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訓練題含答案

2023-01-24 05:48:04 字數 4534 閱讀 6246

一、文學常識本文節選自孟子,名中期人

二、用原文答題

1、體現本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

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證承上啟下得出的結論是:

3、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須經歷:

4、經歷磨難砥礪的好處是:

5、孟子也重視人的主觀因素的作用,提出:

6、作者由個人作為上公升到國家治亂,提出了什麼論斷?

7、體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過?」只要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8、專立一段,歸納全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

9、乙個要成就大業,必須經受一番磨練的句子:

10.面對客觀環境的激發,人的主觀世界又是怎樣做出反應的:

11.在總結了大量亡國史實的基礎上,作者針對國君提出了怎樣的論斷:

三、問答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含義是?

3、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針對什麼問題提出論述的?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4、孟子認為人怎樣才能成才?

5、第一段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他們經歷上的共點是什麼?作者藉此想要說明什麼道理?

6、六個例子基本是按照什麼順序排列的?

7、第一段運用了什麼論證方式?

8、「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是指哪些人?

9.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論述這一論點的目的是什麼?

10、上天要把重擔加給某個人,必須要從哪幾個角度來磨練他?磨練的好處是什麼?

1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論證方法是:

1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13、「人恒過……國恆亡。」段內部層次是:

14、第三段內容和第二段的論述有什麼聯絡?

15、有人做事怕失敗,因怕犯錯誤而畏縮不前。請用本文觀點評價一下這種做法。

16、結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說說經歷磨難困苦對乙個人有什麼益處?

17、有人試驗,將青蛙直接置入溫度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將它置於溫水中,然後慢慢加熱,蛙最終會被與前次試驗相同溫度的水燙死。這個現象說明了文中的什麼道理?

18、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能否養尊處優,耽於安樂?我們還應有哪些憂患常識?

19、文中「舉」「發」有何異同?

20、第1段用了什麼修辭?作用是什麼?

21、第1段與第2段在內容上有什麼聯絡?

22、第2段中的過渡句是使用的論證方法有

23、本文列舉六個賢人,暗示逆境對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用事實證明了的道理。

24、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

25. 作者說『顧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的『大任』指什麼?『是人』指哪些人?

26.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一句強調了什麼?

27. .文章結尾以『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一句獨立成段在表達上有什麼作用?請你簡要加以分析。

28. 作者認為『人恒過,然後能改』你認為『能改』的條件是什麼?

29. 作者認為成才條件源於主客觀兩種,你是怎樣看待這兩個條件的?

30. 由本文的題目而聯想到的乙個成語是什麼?

31. 請寫出至少2則和本文闡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32. 環境對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面對艱苦環境的磨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結合文章說一說你認為這其中最關鍵的是什麼?

33. .人生就是一次遠航,有豔陽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難能一帆風順,但你身處逆境時你將以怎樣的心態對待它? 這篇文章會給你帶來哪些啟示,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知識點測試

一、文學常識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軻,戰國中期人

二、用原文答題

1、體現本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證承上啟下得出的結論是: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3、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須經歷: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4、經歷磨難砥礪的好處是: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視人的主觀因素的作用,提出: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6、作者由個人作為上公升到國家治亂,提出了什麼論斷?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7、體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過?」只要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過,然後能改。

8、專立一段,歸納全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9、乙個要成就大業,必須經受一番磨練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10.面對客觀環境的激發,人的主觀世界又是怎樣做出反應的: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11.在總結了大量亡國史實的基礎上,作者針對國君提出了怎樣的論斷: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四、問答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含義是?憂患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委靡死亡。

3、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針對什麼問題提出論述的?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造就人才,治理國家;對比論證。

4、孟子認為人怎樣才能成才?

首先,人才是在艱苦的環境中造就的。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才能起到「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還要重視人的主觀因素。「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主客觀條件相互結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5、第一段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他們經歷上的共點是什麼?作者藉此想要說明什麼道理?

這些人雖都出身貧賤,但他們都在經歷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後,終於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說明憂患可以激發人奮發有為,成功人士必經一番磨難。

6、六個例子基本是按照什麼順序排列的?

年代順序。(按嚴格的時間順序,百里溪應該排在孫叔敖的前面。)

7、第一段運用了什麼論證方式? 舉例論證

8、「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是指哪些人?第一段論述的六個歷史名人及與此相似的其他人。

9.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論述這一論點的目的是什麼?

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目的:先擺事實,舉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業的例子,從中歸納出造就人才的

客觀因素,經歷磨難,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再分析說理,說明個人成才

的主觀因素,重點論證『生於憂患』,並以一簡練的對偶句,由個人談到治國

說明國家要發展,也要有憂患意識。最後歸納出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0、上天要把重擔加給某個人,必須要從哪幾個角度來磨練他?磨練的好處是什麼?

心理、身體、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為)是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堅韌,增長他的才幹。

1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論證方法是:

道理論證:講道理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行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

1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為下段寫如何造就人才,治理國家的內容做鋪墊。

13、「人恒過……國恆亡。」段內部層次是:

第一層:「人恒過……而後喻」從個人角度正面論證人處困境易激發鬥志。

第二層:從國家角度反面論證國無憂患,易遭滅亡。

運用對比論證,從個人作為推論到國家治理,一正一反,相得益彰。

14、第三段內容和第二段的論述有什麼聯絡?

第三段進一步論述如何使人的內心收到震撼,性格收到堅忍。

15、有人做事怕失敗,因怕犯錯誤而畏縮不前。請用本文觀點評價一下這種做法。

失敗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經歷失敗才能不斷積累經驗。

16、結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說說經歷磨難困苦對乙個人有什麼益處?

增長經驗,磨礪性情,增加他所不具備的才能。

17、有人試驗,將青蛙直接置入溫度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將它置於溫水中,然後慢慢加熱,蛙最終會被與前次試驗相同溫度的水燙死。這個現象說明了文中的什麼道理?死於安樂。

18、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能否養尊處優,耽於安樂?我們還應有哪些憂患常識?

不能。結合「現代生活競爭日益激烈,個人價值能否實現,民族大業的完成,人類美好的理想等」談自己的看法。20、文中「舉」「發」有何異同?

同:即表現人物由低微向顯貴的轉換過程,又暗示了人物身份。

異:「發」是「起」的意思,指被任用;「舉」是被的意思,指舉用,被選拔之意。舜,為君,是聖人,他的成功,主要是靠自身才幹和努力,故用發;傅說等人,他們的成功除自身努力外,主要是明主知遇,故用舉。

21、第1段用了什麼修辭?作用是什麼?

排比。增強氣勢,有力地論證了患難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對「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議論

22、第1段與第2段在內容上有什麼聯絡?

由第(1)段的六個歷史名人的事例,歸納出第二段的結論。並論證其事業上成功的原因:艱險的環境,給人以困苦,飢餓、貧困、疲乏、憂慮、然而,也正由於經受了這些磨難,堅定,振奮了人們的意志,使人們在迎戰困難,謀求發展中增長了才幹。

23、第2段中的過渡句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使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24、本文列舉六個賢人,暗示逆境對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用事實證明了人處困境能激發鬥志的道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考題全集含答案

1 文學常識本文節選自 孟子 告子下 孟子,名軻,戰國中期人 二 相關成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內憂外患 三 用原文答題 1 體現本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 作者承第一部分 第一段 例證承上啟下得出的結論是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3 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所以人...

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原文 孟子曾云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善哉!憂患,乃煉真金之烈火,雖焚身碎骨,無此不能得足赤 安樂,乃緩乾渴之鴆毒,雖可縱一時之慾,無此不能毀平生。會稽山下,越王為囚 朝歌城上,紂王焚身。敗後勾踐,坐飯嘗膽,寐以臥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禮賢下士,厚待臣民,時憂為虜之辱。故三年...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課件總結

孟子 舜 發於 畎畝之中,傅說 舉於 版築之間,膠鬲 舉於 魚鹽之中,管夷吾 舉於士,孫叔敖 舉於海,百里奚 舉於市。故 天將降大任 於是人也,必先 苦 其心志,勞 其筋骨,餓 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 拂亂 其所為,所以 動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人 恆過,然後 能改 困 於心,衡 於慮,而後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