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普通地質學

2023-01-17 00:45:03 字數 5077 閱讀 9389

普通地質學

( 王實講授 hcq整理 )

第一章緒論

1.地質學研究的物件是地球,主要是固體地球的上層,即岩石圈(包括地殼和地幔的上部)。

2.地質學研究內容的主要方面:①研究地殼的物質組成;②研究地殼運動、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及成因;③研究地殼的發展歷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的演化規律;④研究地質學的應用。

3.地質作用概念:自然界發生的一切可以改變固體地球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和外部形態特徵的各種作用,稱為地質作用。

4.內動力地質作用:指以地球內部能為能源而產生的地質作用,主要在地球內部進行,也可涉及地表。主要型別包括:①地殼運動;②**作用;③岩漿作用;④變質作用。

5.外動力地質作用:指以外能為主要能源,並在地表及其附近進行的地質作用。主要型別包括:①風化作用;②剝蝕作用;③搬運作用;④沉積作用;⑤固結成岩作用。

6.「將今論古」的基本思想:用現在正在發生的地質作用去推測過去的地質過程。(奠基人:英國萊伊爾在《地質學原理》提出了「現在是認識過去的鑰匙」這一「將今論古」的原則)

第二章礦物

1.礦物是由天然產出並具有一定的化學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的均勻固體。(通常由無機作用所形成)

2.晶體是內部質點在三維空間成週期性重複排列的固體。簡單地說,晶體是具有格仔構造的固體。

3.相同化學成分的物質在不同的熱力學條件下可形成不同的晶體結構,而成為不同的礦物,這種現象稱同質多像。(如,金剛石和石墨就是碳的同質二像)

4.礦物晶體結構中的某種原子或離子可部分地被化學性質相似的它種原子或離子替代,而不破壞其晶體結構的現象,稱為類質同像。(如,橄欖石中的二價鎂與二價鐵就呈類質同像的替代關係)

5.礦物的光學性質主要包括: 透明度、光澤、顏色和條痕。

6.礦物的力學性質包括:硬度、解理、斷口等。

7.最重要的有七種造岩礦物:①正長石;②斜長石(二者又統稱長石類礦物);③石英;④角閃石類礦物(主要是普通角閃石);⑤輝石類礦物(主要是普通輝石);⑥橄欖石;⑦方解石。

8.礦物共分為五大類:①自然元素礦物(石墨、金剛石);②硫化物礦物(黃鐵礦、黃銅礦);③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礦物(石英、剛玉);④鹵化物礦物(螢石、鉀鹽);⑤含氧鹽礦物(矽酸鹽、碳酸鹽)。

第3章岩漿作用與火成岩

1.岩漿是形成於地球深部,是一種富含揮發組分、成分複雜的矽酸鹽高溫熔融物質,具有較大粘性的流體。

2.影響岩漿黏度的主要因素是:①岩漿的化學成分;②溫度;③岩漿中氣泡與呈溶解狀態的揮發物的多少。

3.火山機構的組成:①火山錐;②火山口;③火山通道。

4.火山噴發的型別:①裂隙式噴發;②中心式噴發。

5.火山經過連續多次噴發以後,其岩漿房空虛,火山錐體因失去支撐而發生崩塌與陷落;同時,後繼的噴發活動將原有火山錐的上部炸毀,形成比原火山口大得多的窪地,稱破火山口。

6.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帶:①環太平洋火山帶;②地中海—印度尼西亞火山帶;③洋脊火山帶;④紅海沿岸與東非火山帶。

7.岩漿巖大類劃分的根據是岩漿中sio2含量的高低,並據此將岩漿大致劃分為四種型別:①超基性巖漿(sio2 <45%);②基性巖漿(sio2 45%-52%);③中性岩漿(sio2 52%-65%);④酸性岩漿(sio2 >65%)。

8.超基性巖漿中sio2<45%,常在30-44%之間,富鐵、鎂的氧化物,貧鈉、鉀的氧化物。(科馬提巖)

9.基性巖漿又稱玄武岩漿,其sio2含量變化在45%-52%之間,fe、mg 氧化物少於超基性巖漿。具有相對密度較大,粘度較小,易流動,溫度高 ( 可達1000℃-1200℃) ,冷凝較慢的特點。

(高原玄武岩)

10.中性岩漿(安山岩漿)的sio2含量在52%-65%之間, fe、mg氧化物少於基性巖漿,岩漿溫度為900℃-1000℃。這種岩漿粘性較大,噴發較強烈,常形成複式火山錐。

(安山岩)

11.酸性岩漿 (花崗岩漿)的sio2>65%, fe、mg氧化物含量更低,岩漿溫度為650℃-800℃。岩漿粘度大,噴發極猛烈。多為複式火山錐。(流紋岩)

12.分布最廣的噴出岩是玄武岩,最常見的侵入岩是花崗岩。

第4章外力地質作用與沉積岩

1.外力地質作用的因素:大氣、水、生物。驅動能源:太陽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

2.外力地質作用的主要型別:①風化作用;②剝蝕作用;③搬運作用;④沉積作用;⑤成岩作用。

3.沉積岩具有三大特點:①成分簡單;②含化石;③岩石呈層狀產出,具有層理構造。

4.沉積岩結構的兩大型別:碎屑結構、非碎屑結構。

5.碎屑顆粒大小的自然粒級分類:① 礫 >2 mm ;② 砂2-0.05 mm ;③ 粉砂0.05-0.005 mm ;④ 泥 <0.005 mm 。

6.層理構造型別:①水平層理;②交錯層理;③遞變層理。

7.層面構造型別:①波痕;②泥裂;③印模。

8.縫合線成因:①規模較大的縫合線代表沉積作用的間斷;②規摸較小的縫合線是岩石受到壓力後發生不均勻溶解(壓溶作用)形成的。

野外識別的地質意義:縫合線大多平行層面發育,借助於確定層面。

9.常見的沉積岩:①碎屑岩(礫岩、砂岩);②粘土岩類(泥岩、頁岩 );③矽質岩類(燧石巖、碧玉巖);④碳酸鹽岩(石灰岩、白雲岩)。

第5章變質作用與變質岩

1.岩石在固體狀態下受到溫度、壓力和化學活動性流體的作用,使原岩的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結構、構造發生變化的地質作用,稱為變質作用。

2.引起岩石變質的主要因素:①溫度;②壓力;③具有化學活動性的流體。

3.特徵變質礦物是變質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穩定範圍相對較窄,能較好地指示變質條件(溫度、壓力,有時還可指示原岩成分)的變質礦物。(十字石、藍晶石、滑石)

4.變質岩型別及主要變質因素:①接觸變質岩(溫度,靜壓力和應力,角巖);②區域變質岩(溫度、定向壓力、靜壓力、流體作用,片岩);③混合巖(溫度,網狀混合巖);④動力變質岩(動力變質作用,碎裂巖)。

第6章地質年代

1.相對地質年代,是指地質體的形成或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2.通常採用三條原理確定相對地質年代:①地層層序律;②生物層序律;③切割律。

3.標準化石是指,對於確定地質年代有決定意義,且在地質歷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續時間短、特徵顯著、數量多和分布廣等特點的化石。意義:能確定特定地層的地質時代。

4.地質年代表是將地質歷史按年代先後,進行系統的編年,共分出三宙、十代、二十一紀。

5.古生代:①寒武紀();②奧陶紀(o);③志留紀(s);④泥盆紀(d);⑤石炭紀(c);⑥二疊紀(p)。

6.中生代:①三疊紀(t);②侏羅紀(j);③白堊紀(k)。

7.岩石地層單位(地方性地層單位)由大到小可分群、組、段、層等級別。

第七章**及地球內部構造

1.震源:引發**、釋放深部能量的源區。

2.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點,是接受震動最早的部位。

3.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離。

4.震中距:**台到震中的水平距離。

5.震源距:震源到**臺的距離。

6.等震線:同一**在地面引起相等破壞程度的各點的連線。

7.按**的成因分類:①構造**;②火山**;③陷落**。

8.有記錄的歷史上發生的最強烈**:智利中南部沿海地帶(2023年5月22日,9.5級)。

9.縱波(p波)特徵:① 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在固、液、氣態的介質中均可傳播;② 振幅小,周期短,傳播速度快(5.

5-7km/s),最先到達震中,引起地面上下振動,其破壞性較弱。

10.橫波(s波)特徵:① 質點振動方向與波的前進方向垂直,只能在固體中傳播;② 振幅大,周期長,波的傳播速度慢(3.

2-4.0km/s),第二個到達震中的波,引起地面發生左右抖動或前後抖動,破壞性較強。

11.面波特徵:面波的傳播速度最慢,週期最長,振幅最大,對建築物的破壞最大。

12.全球**分布:①環太平洋**帶;②地中海-印尼**帶;③洋脊**帶;④陸內變形帶。

13.地球內部層圈:地殼、地幔、地核。

14.地殼(上地殼矽鋁、下地殼矽鎂)岩石圈下面為呈部分熔融狀態的軟流圈,它將固體岩石圈與固體地幔分開。地殼以康拉德面(次級介面)為界,分為上下兩層(上地殼、下地殼)

15.地幔(鐵鎂矽酸鹽),地幔頂部為固態,它與固體地殼組成岩石圈。根據**波速的變化,以984km深度為界,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

16.地核(鐵、鎳,少量硫、矽),地核分兩層,核心為固態,外核為液態,內外核間為過渡帶。按**波速分布,地核可分三層,以4703km和5154km兩個次級介面為界,分出外核、過渡層和核心。

17.洋殼與陸殼的差別:①陸殼物質密度比洋殼小,縱波波速比洋殼慢;

②陸殼位於大陸,佔地殼面積的三分之一,而洋殼位於大洋底,佔地殼面積的三分之二陸殼厚度大,平均35km,而洋殼厚度較小,平均7—8km;

④陸殼形成的年代老,內部構造很複雜,而洋殼形成的年代較晚(中生代)且內部構造簡單。

第8章構造作用與地質構造

1.地質構造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內部能量引起的地殼或岩石圈物質的機械運動的作用。方式:水平運動、垂直運動。

2.岩層產狀要素:①走向;②傾向;③傾角。

3.褶皺的基本型別:背斜、向斜。

4.褶皺構造的識別:1) 地層對稱重複是判別褶皺構造的重要標誌,地層分布特點:

①背斜:以老地層為核部,向兩翼依次對稱重複新地層。②向斜:

以新地層為核部,向兩翼依次對稱重複老地層。

2) 地貌是識別褶皺構造的輔助性巨集觀標誌,①地形標誌:背斜成山,向斜成谷。②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5.直立褶皺:軸面近直立,兩翼傾向相反,傾角近似相等。

6.斜歪(傾斜)褶皺:軸面傾斜,兩翼傾向相反,傾角不等。

7.倒轉褶皺:軸面傾斜,兩翼向同一方向傾斜,一翼地層倒轉,另一翼地層正常。

8.斷層按斷層兩盤相對動向的分類:① 正斷層;② 逆斷層;③ 平移斷層。

9.地壘是傾斜面相背的兩個正斷層所夾持的共同下盤岩塊,常為山嶺。

10.地塹是傾斜面相向的兩個正斷層所夾持的共同上盤岩塊,常為谷底。

11.斷層存在的識別(斷層存在的證據):(1)構造標誌:

①地質體的不連續;②擦痕與鏡面;③階步與反階步;④拖曳褶皺;⑤斷層巖;(2)地層標誌: ①地層的重複和缺失;②地層產狀突然改變;(3)地貌標誌:斷層崖和三角面山;(4)水文標誌。

12. 兩側岩塊沿破裂面沒有發生明顯位移的破裂構造,稱為節理。

13.節理的分類:①幾何型別(斜節理、斜向節理等);②力學型別(張節理、剪節理)。

14.地層接觸關係的型別:①整合接觸;②假整合接觸;③角度不整合接觸;④侵入接觸;⑤沉積接觸。

第九章板塊構造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劉波

報告姓名 劉波 班級 資環二班 指導老師 李海梅關英斌 學號 120400222 日期 2012 12 19 目錄前言01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經濟自然概況 03 第二章地層07 第三章構造09 第四章岩漿活動16 第五章外動力地質作用18 結束語21 前言一 本次實習意義。這次地質實習把課堂中學到的理...

南京大學普通地質學實習

普通地質學 課間實習 棲霞山p1q d3w地質構造剖面 一 時間 2006年10月15日 二 地點 棲霞山 三 實習內容 點1 位於山腳下 岩性認識 中二疊統棲霞組本部灰岩 p2q4 灰黑色厚層狀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含燧石結核較多,化石豐富 筳類 點2 岩性認識 位於幫浦房旁邊 中石炭統黃...

地質學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 溫江金馬河 都江堰 映秀鎮 都江堰櫻花河 實習線路 金馬河 都江堰城區 映秀鎮 都江堰櫻花河 實習時間 2011年12月28日 指導老師 a 班級 1 姓名 2 學號 3 目錄第一部分緒論 一 實習環節3 一 實習綜述 二 實習路線 三 實習工具 二 實習情況4 三 實習目的及任務4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