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配方

2021-03-04 01:32:55 字數 2844 閱讀 2192

已進入三伏節氣,正是三伏貼冬病夏治的時候,那麼,三伏貼的配方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三伏貼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作為基本處方,可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麝香、麻黃、肉桂、小茴香等。

藥材炮製: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細辛採用道地藥材,且均用生藥,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強對其他藥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於白芥子外用可使**發熱、發紅,甚至起泡。

臨床上可以適當調整白芥子在藥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證臨床療效,又可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如果中伏為20天,間隔10天可加貼1次)。在三伏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

療程: 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貼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臨床應用中可以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選用心俞、膈俞、腎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氣管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

虛貼方:黃芪、蒼朮、沉香、肉桂、補骨脂等。

溫陽驅寒方:白芥子、細辛、甘遂、乾薑、仙靈脾、延胡索、小茴香。

藥材炮製:上述藥物均採用道地藥材,藥物均採用生藥。藥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確定。

實施時間:頭伏開始,隔7天貼1次,至末伏止,連貼3年。

實施方法虛貼方:屬肺虛、脾虛、腎虛患者選用。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心俞(雙側)、定喘(雙側)。

肺虛者加太淵穴(雙側),脾虛者加足三里(雙側),腎虛者加太溪(雙側)。

溫陽驅寒方:脾腎陽虛患者可選用。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膈俞(雙側)、氣海(雙側)。

三、小兒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其比例為4∶4∶2∶2∶1 。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三伏天進行,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兩天,1個療程共貼10次。

療程:每年貼敷1個療程,連續貼敷3年。

貼敷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雙側肺俞、心俞、膈俞六個穴位。臨床可根據辨證,肺氣虛者加膏肓、膻中;脾氣虛者加脾俞、關元;腎氣虛者加腎俞、定喘。

四、咳喘靈膏藥三伏貼配方 。

藥物組成:蘇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貝、冬蟲夏草等生藥。

功能:止咳祛痰、解痙平喘、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

適用範圍:對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哮喘、肺氣腫、肺心病、易感冒。

特點:貼敷穴位,起到針刺穴位引藥透裡,直達病灶。增強抗過敏,抗病毒功能。使用方便,無毒***。

貼敷本膏藥不影響其它藥物療效。 有當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預防作用。

貼敷力強,四季適應療效持久,有較好地近期與遠期療效。

貼敷方法:

將膏藥放在能加熱的鍋或壺)蓋上面加熱至軟,擠壓均勻,揭開貼在所需要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洗澡可揭下,洗完後再照原位貼上)。前胸豎貼覆蓋(膻中、華蓋)穴位,後背橫貼覆蓋肺俞(雙穴)、定喘(雙穴)穴位。

前後同時貼敷。藥效可持續三至六日,連用三次為一療程,一般一至三療程可**。

五、哮喘餅天灸法三伏貼配方 。

取穴 :肺俞、百勞、膏肓 。

藥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薑汁適量。

治法:將前四味藥共研成細末,麝香另研末侯用。使用時將藥末加入鮮薑汁調勻,做成六個藥餅備用。

於夏季三伏天進行敷貼,臨用前將麝香末0.3克放於每個藥餅的中間,然後將藥餅放於肺俞、百勞、膏肓六穴,外加膠布固定,約兩小時,區域性**灼辣,發紅而未起水泡時除去。每伏貼一次,三年為乙個療程。

備註:沒有麝香時可用公丁香替代。

六、虛寒性便秘三伏貼配方 。

取穴:神闋、足三里、氣海 。

藥物: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薑汁少許。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為細末,與薑汁調和如泥膏,製成小圓餅三個。將藥餅放於火上烘熱。

分別敷貼於穴上,外用繃布固定。藥餅冷後再烘再貼。一般12--24小時氣通便下即愈。

揭藥後區域性出現水泡,緊需塗以紫藥水,任其自行吸收。

七、風濕性關節炎三伏貼配方 。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關、陽陵泉、絕骨藥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獨蒜頭任選一種。

八、高血壓三伏貼配方 。

取穴:神闋、湧泉 。

藥物:吳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公尺醋適量。

九、過敏性鼻炎三伏貼配方取穴:肺俞、百勞、膏肓 。

藥物:白芥子5克,細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薑汁適量。

注意事項:

1、貼敷物件為6個月以上兒童及**;

2、敷貼期間,忌煙、酒、生冷、油膩、辛辣之品;

3、貼敷之後可能在**上留下中藥的沉著,用濕毛巾擦拭即可;

4、貼敷時間:**4—6小時,兒童1-2小時;

5、謹遵醫囑。貼敷的適應症主要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慢性咳嗽,反覆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腸炎,慢性胃炎,胃痛,潰瘍病,慢性腹洩;小兒厭食、遺尿;虛寒頭痛、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經等虛寒性的疾病亦可貼敷。

不適宜貼敷的情況有:

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病患者;貼敷穴位區域性**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後患者。

貼敷後的反應主要有:

1.貼敷後區域性**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2.貼敷後**區域性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

3.若**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科就醫。

三伏貼是中醫治疾病瑰寶,通過三伏貼可以預防和**冬天發生的疾病,請在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三伏貼。

三伏貼的配方

三伏貼的配方也是很多市民朋友比較關心的問題,近日已進入三伏節氣,正是三伏貼冬病夏治 的時候,那麼,三伏貼的配方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詳細看看三伏貼的配方。三伏天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氣血趨於體表,通過運用三伏貼,在配方中使用一些幸溫發散藥物,調動人體陽氣,可以有效祛除身體疾病。三伏貼的配方一般...

三九貼和三伏貼配方區別

中醫將三九貼與三伏貼統稱為伏九貼敷 是指在三伏天和三九天將秘方特製的中藥膏貼敷於人體特定穴位的一種中醫內病外 法,它包含 冬病夏治 和 冬病冬防 這兩個時間段的 那麼,三九貼與三伏貼配方區別有哪些呢?深圳五洲專家介紹,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伏九貼敷 是根據祖國醫學 春夏養...

常見幾種三伏貼的配方

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貼配方。藥物組成 以白芥子 延胡索 甘遂 細辛 生薑作為基本處方,可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麝香 麻黃 肉桂 小茴香等。藥材炮製 白芥子 延胡索 甘遂和細辛採用道地藥材,且均用生藥,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強對其他藥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於白芥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