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情境理性體悟

2023-01-17 06:03:03 字數 3816 閱讀 9168

————關於高中政治學科情境體驗教學的幾點思考

無錫市蕩口中學江曉慧

高中政治學科除了知識目標之外有其特殊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目標,如果對教材內容處理方法不當,就變成了呆板地說教,學生不但不愛聽甚至是反感厭惡。情境體驗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親歷和體驗中理解知識、發展能力、生成情感,並充分感受蘊藏於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高中政治課堂情境體驗教學方法的運用讓學生作為主體去體驗,將教學與生活、知識與德育巧妙的融為一體,深化了課堂教學的情感價值和生命意義,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

情境體驗教學方法在高中政治課堂的運用非常廣泛,作為一名普通的高中政治教師,我們有可能經常使用它,卻很少對它有更深層次的理性思考。筆者在一次聽課活動中,感受到同一課題,使用同一情境,卻有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促使我對情境體驗教學有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教學案例1】教學「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教師:某兒童滑冰不慎落水,考驗了在場的每乙個人。有人冷眼旁觀,幸災樂禍。

有人撥打「110」報警,呼喊人們來救人。有人和求救者講價錢,給錢才救人。有人奮不顧身跳進寒冷的水中,將兒童救出後悄然離開。

如果你正在現場,你會如何選擇?

學生甲:選擇離開。教師:我們怎麼能離開呢?

學生乙:選擇撥打「110」,呼喊人們來救人。教師:很好。

學生丙:選擇救人,但是希望能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教師:我們救人不可以收取報酬。

個體的感受不同,卻很真實。可是整個體驗活動中教師卻把握著話語權,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見解不予支援,學生的思維無形之中被束縛。

教師:(1)面對同一情景,各人有不同的選擇,因此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會因人而異。

(2)怎樣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這個標準是什麼呢?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有乙個根本的衡量尺度,這就是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

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教師的最後總結變成了說教,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成了被灌輸的物件,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

【教學案例2】教學「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某兒童滑冰不慎落水,考驗了在場的每乙個人。有人冷眼旁觀,幸災樂禍。有人撥打「110」報警,呼喊人們來救人。

有人和求救者講價錢,給錢才救人。有人奮不顧身跳進寒冷的水中,將兒童救出後悄然離開。如果你正在現場,你會如何選擇?

(此時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個情境**於生活經驗,學生很容易進入這個情境,同時這個情境又圍繞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貼近生活,能誘導學生有所感悟,從中獲得認識,所以能夠積級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來參予本堂課的學習活動。

【體驗情境,實踐感受】:

有的學生:選擇離開。教師:為什麼選擇離開?學生:我不會游泳。

有的學生:選擇撥打「110」,呼喊人們來救人。教師:是一種好方法。

有的學生:選擇救人,但是希望能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教師:為什麼希望能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學生:因為我付出了勞動救他。

有的學生:選擇離開。教師:為什麼選擇離開?學生:不想惹麻煩。

個體的感受雖然不同,但是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對學生的個性給予接納和肯定,對學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見解能夠寬容與支援。教師不只是面向學生的說話者,更是理解學生的傾聽者。

【深化情境,體驗內化】:

教師:面對同一情境,我們各人有自己不同的選擇,為什麼?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有鮮明的主體性,因人而異,是不是意味著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呢?

學生討論、交流,互相啟迪。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適時分析:

(1)面對同一情景,各人有不同的選擇。為什麼?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經歷不同、知識儲備不同等等,因此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會因人而異。

(2)既然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有鮮明的主體性,因人而異,是不是意味著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呢?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差異與衝突,恰恰要求我們明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分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3)那這個標準是什麼呢?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有乙個根本的衡量尺度,這就是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4)在現實生活中當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衝突時,當個人利益與人民的利益發生衝突時,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沒有衝突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體驗內化階段是體驗教學的關鍵階段,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辯論,互相啟迪,促使學生梳理自己的感受,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及心靈上的震撼,從而使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相關理論知識,繼而引導學生將認知內化為實際行動。在這裡學生是資訊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物件。

【昇華情境,強化反饋】:

教師: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平凡的一生不平庸。公交車上面對抱孩子的婦女,買東西時多找了你錢,你將如何做出選擇呢?

學生回答。

教師同時注重對學生體驗過程的評價,引導學生將親歷進行歸納,印證並提公升自己的感悟和體驗。

學生將構建好的知識、能力系統運用於生活實踐,解決問題,創新生活方式,獲得發展。這是最終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在體驗過程**現的不同體驗感受,從注重學生的統一性變為尊重學生的多樣性,營造出的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為學生更深層次的體驗提供了必要條件。

通過上述兩個教學案列,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些許的關於情境體驗教學方法的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

1、情境體驗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要生活化。

情境體驗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整個活動的主線,情境的創設不但要承載相關的教學任務還要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慾望。因此情境的創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並為教學目標服務;同時必須貫徹乙個原則即生活化。圍繞著教學目標的生活化情境創設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政治學科內容與生活的緊密聯絡,為課堂上的理性學習注入活力。

2、情境體驗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

情境體驗教學中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互動關係。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在體驗中讓每個學生展示真實的自我,這就需要教師多肯定學生獨特的個性化的觀點,對待學生有偏差甚至是錯誤的觀點,教師給與的應該是發展性的疏導,而不是僵硬否定和機械的灌輸。如:

教學案列2中,有的學生選擇離開,教師並沒有斥責,而是尊重詢問原因,為最後的體驗深化做好鋪墊。

師生之間這種平等互動關係的建立,最終取決於教師自身的觀念和素養。只要教師尊重學生、喜愛學生,學生必然會感受到課堂的溫暖和歸屬感,也必然會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幸福,這也是情境體驗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3、情境體驗教學要注重對情境的剖析和內化。

情境的創設為政治教學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提供了很好途徑,但是情境體驗教學卻不能留於淺顯,不能只注重情境呈現,更應注重對情境的深入剖析和學生對情境的內在生成反應。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入適當的「思路分析」,提高學生**的有效性和積極性。如:

教學案列2中教師就根據學生的答題思路,引導學生分析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為什麼會因人而異?因人而異,是不是意味著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在現實生活中當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衝突時,當個人利益與人民的利益發生衝突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4、情境體驗教學中學生體驗過程的評價要真實化。

情境體驗教學通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領悟以及內化,並能用來指導學生自己的行為來解決現實問題,這是情境體驗的最終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如:教學案列2中教師:

公交車上面對抱孩子的婦女,買東西時多找了你錢,你將如何做出選擇呢?教師在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後注重對學生體驗過程的評價,引導學生到生活中解決問題,印證並提公升自己的感悟和體驗。

杜威主張教育基於行動,教學不應該是直截了當地注入知識,而應誘導兒童在活動中得到經驗和知識。正如國外有的學者所言:「我們發現,脫離體驗談論學習沒有任何意義。

體驗不能被忽略,它是所有學習的核心思考點。」情境體驗教學的也勢必是值得我們運用和認真研究的一種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