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黎平侗族「鬥牛」文化傳承研究

2023-01-19 17:18:05 字數 1232 閱讀 7741

作者:張倩

**:《卷宗》2023年第11期

摘要:弘揚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時代賦予的責任。本文就貴州黎平侗族「鬥牛」文化的起源為切入點,分析其發展現狀,並**文化傳承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鬥牛文化;非物質文化遺傳;起源;發展現狀;文化傳承

侗族的「鬥牛」文化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代表了侗族人民勤勞勇敢、不服輸的精神和熱情好客的民族美德。在弘揚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實現對侗族「鬥牛」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可以豐富民族文化,促進文化「百花綻放」的目標實現。牛是苗族、侗族人民不會說話的忠實朋友,是苗族、侗族人民農耕勞動的重要生產工具。

因此,千古以來,苗族、侗族人民都喜愛牛,並通過各種藝術形式歌頌牛,表達愛牛的心情,寄託他們對農業豐收的祈願,並成立了許多與牛有關的風俗和節日。

1 貴州黎平侗族「鬥牛」文化起源

鬥牛是黔東南州苗族、侗族傳統的民俗活動,特指苗族、侗族人民讓兩頭水牯牛以角相抵鬥,以爭勝論負的活動,被稱為「東方式鬥牛」。「鬥牛」文化又分為南部「鬥牛」文化和北部「鬥牛」文化,其中南部「鬥牛」文化傳說中是因為古時候人們中稻插秧,不會移栽,正巧有兩種水牛跑到稻田裡打架踩壞了稻田,農民只好將秧苗移栽出來,而移栽出秧苗的稻田得到豐收。為了紀念這一農事活動衍生出了「鬥牛」文化。

關於北部「鬥牛」文化的起源,傳說有乙個愛牛的老人到外地買了一條牛,行至半路出現一頭犀牛與老人的牛打起架來,老人在眾人的幫助下將兩頭牛拴住,並殺了犀牛,在將牛帶回家後,寨子裡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了慶祝這一勝利,出現了「鬥牛」文化。

2 貴州黎平侗族「鬥牛」文化發展現狀

侗族「鬥牛」文化被稱為「東方式鬥牛」,為了繼承和發揚侗族鬥牛文化,打造「西方鬥牛看西班牙,東方鬥牛看中國三江」這一文化旅遊金字招牌,促進當地旅遊發展,將鬥牛比賽規範化、規模性和商業化,並制定了一系列鬥牛比賽的規則,使得侗族鬥牛比賽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侗族「鬥牛」文化屬於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文化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改革開放初期,集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和發展經濟,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鬥牛」文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一定程度阻礙了「鬥牛」文化的發展。

隨著經濟水平日益提高,提高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重要目標。在這個時期,「鬥牛」文化又開始小範圍內活躍起來。近年來,我國重視保護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再加上旅遊產業的發展,將侗族「鬥牛」文化作為地區旅遊資源,作為一項旅遊專案,以其獨特的吸引力吸引了一大批遊客,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對侗族「鬥牛」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但是,侗族「鬥牛」文化在發展中也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傳統節日的庸俗化、精神異化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對「鬥牛」文化的發展形成了不利影響。

貴州省黎平至洛香高速公路工程變更管理辦法

一 臺帳 0 變更 的建立及申報審批 一 參建單位領取施工設計圖後,應立即組織人員對施工圖進行複核,按照技術規範的要求,對照工程量清單進行設計數量統計。二 工程量統計方法 以工程量清單每一支付細目為基本單位,詳細列舉此支付細目下的全部分項工程 橋涵隧等構造物以部位分列 其餘以樁號自然段落分列 逐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