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海水淹溺

2023-01-24 15:09:03 字數 3741 閱讀 4946

1. 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迴圈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2. 中暑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3. 9個習慣 「催生」中暑

⑴ 坐木。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夏日氣溫高,濕度大,木頭——尤其是久置露天裡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太陽一曬,溫度公升高,會向外散發出濕熱,使人身體不適。因此,夏天不要長時間坐在室外木質器物上。

⑵ 多吃冷食。炎熱夏季,如果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小腸裡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較高,如果驟然受冷刺激可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

所以,為了保證營養均衡,減少腸道疾病,夏日應該注意節制冷食。

⑶ 夜晚露宿。盛夏時節,人身上的汗腺不斷向外分泌汗液,以散發體內的熱量。睡著後,機體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暫時下降,此時如果正值夜晚,氣溫下降,露水加身,就容易導致頭痛、腹痛、關節不適,並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夜晚露宿還易被蚊蟲叮咬而染上疾病,如乙型腦炎等。因此,夏日最好不要露宿。

⑷ 缺少午睡。夏季晝長夜短,氣溫高,人的新陳代謝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勞。加上夜間炎熱,睡不安穩,常導致睡眠不足。

因此,適當的午睡可使身體各系統得到休息,對健康大有裨益,是預防苦夏的一項好措施。

⑸ 電風扇吹得過久。電扇吹得過久會破壞出汗的均衡狀態,使人感到頭痛、頭昏、腿痠手軟、全身不適,嚴重者還可能誘發其他疾病。盛夏之夜開著電扇入睡,更容易受涼。

尤其老年人和兒童更應注意。

⑹ 室內外溫差過大。空調能給人帶來舒適的環境,但如果室內外溫差太大,人對這種溫度變化會難以適應,容易「感冒」。而且如果室內外溫差太大,不注意室內通風換氣,會使室內空氣混濁,以致各種病原微生物滋生,造**的機體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

因此,夏天使用空調時,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最好在5℃~8℃之間,最大不能超過10℃。

⑺ 「快速冷卻」。炎炎夏日,人們外出歸來為盡快消汗除熱,往往喜歡衝冷水浴來「快速冷卻」。但由於人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如此「快速冷卻」,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體內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

而且這樣還會致使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甚至引起休克。因此,正確的方法是先將身上的汗擦乾後再沖洗,千萬不可「快速冷卻」。

⑻ 渴極急飲。夏天出汗多,有人往往一下子要喝進很多水。豈不知,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下降,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故渴極不宜急飲,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⑼ 用飲料代替白開水。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如大量飲用,還會增加腎臟過濾負擔,影響腎功能。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飲料,最好是喝白開水,尤其是兒童和老人,更應少喝飲料多飲水。

4. 中暑有哪些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症狀

1.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2.體溫正常或略有公升高。

3.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1.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2.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3.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型別: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5. 重症中暑四種型別的症狀特點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噁心、嘔吐、**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公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6. 中暑應該如何預防?

預防中暑應從根本上改善勞動和居住條件,隔離熱源,降低車間溫度,調整作息時間,供給含鹽0.3%清涼飲料。宣傳中暑的防治知識,特別是中暑的早期症狀。對有心血管器質性疾病、高血壓、中樞神經器質性疾病,明顯的呼吸消化或內分泌系統疾病和肝腎疾病患者應列為高溫車間就業禁忌症。

7. 中暑現場急救的步驟。

急救牢記5字訣:搬擦服掐補。

搬——轉移病人:迅速將病人搬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用扇子和電扇扇風,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領褲帶,以利於呼吸和散熱。

擦——物理降溫:用冷水或稀釋至40%的乙醇(酒精)擦身,或用冷水淋濕的毛巾或冰袋、冰塊置於病人頸部、腋窩和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血管部位,幫助病人散熱。

服——使用藥物:在額部、顳部(太陽穴)擦拭清涼油、風油精等提神醒腦藥,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

掐——按摩穴位:若病人昏迷不醒,則可用大拇指按壓病人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補——補充體液:病人甦醒後,給予淡糖鹽水以補充體液的損失。

如果病情嚴重,要送醫院搶救。

8. 中暑應該如何**?

熱痙攣和熱衰竭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或靜臥。口服涼鹽水清涼含鹽飲料。有周圍迴圈衰竭者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鉀。一般患者經**後30分鐘到數小時內即可恢復。

熱射病患者預後嚴重,死亡率達5%~30%,故應立即採取以下急救措施。

⑴ 物理降溫:為了使患者高溫迅速降低,可將患者浸浴在4℃水中,並按摩四肢**,使**血管擴張和加速血液迴圈,促進散熱。在物理降溫過程中必須隨時觀察和記錄肛溫,待肛溫降至38.5℃時,應即停止降溫,將患者轉移到室溫在25℃以下的環境中繼續密切觀察。

如體溫有回公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涼水擦浴、淋浴,或在頭部、腋窩、腹股溝處放置冰袋,並用電扇吹風,加速散熱,防止體溫回公升。老年、體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發生肌肉抖動,反而增加產熱和加重心臟負擔,可應用其他物理降溫方法。

⑵ 藥物降溫:氯丙嗪的藥理作用有調節體溫中樞功能、擴張血管、鬆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協助物理降溫的常用藥物。劑量25~50mg加入500ml補液中靜脈滴注1~2小時。

用藥過程中要觀察血壓,血壓下降時應減慢滴速或停藥,低血壓時應肌內注射重酒石酸間羥胺(阿拉明)、鹽酸去氧腎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體興奮劑。

⑶ 對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並給予吸氧。補液滴注速度不宜過快,用量適宜,以避免加重心臟負擔,促發心力衰竭。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休克用公升壓藥,心力衰竭用快速效應的洋地黃製劑。疑有腦水腫患者應給甘露醇脫水,有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可進行血液透析。

發生瀰散性血管內凝血時應用肝素,需要時加用抗纖維蛋白溶解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在熱射病患者的應用尚有不同看法,一般認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高溫引起機體的應激和組織反應以及防治腦水腫、肺水腫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劑量不宜過大,用藥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發生繼發感染。

中暑患者需要細心的護理,特別是熱射病昏迷患者極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和褥瘡。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和多種維生素b和c,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