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最深的名言警句

2021-03-04 01:50:14 字數 3482 閱讀 3735

孔子從沒讓你「以德報怨」

原文釋義:獻出恩德,去面對已有負於你的人,是一種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費。

原文出於《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不贊成永遠以一種惡意,一種怨恨,一種報復去面對別人的不道德,那麼這個社會將是惡性迴圈,無休無止。我們失去的將不僅是自己的和諧,當今的和諧,還有子孫後代的和諧。

孔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他說你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對不講是非標準、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是一種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費。孔子的治國方略,提倡「德主刑輔」。

乙個國家,乙個社會,不能只講道德,沒有刑罰。以德治國、治家、治人,以講究禮儀為主,以仁、義、禮、智、信為做人的標準,教化人民,互敬互愛、無欺無詐,達到高雅、高尚、和諧。對少數為非作歹,頑固不化的人,對道德不屑一顧的人,就不要一味講究寬容,要輔以刑罰。

孔子講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一味姑息忍讓,不是完美的處世之道。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孔子提倡以兩者以外的第三種態度對待報怨的問題。他提倡「以直報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確面對有過失的和行為不端的人。也就是說:

講道德要有乙個標準,一不能冤冤相報,互相殘殺;二不能姑息養奸,縱容犯罪。以直報怨,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拿起法律的**,以公正的法治來解決不公正的問題,也是對不講道德的人進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乙個標準,乙個尺度,人們不能偏離太大。

「孔子攝行相事,七日而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就是乙個很好的以直報怨的例子。

「言必信,行必果」不是誇人的!

原文釋義:指這個人是個認死理的低檔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此語現被後人當作美德來肯定、讚揚,甚至自我標榜,可孔子在說完這六個字後卻加上了「硜硜然小人哉」(是個認死理的低檔人物)的評價。

此句原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裡子貢和孔子的對話。原文如下: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①,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上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

「噫!鬥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言必信、行必果」,現常被後人當作美德來肯定、讚揚,甚至自我標榜,可這個典故最早的意思卻不怎麼樣:

《論語.子路第十三》中,孔子在說完這六個字後卻加上了「硜硜然小人哉」(是個認死理的低檔人物)的評價。其實縱觀全文,這個評價是有背景的——孔子的學生子貢問「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認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稱孝、鄉黨稱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比上面兩種人才遜色得多,但「抑亦可以為次」(也還是可以算稍差一等的人才),比被他鄙薄為「鬥宵之人」(器量淺薄的廢物)的「今之從政者」(當代**),那還是強很多的。

說你「鐵中錚錚」不是好事兒

原文釋義:比一般鐵器響一點,比一般廢柴強一些。

「鐵中錚錚」,如今常被用於形容乙個人才能出眾,但原文是「鐵中錚錚,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鐵器響一點,比一般廢柴強一些。

此句出自《後漢書·劉盆子傳》:「卿所謂鐵中錚錚,庸中佼佼者也。」這種原本是有褒有貶、很有節制的稱讚,卻被後世誤讀為大事褒揚的典故為數不少,如「鐵中錚錚」,如今常被用於形容乙個人才能出眾,但這個典故出自《後漢書.

劉盆子傳》,系漢光武帝劉秀接受赤眉軍投降時,認為赤眉軍將領徐宣回答得體,所給的當面評價,全文是「鐵中錚錚,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鐵器響一點,比一般廢柴強一些,這位徐宣投降後被「待以不死」,賞賜了一些田宅,稀里糊塗過完下半輩子,很顯然,劉秀對此人的才能評價,也就不過如此,用這句話稱讚他人的才能,對方如果明白典故出處,弄不好會給您個耳刮子。

「不戰而屈人之兵」究竟是啥意思?

原文釋義:主張該戰時必須堅決抓住戰機、慎重開戰、做好充分準備。

許多後人解讀為「孫子主張盡可能避免直接戰鬥」,事實上讀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會明白,孫子不僅主張該戰時必須堅決抓住戰機。

此句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①;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②;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這種望文生義並無大錯,結合前後文就滿擰的典故誤讀是很多的,比如《孫子兵法》中有「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被許多後人解讀為「孫子主張盡可能避免直接戰鬥」,甚至認為孫子有「和平思想」,事實上讀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會明白,孫子不僅主張該戰時必須堅決抓住戰機,還是世界上最早系統提出「因糧於地」(在敵佔區籌措給養,說通俗點就是燒殺搶掠)的「總體戰專家」。不過孫子兵法是一部哲學性很強的軍事理論書籍,十三篇各自成篇,分別闡述軍事哲學的不同側面,上面這段話見於《謀攻篇》,談得就是戰爭準備的要領和注意事項,在這裡提出慎重開戰、做好充分準備是順理成章的——但硬把這幾句單獨拎出來,當作《孫子兵法》甚至孫武思想的核心,就有些扯了

「空穴來風」不是毫無依據

原文釋義:訊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

「空穴不來風」本意是「這事有點影子」,如今卻被用作「空穴來風」,意思正好相反,「空穴來風」的準確含意是事出有因的意思呢!成語**於戰國時期楚國人宋玉的《風賦》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句子。此語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

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築巢;由於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呢。白居易詩中準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

」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比做說法有根據、有來由。

所以,以「空穴來風」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夠妥當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若怕用錯,可將「空穴來風」同「未必無因」連用。例如,「說她對丈夫不忠,大概不是亂講。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丈夫不在時她濃妝豔抹迎客送客,不是跡象?」

「愚不可及」不是罵人

原文釋義:裝傻充愣的意思,指人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裝糊塗逃避責任。

現多為愚蠢之意,但原意卻是裝傻充愣的意思。

詩句出自《論語 ·公冶長第五》,原話為「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寧武子,邦有道則知(智),邦無道則愚。

其知(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寧武子這滑頭,國家有道時丫就展露智慧型,國家無道時丫就裝傻充愣。

寧武子,姓甯名俞,衛國大夫,武是他的諡號。孔子的意思是:寧武子是乙個處世為官有方的大夫,當國家政治開明,形勢好轉,對他有利時,他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型,為衛國的政治竭力盡忠。

當君主昏暗無度,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後裝起糊塗,以便等待時機。孔子很有見地的說,他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種裝糊塗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可見難得糊塗早已成為政客們的一種權術了。

結語:典故誤讀的情況有不少一直流傳、影響至今,如《詩經》中許多露骨的情詩被古代文人曲解為歌頌「不嫉妒后妃賢達」的馬屁詩,無獨有偶,同樣是情詩的《舊約.詩篇》也在西方遭遇相同命運等等,其中一些是習慣用法發生了變化,一些是被後人故意變通,還有些最初不過是誤用,結果習慣成自然,只得將錯就錯了。

被誤讀最深的名言錦句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是愛情詩篇嗎?情人節時,總有人寫這句送給你吧?別傻了,其實這根本不是說男女的愛情。原文釋義 歌頌戰友之情,是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征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如今常被情人間用於海誓山盟,但這話原是歌頌戰友之情的,契闊 的本意是 勤苦 整段話是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征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

被誤讀的古代名言

對流傳廣泛的古代名言 名句可怕的誤讀 真相只有乙個在中國崇尚權威的文化氛圍中,名人名言佔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說的話,往往被人當成指導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不二準則。但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話被人刻意或無知地曲解,背離了話語者本身的意旨與初衷,迷惑了天下萬千受眾 一 以德報怨 原句 或曰 以...

那些被古人誤讀又訛傳至今的經典名言

2014 12 01 09 54 北京晚報 有很多俗語曾被我們誤傳了千年,比如 狗屁不通 本為 狗皮不通 無奸不商 本為 無尖不商 無毒不丈夫 本為 無度不丈夫 不到黃河心不死 本為 不到烏江心不死 其實,古代還有不少經典名言也一直在被人們誤讀和誤解。比如 治大國若烹小鮮 其本意是說治理乙個大國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