過程

1.課題引入

(引入新課

開門見山,闡明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

進行新課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1、甲站在體重計上靜止,乙說出體重計的示數。

提出問題:

2、甲突然下蹲時,體重計的示數是否變化?怎樣變化?(乙說出示數的變化情況:變小)

3、甲突然站起時,體重計的示數是否變化?怎樣變化?(乙說出示數的變化情況:變大)

學生活動:甲乙兩位同學到講台上,甲站在體重計上,乙觀察體重計的示數並報給全班同學。

點評:由實驗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思考列舉例項,如桌上的書、吊著的電燈、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等等。

點評:列舉生活中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的例項,加深對平衡狀態的理解。

點評:通過例題鍛鍊學生的受力分析能力和運用平衡條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匯報討論

教師活動:多**投影例題:人站在電梯中,人的質量為m。如果

①人隨電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公升,人對地板的壓力為多大?

②人以加速度a減速下降,這時人對地板的壓力又是多大?

③人以加速度a加速向下運動,這時人對地板的壓力多大?

④人隨電梯以加速度 a減速上公升,人對地板的壓力為多大?

⑤人隨電梯向下的加速度 a=g,這時人對地板的壓力又是多大?

⑥人對地板的壓力與人的運動方向有無關係?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解答,教師提示學生合理的選取研究物件及解題步驟要規範。

點評:引導過渡,提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教師通過多**投影學生的解答.並與學生一起進行評價和討論,並投影出正確答案.(注意根據牛頓第三定律轉換研究物件求出待求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後,做答時一定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再轉換回來。)

學生活動:匯報討論。

教師活動:給出超重和失重概念,引導學生分析出發生超重、失重現象的條件。

學生活動:學生參與歸納和總結。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

發生超重和失重現象時,物體實際受的重力是否發生了變化?

教師評析,並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得出超重,失重的實質。

學生活動:學生作答。理解超重、失重的實質。

教師活動:實驗驗證

1、取一裝滿水的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側面打一小孔,當瓶做不同的運動時,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並作解釋。

2、演示並分析:

①靜止時我們看到小孔處水向外噴出,為什麼?

②瓶做自由落體運動時,水不再向外噴出,這又是為什麼?

教師請學生回答,並和學生一起評析。

③思考:如瓶豎直向上丟擲,水會噴出嗎?為什麼?

④現在你能解釋人站在台秤上,突然下蹲和站起時出現的現象了嗎?

教師和學生共同評析。

學生活動:甲、乙兩位同學到講台上做演示實驗。(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動手能力)。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思考交流並做匯報。

點評:實驗驗證,加深對失重的理解。

教師活動:出示課堂練習。

學生活動:完成練習。

教師活動:檢查結果,進行評價和討論。

點評: 在應用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進行反饋矯正。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七、總結與評價

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討論等給予及時的評價、引導和總結;本課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次課綜合性總結;課後,通過測試題和作業來評價反饋。

附:☆超重、失重概念的應用

1、某人站在台秤的底板上,當他向下蹲的過程中

a.由於台秤的示數等於人的重力,此人向下蹲的過程中他的重力不變,所以台秤的示數也不變

b.此人向下蹲的過程中,台秤底板既受到人的重力,又受到人向下蹲的力,所以台秤的示數將增大

c.台秤的示數先增大後減小

d.台秤的示數先減小後增大

答案:d

2、如圖所示,a為電磁鐵,c為膠木秤盤,a和c(包括支架)的總質量為m,b為鐵片,質量為m,整個裝置用輕繩懸掛於o點,當電磁鐵通電,鐵片被吸引上公升的過程中,輕繩上拉力f的大小為

a.f=mg b.mgc.f=(m+m)g d.f>(m+m)g

答案:d

3、在乙個封閉裝置中,用彈簧秤稱一物體的重量,根據讀數與實際重力之間的關係,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讀數偏大,表明裝置加速上公升

b.讀數偏小,表明裝置減速下降

c.讀數為零,表明裝置運動加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但無法判斷是向上還是向下運動

d.讀數準確,表明裝置勻速上公升或下降

答案:c

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本節所研究的內容。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總結後作答,其他同學補充。

點評: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

作業1、課後完成課本94頁「問題與練習」中的習題。

2、通過乘坐電梯等,了解和體驗超重和失重。

3、通過網際網路查詢了解超重、失重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

失重和超重現象的研究

南京師大附中陳明 一 課題分析與課型設計1 知識目標 1 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關於豎直方向加速運動的問題。2 通過學生實驗 學生推導加深對超重和失重的理解。2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含義,發生超重和失重現象的條件3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教學是在兩周前布置下活動提綱後進行的,使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

《超重和失重》教學反思與思考

超重和失重既是乙個物理現象,同時也是乙個物理概念。通過教學,學生一方面要知道什麼是超重和失重,能認識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現象 另一方面,學生要能解釋產生超重和失重的成因,並能準確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實質。這是本節教學的重難點。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採用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演示實驗與例題示範為輔的教學模式,學生當...

《超重和失重》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1.教材分析 超重和失重 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七節的主要內容。牛頓運動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礎,通過本節的學習,即能鞏固和深化牛頓運動定律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本節課的學習意義重大。新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通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所以本節課我才用了很多小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