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地級市市名的由來

2021-03-04 02:01:56 字數 4957 閱讀 8151

河南省鄭州:《郡縣釋名》河南卷上:鄭州「周管叔鮮封於此。有管仲城,後為鄭國。州從國名也」

開封:開封「以開拓封域為名」

洛陽:《寰宇通志》卷85載:「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陽。」

許昌:三國魏黃初十年(公元221年)以「魏基昌於許」,遂將許昌改許縣。許昌之名始於此。

平頂山:以境內平頂山得名。清《嘉慶重修一統志》卷224載:平頂山「絕頂平坦無峰巒,故名」

新鄉:《太平寰宇記》卷56說:新鄉縣「取新中鄉以為名」

三門峽:2023年設三門峽市,以北臨黃河三門峽而命名

信陽:西周時為申伯封地,秦置義陽鄉,漢置縣。宋代避太宗名諱,改「義」為「信」,定名信陽。

南陽:王莽時,改南陽郡為前隊,改宛縣為南陽縣,因居伏牛山之南、漢水以北得名。

商丘:帝嚳的兒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一說契即閼伯,堯封閼伯於商丘,主辰星之祀)。

漯河:漯河市北臨沙河,附近一段河流稱為漯河灣,漯河即因此而得名。

駐馬店:據**《確山縣志》卷24載清安增撰《重修延禧明巨集寺治辛酉碑記》說,駐馬店本名「苧麻」,因鎮東古有苧麻村,故名。明代在此設驛站,「苧麻」訛為「駐馬」,稱為駐馬店。

今市因駐馬店鎮為名。

周口:其時有一周姓船戶往來擺渡,故而取名周家渡口,後逐漸演變為周家口因地處小黃河(今賈魯河)與沙河匯流處,故名。後稱周口鎮,乃周家口的簡稱。2023年設周口市,因周口鎮為名。

安陽:西元前257年秦伐趙奪魏寧新中,「將寧新中更名安陽」《史記》,安陽之名始見於此。

濮陽:以在濮水之陽而得名。

鶴壁:相傳古有雙鶴棲於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鶴山,其村曰鶴壁,鶴壁之名即由此而來。

焦作:原意為焦姓的作坊,後成為地名,進而成為礦區名。焦作市又以焦作礦區為名。

山東省濟南: 因地處古四瀆之一的「濟水」(古道為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

青島:據《膠澳志》卷2載:「青島,在青島灣內,距岸不足一海浬,……山崖聳秀,林木蓊」,故名青島。後成為附近地方的總名,青島市即因此而得名。

淄博:因境內原轄淄川、博山兩縣而得名

濰坊:取濰縣及坊子鎮兩地首字為名

煙台:明代築奇山所城,於此設烽堠以御倭寇,故名煙台

威海:2023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即由此而來

濱州:以地處渤海之濱為名

聊城:據《左傳·昭公二十年》:「晏子曰,聊攝以東,姑尤以西,其為人也多矣。」又《戰國策·齊六》:「燕將攻下聊城。」聊城市因古聊城為名

萊蕪:以萊蕪谷為名

泰安:金天會十四年(公元2023年)以故泰山郡腹地置泰安軍,「泰安」之名始此。據清乾隆《泰安府志》卷2說:「漢人稱天下之安如泰山而四維之,名蓋取諸此。」

日照:北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鎮,日照地名始此,因其地瀕海「與扶桑相掩映」故名。

棗莊:因駐地棗莊為名,在唐宋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

濟寧:據清咸豐《濟寧直隸州志》卷2稱:「濟水南會泗,北會汶,州居其中,故以濟寧為名。」

菏澤:《尚書·禹貢》:「導菏澤,被孟諸。」即此。市因古菏澤為名

德州:隋開皇九年(589年)始置德州,治安德縣,故治在今陵縣。明永樂七年(2023年)移治故陵縣,即今德州市,仍沿德州之名

臨沂:《元和郡縣志》卷11:臨沂縣「東臨沂水,故名之

東營:以駐地東營村而命名

山西省太原:秦為太原郡地,太原由此始為區劃名,太原之名取於《尚書·禹貢》「既修太原」一語。據《尚書大傳》說:「大而高平者謂之太原。」可見「太原」是以當地地形而得名

大同:以大同川命名

陽泉:古時勞動人民在此鑿石取煤,挖出了五個水勢旺盛的泉眼,稱為「漾泉」,後訛為陽泉。陽泉因此而得名

運城:清乾隆《運城志》卷1:「因運司駐剳,故名運城。」

晉城:《太平寰宇記》卷44載:晉城縣「以三國分晉地後,封晉君於此,故曰晉城」

晉中:位於山西省中部而得名

長治:明嘉靖八年(公元2023年)公升為潞安府,附郭置長治縣,以祈天下長治久安,「長治」之名自此始,取「久安長治」之義。

呂梁:因呂梁山得名

忻州:《元和郡縣志》卷14:忻州「因州界忻川口為名」。《土地記》:漢高出平城之圍,還師至此。六軍忻然。因名

朔州:據《爾雅》:「朔,北方也。」《尚書·堯典》有「和叔宅朔方」一語,漢朔方郡之名本於此。朔州乃襲朔方郡之名。朔縣因朔州為名。

臨汾:《郡縣釋名》山西卷上:臨汾縣「以臨汾河也」。臨汾市又因縣為名

河北省石家莊:因石家莊而得名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

張家口:據《畿輔通志》卷59《輿地·山川》載:「東高山在張家口堡東北七里。西高山在張家口堡西北七里。二山皆在邊口,相去數百步,對峙如門。張家口之名以此。」

承德:武尚權《熱河新志》第7章《熱河的地方志》稱:「所謂『承德』就是承受皇帝的恩德」之意,今縣、市仍沿襲承德之名

保定:元至元十二年(公元2023年)順天路改為保定路,寓保衛元大都安定之意為名。保定之名源於宋、遼對峙時所置保塞軍和保州,今市乃沿襲元、明、清路、府之名

秦皇島:傳秦始皇曾巡遊至此,遺人入海求仙,故名

滄州:《元和郡縣志》卷18滄州:「后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滄州,以滄海為名。」

邯鄲:邯鄲」一名始見《春秋·穀梁傳》。後漢書·光武紀》注:「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城郭字皆從邑,因以名焉。」

邢台:元和郡縣志》卷15邢州載:隋開皇十六年置邢州,「以邢國為名」。縣有枟臺。《史記·趙世家》:趙成侯「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枟臺」。邢台因此而得名。

衡水:《元和郡縣志》卷17冀州衡水縣:「縣在長蘆河西。長蘆河則衡漳故瀆也,是衡水以近衡漳水為名

廊坊:《廊坊市地名資料彙編》說: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縣向此地移民才形成村落。原名琅琺,因村有琅琺寺而得名。後取諧音改稱廊坊。

浙江省杭州:《太平寰宇記》卷93杭州:隋初「在餘杭縣,蓋因其縣以立名」。因杭州初置時治餘杭,故有杭州之名。餘杭之杭乃古越語,其意不可解

寧波:取「海定則波寧」之意而得名

溫州:以溫嶠嶺為名,以其地自溫嶠以南恆溫少寒,故名

舟山:因舟山群島的主島舟山得名,舟山本島其「形如舟揖」,故名舟山

湖州:因地濱太湖得名

嘉興:三國黃龍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以為祥兆,改名禾興縣。赤烏五年(公元242年)避太子和諱,更名嘉興縣,嘉興之名由此始。

據《水經·沔水注》:「吳黃龍三年,有嘉禾生捲縣,改曰禾興。後太子諱和,改為嘉興。

」此即嘉興之名的由來。

紹興:南宋紹興元年(公元2023年)改越州為紹興府,以年號紹祚中興之意得名。紹興一名自此始

衢州:《元和郡縣志》卷26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為名。

麗水:麗水本名惡溪(今名好溪),以其湍流阻險,九十里間五十六瀨,名為大惡,隋開皇中改為麗水,皇朝因之,以為縣名。

台州:唐武德五年置海州,次年改稱台州(《元和郡縣圖誌》卷二十六:「蓋因天台山為名」)為台州一名之始。

金華:〈玉臺新詠〉序云,金星與婺女爭華,故曰金華。另一說境內有金華山(今長山)得名

福建省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今董峰山)為名

廈門:明洪武二十年(2023年)江夏侯周德興在島上建築城堡,號廈門城,寓意大廈之門

泉州:「命名取州北主山清源山有孔泉,一名泉山也。」以山命名

漳州:處漳江之畔,因漳水得名

龍巖:以境內有龍巖山而得名

莆田:統名勝志·福建興化府志勝》卷4:「舊說邑田多生蒲,故謂之蒲田。其後以邑時有水患,因去水從莆。」

三明:2023年由三元、明溪二縣合併設三明縣,取二縣首字為名,今市命從縣名

南平:**《福建通志》卷2《沿革中》載:「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分侯官北鄉置南平縣,晉析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轉中有平原之意。」

寧德: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公升城為縣,從寧川、感德各取一字定名為寧德

江西省南昌:《郡縣釋名》江西卷上:南昌府「府有南昌山。寓「昌大南疆」之意

九江:九江之名始見於《禹貢》:荊州,「九江孔殷」、「九江納錫大龜」

景德鎮:以年號命名

萍鄉:《元和郡縣志》記載:以地多生萍草,因而得名

新餘:《元和郡縣志》卷28袁州新喻縣;因渝水為名。2023年改為新餘,取「餘」與「喻」同音。

鷹潭:市內龍頭山下有潭,潭深水急,相傳常有老鷹在盤旋,故名鷹潭。鎮因鷹潭而得名。市因鎮為名。

贛州:一因州治贛縣而得名;另一說章、貢2江在州治合流之故。

吉安:吉安之名,源自元置吉安路,寓祥瑞之意,取吉州、安福首字得名

宜春:西漢高帝六年(西元前201年)設縣,以「城側有泉,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

撫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原轄區並為臨川、南城、崇仁、邵武4縣。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

上饒:《郡縣釋名》江西卷上:「孫吳置上饒縣,以其在饒州之上也,上饒之名得於「山鬱珍奇」,素稱富饒之地

廣東省廣州:清同治《廣東通志·輿地略》雲:「吳以廣名州,本於廣信。」

深圳:因深圳河流經,河溝深浚得名。

珠海:因當地珠江口沿海而得名

汕頭:因處韓江三角洲之沙堤上,常設柵薄捕魚,當地古稱柵薄為汕,故名沙汕頭。後簡為汕頭

湛江:古名椹川,後以椹作湛、川作江,2023年定名湛江。湛江**於溪名椹川。

東莞:因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

中山:原名香山,2023年為紀念孫中山,遂改為中山

潮州:潮州一名始於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因當時在原義安郡地新建州一級行政機構。取潮流往復之意而命名

揭陽:因揭陽嶺而得名

雲浮:因境內有雲霧四時不散的雲浮山而得名

茂名:為紀念古道士潘茂名而得名,另一說以茂名水為名

肇慶:重和元年(公元2023年)又賜名肇慶府,為肇慶名之始,意為「始興慶祥」的發祥之地

韶關: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為韶州,州北有韶石,傳虞舜南巡曾奏韶樂於此,因以名州。清代在今城區北端設稅關,始有韶關之名

河源:南朝齊永明元年置河源縣以「縣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而得名

清遠:清遠名沿冽江之義,取清潔、清澄之意而名

梅州:清光緒《嘉應州志》卷4:宋改敬州為梅州,本以山水得名

惠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改為禎州,宋天禧五年(2023年)以避仁宗諱,改禎州為惠州,此為惠州名稱之始

汕尾:因駐地原建於海灘沙壩尾部而得名。相傳宋時在沙灘尾部建村故名。

陽江:因臨漠陽江得名

2023年四川省各地級市高考上線人數

2012年四川省高考各市上線人數彙總 大學本科文考硬上線人數達4773人,上線率達59.8 上線人數 上線率均創歷史新高。江油普通高考人數5565人參考,本科上線3642人,上線率65.4 萬人上線比達41.86,上重點本科線685人,上線率12.3 均居綿陽市各縣市區第一 本科上線比去年淨增242...

山東地級市情況報告

一整體分析 1濟南市 市中區 歷下區 天橋區 槐蔭區 歷城區 長清區 章丘市 平陰縣 濟陽縣 商河縣 2青島市 市南區 市北區 城陽區 四方區 李滄區 黃島區 嶗山區 膠南市 膠州市 平度市 萊西市 即墨市 3淄博市 張店區 臨淄區 淄川區 博山區 周村區 桓台縣 高青縣 沂源縣 4棗莊市 市中區 ...

湖南省直管縣方案 建立副地級市

原則 1 符合省直管縣的原則,不增加新的地市級單位,調整後全省設14個地級市,16個副地級市。2 調整後地級市基本保持原地級市州框架不變,人口基本控制在200 350萬之間 長沙 張家界 鳳凰 湘西州除外 3 通過合併組建新的副地級市 有利於撤縣 其組成原縣級單位控制在2 4個之間,總人口基本控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