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花木易為春

2023-01-15 20:30:04 字數 5656 閱讀 6780

向陽花木易為春——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和課堂實施策略的研究

王子璇發表於2010-9-22 8:41:000推

薦【摘要】:

綜合實踐課程是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新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點。它的出現給教育者提供了課程開發的空間和自由,同時也提出了很多難題,其中問題最多、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無疑是課程的開發和課堂實施的策略。

本人結合本校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談一談自己的拙見。

【關鍵詞】:綜合實踐課程因地制宜綠色課堂

【正文】:

一、「當理想照進現實」——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的現狀的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從小學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它在當前的課程結構中占有相當地位,在義務教育階段佔了6%~8%的比重,同時是高中的八大學習領域之一,共23個必修學分,佔最低必修學分的20%,佔最低畢業學分的16%。

綜合實踐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傳統學科課程往往課程結構單

一、零碎,綜合實踐課程通過綜合性的主題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初步的技術能力,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點。它的開設有效的彌補了傳統學科課程的不足,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和亮點之一。它有利於形成學校特色,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尤其是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首先,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校本課程,以課題為基礎具有多樣性、複雜性和動態性等特點,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綜合實踐課程的自身特點給課程設計和開發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教育者必須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很多的因素,設計和開發課程。

其次,大多數教師非常缺乏此類經驗,面臨各種困難時,往往不知道如何應

對。此外,綜合實踐課程的基本特徵為知識的綜合、能力的綜合以及情意的綜合。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不少教師沒能處理好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之間的關係,重知識輕能力,其目標導向是為掌握知識而發展能力,而不是為了發展能力而掌握知識,造成許多活動事實上是在走過場。

至於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更是很少被關注,即使稍帶提起也流於形式。這樣冠以「綜合實踐活動」名稱的具體專案,而缺失了情意發展和實踐能力培養兩大目標的綜合實踐課程顯然是不合格的。

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應該「因地制宜」

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是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基礎,實際上是乙個以教師小組為開發主體,校長、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會人士共同參與的開發活動,是依照「實踐——開發——反思——改進——再實踐——再改進」這樣乙個迴圈、持續和動態的課程改革過程。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中提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指的是形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因素**和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因此,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實現的角度看,凡是對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應該歸屬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這就為教育者留下了資源開發的廣闊空間,同時對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應提公升自身的課程資源意識和開發能力,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地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保證。

1、校內課程資源的分析整理

學校開發綜合實踐課程之前,首先應對本校校內物質資源進行整理分析,一方面便於查詢、呼叫,另一方面據此可以不斷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水平。

校內課程資源主要指校內的各種場所和設施,如圖書館、實驗室、資訊中心、校園建築以及校園文化、辦學理念,它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合理地開發這些資源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更好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教育者應根據實際情況,分類別、分科室編制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登記表,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型別、管理人及使用事項等登記造表,分類存檔,歸類管理。(調查表略)

調查者通過調查、列清單、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了學校現有正在使用的設施裝置、儀器、圖書、可利用的場地,以及還有哪些閒置物質資源可以挖掘利用,

分析其優勢與劣勢。(詳見下表)

學校內課程資源分析表

優勢學校環境優美,基礎教學設施齊全,有各類教室、實驗室、閱覽室、活動室等共計33間。

劣勢1.教師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夠,學生忙於學科學習,師生閱覽室和學校圖書館使用率不高。

2.由於部分教學裝置偏於陳舊,而且教師的識別能力較差,導致有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3.各種圖書、資料數量較少,品種單一,內容陳舊。

由此看來,教育者對校內課程資源全面、科學的認識,有助於校內課程資源合理的拓展和整合,改善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效果。

2、校內課程資源的使用策略

隨著教育現代化程序的推進,新裝置、新技術不斷出現,學校的已有資源難以滿足不斷發展的綜合實踐課程的需要。學校應樹立成本觀念,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利用效益,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發、整合與利用資源,提高效率。不讓現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閒置與浪費,充分發揮學校各類專用教室以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積極作用。

(1)依據資源設計綜合實踐課程主題

資源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的區別。最為關鍵的是要採取各種措施,鼓勵教師和學生有效發掘、利用能支援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校內物質文化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形成良性的資源增長機制。

以y校為例:針對學生生在南京、長在南京、學在南京、玩在南京,對南京比較熟知的實際,為引導學生由南京的「古」入手,進一步深刻認識南京,增強對南京的熱愛之情,y校開發了《可愛的南京》的綜合實踐課程,並以此為契點,展開一系列有關古都南京的調查實踐活動,最終在學生腦海裡烙上「我以南京為榮,南京因我可愛」的深深印記。此外,作為全省著名的科技特色學校,y校擁有經驗豐富的電子科技老師和多項學生發明專利,學校根據本校實際開發的綜合實踐課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利用傳統資源,開發出了《電子科技》的綜合實踐課程,形成特色科目。

注重開發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y校的兩套綜合實踐課程「文理兼備」形成了既完備又獨具特色的綜合實踐課程體系。

(2)依據綜合實踐課程主題選擇資源

綜合實踐課程的綜合性的特徵決定了它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多種多樣的,雖然學校的物質資源有限,但是學校有著與眾不同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歷史文化背景等等,這些都是潛在的課程資源,而且觸手可及,貼近生活,容易引起師生的認同。

例如:y校老師在學校校慶之際,設計了一次實踐活動的主題——「心中的學校」。以校史文化這個主題為核心,充分利用校內資源,以小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關於學校校史的研究課題,通過合作調查、採訪、訪問、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展示與評價等探索活動,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了解學校的歷史與學校的辦學風格,激勵學生不忘根源,鑑古知今,培養學生的愛校之情。

(3)依託校園文化環境的創設開發綜合實踐課程

校園文化是指以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管理人員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以具有校園特色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為其外部表現,影響和制約著校園人的活力和校園人的發展。一棵樹,一面牆等都有故事,這些都是可以挖掘和利用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

比如y校的牆中畫、綠地認養、植物冠名、氣象台、雕塑、場館資源等校園建設都是豐富的校內物質文化資源,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資源都可以讓學生去研究,從而挖掘其中的內涵,**其中的奧妙,一來增加了學生的知識,拉近了學生的距離;二來傳播了學校的資訊,提高了學校的品位。這樣,學生有興趣,**也主動,這種動力可以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出色,心情更加快樂,真正讓孩子體驗做小主人的驕傲與幸福,學校成了學生自己的家。

總之,校園是學生生活的基礎,也是我們開發與利用的重要的綜合實踐課程資源,充分開發與利用校園物質資源能為我們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有效發掘綜合實踐課程提供有力的支援和保證。

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綜合實踐課程的課堂「生態保護」。

每乙個處在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孩子都是乙個獨立的、自成一體的、有生命力的生態小環境,這些獨立的生命每天生活在同乙個課堂裡,無疑就是乙個生態大環境。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

」這裡不僅需要對話、讀寫、講練的「生態平衡」,更需要對生命世界的關愛與尊重,需要「生態保護」。做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師的一定要有一顆「生態保護」的

寬容之心,用自己的細心、愛心、恆心,呵護孩子們的創造性的智慧型,呵護孩子們偶爾「飛出」課堂的思緒,用自己的教學機智串連起那飛揚的思緒,讓課堂這片森林時時煥發靈動的光彩。

作為新課改的「代表作「——綜合實踐課程的課堂應該是學生們喜歡的課堂。所以,在大力倡導綜合實踐課程開發的同時,我們必須全力打造與之相適應的「綠色」課堂環境,放手讓學生自主**知識,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盡可能輕鬆的在自動**過程中接受知識,更快地理解知識,培養傾聽和表達、合作和**的能力,並從中建立起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掌握知識、思想和方法。1、營造民主氣氛,激發自主**慾望

綜合實踐課程的課堂裡,教師必須坦然地走下「神聖」的講台。當我們步入孩子們的心田時,「尊重學生、張揚個性、點燃智慧型的火花」,成了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應力求做到鼓勵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思維。

例如:在教學《電子科技》的「電子百拼」部分的「門鈴」內容時,一位教師介紹完各個外掛程式的作用後,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根據拼「電子電路」的經驗自己「瞎拼」,結果學生居然用4種不同方法拼出了「電子門鈴」,課堂真的成了百花齊放的花園。

其實,學生本身就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是動力之源,能量之源。而教師應該做的就是把握好,引導好,給予孩子們充分的機會。因為開放,所以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動態生成的東西很多,教學的確定性中存在著不確定性,也正因為這些「不確定」才會有創造出美的湧動。

就像鳥兒們喜愛生活在生機勃勃的綠樹枝頭,而綠樹因為有了鳥兒的靈性才愈發蒼翠挺拔,相得益彰,呈現出無限生機。往往「意外的景點」展現了課堂這棵綠樹「原生態」的真實與活力,作為教師要為每乙個「愛飛的鳥兒」創設清新自然的濃濃的綠色氛圍,關注課堂上的每一道風景

2、注重交流與反思,促進學生合作**

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並不在乎學生最後「作品」、「成果」的質量高低,而是注重過程。注重學生在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他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注重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種種體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自身的一種關注;注重學生在實踐中與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注重學生感情表達方式的正確引導;注重學生利用各種途徑記錄體驗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可愛的南京》高年級「烏衣巷」一課時,當學生對劉禹錫的《烏衣巷》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後,還想蒐集一些其他詩人的有關南京的詩詞;當學生了解了「烏衣巷」這一地名的由來之後,急於想研究散落在南京各個老街古

巷背後的故事。於是,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專案,利用雙休日在家長、教師及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下,通過各種途徑蒐集資料、觀察社會、走訪調查,把自己感興趣的發現和搜尋,利用文字、**、影像資料等形式記錄下來,並將調查的結果及下一步想研究的課題,在每週三的班級交流會上展示、匯報。教師則針對學生研究的收穫和進展在整體方向、調查內容及研究方法上進行適當指導。

每次匯報,學生的發現都很多,涉及的範圍也很廣泛。

交流與反思是學生自主**的體現,也是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中重要的一環。交流可以促進學生間相互之間的學習,反思可以推動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式。交流和反思本身也是一種學習,而且從中獲得的種種知識與技能往往是課本上難以獲得的。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巧妙地指導則往往起到「畫龍點睛」、「點石成金」的效果。

實踐證明,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誘導者、幫助者和問題設計者、指航者、導演者,以學生為主體,以合作**為途徑運用各種手段活化課堂教學,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舞台,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3、利用遊戲情境,發掘自主**潛能。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

向陽花散熱器使用說明

碳纖維電暖器 安裝使用說明書 前言首先感謝您購買我廠生產的系列碳纖維遠紅外節能電暖器,安裝使用前請認真閱讀本說明書,將幫助您盡快掌握電暖器的使用方法,使您盡情體驗高科技帶來的特性和優點。碳纖維遠紅外節能電暖器採用進口碳纖維發熱電纜為電熱轉換載體,電熱轉化率高達98 通電後碳分子熱運動產生熱能,3 5...

向陽花學校11月份工作情況總結

一 本月大事 1 1日,到各村造普九花名冊 2 3日,全縣教育通訊員會議 3 4日上午,全校學生期中考試,下午教師集中閱卷 4 7日,選舉第八屆教工代表 5 9日,學校期中工作檢查 教研活動 楊和香老師 張青老師 6 10日,全校師生進行緊急疏散演練 期中總結與表彰 7 14日,全縣安全交叉大檢查 ...

售後部管理條例 易為

售後服務部管理制度 第一章售後中心員工守則 第二章考勤管理條例 第三章休假管理條例 第四章培訓管理條例 第五章投訴管理條例 第六章救援車 代步車管理條例 第七章 24小時救援值班制度 第八章售後區域衛生管理條例 第九章常用及專用工具管理制度 第十章維修車輛返修管理條例 第十一章內部移車 試車管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