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點重敲敢略

2023-01-10 04:51:01 字數 2531 閱讀 9971

選「點」 重敲敢略

目前,課文教學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同樣是一篇優美生動的課文,有的老師處理起來,猶如庖丁解牛般得心應手,出神入化,教者輕鬆自如,聽者如坐春風;而有的老師卻只是照本宣科,四平八穩,教者生拉硬扯,聽者懨懨欲睡,課堂上毫無半點生機和活氣。同樣教材,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課堂效果。

究其原因前者是在「用教材」,後者是在「教教材」。 「用教材」就是教師從學科標準出發,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徵、學習規律,對教材進行取捨、組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怎樣做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

我以為「選點.重敲.敢略」的方法是達到上述目的有效方法,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詳細的談一談。

選「點」

這裡說的「點」,不是教學目標中所定的知識點,而是指如何最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要求的突破點。

大凡有經驗的軍事指揮員,在部署乙個戰役時,總是考慮乙個最佳方位,集中兵力開啟缺口,使戰鬥很快向縱深發展,最後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用兵是這樣,語文教師處理教材也是這樣。語文教師處理教材時,也應選擇乙個最佳方位,從而牽一髮而動全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如何選「點」呢?下面舉例來說明。比如《論雷峰塔的倒掉》是八年級的教材,課文以議論為主,夾敘夾議。

按教學目標,學習本文主要是理解魯迅先生反封建勢力的思想和學習本文記敘、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我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首先引導同學們審清題意,接著看注釋,了解寫作背景後,我並沒有按課文的順序逐節分析,而是出奇兵,先提出乙個問題:「傳說中的雷峰塔是從**來的?

」要求學生閱讀文章第三節後複述有關雷峰塔的故事。當同學們對雷峰塔的來歷有乙個感性認識後,接著點撥:法海代表什麼?

白蛇娘娘代表什麼?雷峰塔又象徵什麼?此時,學生略加思索,自然知道法海是封建勢力的代表,白蛇娘娘是受壓迫的勞動人民。

那雷峰塔呢?當然是封建制度的象徵了。隨後我因勢利導,提問:

「作者對雷峰塔的倒掉抱什麼態度呢?」十分自然地把學生引導到文章的議論部分。將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有機結合,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落實了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又使學生對議**的文體特點有所了解,落實了本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

我選擇「造塔鎮壓」記敘部分作為突破點,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學生在七年級時主要學習記敘文,很少接觸議**;他們對記敘文很熟悉,對議**很陌生,由他們熟悉的向不熟悉的過渡,符合學生知識實際,體現「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的課程理念。二、本文是作者對雷峰塔倒掉這一社會新聞的評論,作者以鮮明的反封建觀點,認定這象徵著封建勢力壓迫人民的「鎮壓的塔」倒得好。

為了闡明這觀點,作者把雷峰塔倒掉的訊息同「白蛇傳」「蟹和尚」等與塔有關的民間傳說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邊敘邊議、記敘為議論服務、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的寫作特點。選擇「造塔鎮壓」記敘部分作為突破點符合文章的實際。

從《論雷峰塔倒掉》一文的教學情況來看,突破點的選擇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一符合學生實際和課文特點;二能夠全面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三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重敲突破點找準之後,就不能像蜻蜓點水那樣,一掃而過,需要在選好的「點」上,重重的敲。

怎樣重重的「敲」呢?就是教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學習課文實際上就是學習語言,學生學習語言,是由言語經驗的習得而引起的言語行為的變化,言語經驗是一種技能活動,「凡是技能,惟有在實踐中方能練就」。

(葉聖陶語)學生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適度訓練,才能學好課文。由此看出,重敲過程應是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的過程。下面我以課文《在烈日和暴雨下》為例,說說我的粗淺的做法。

我把課文的第十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作為突破點,對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進行精心組織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1、 用啟發性的語言,喚起同學們的記憶與聯想:生活中雨是常見的,朱自清先生在《春》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雨圖,刻畫出春雨的輕盈與細密;哪一位同學能描繪一下夏天的雷雨?

2、 學生思考並討論:本篇課文也為我們描繪了夏天的雷雨,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的?

3、 默讀體會:祥子在雨中掙命的詞句以及「澆、裹、拽」三個動詞的表達作用。

4、 積累與儲存:試著背誦第十自然段。

5、 仿寫與表達:寫一段文字,能夠形象表現雨中行路的艱難。

上面的教學內容既能很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以自然環境的描寫烘托人物和細緻形象的描繪,又能多方面的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能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體現了「重敲」的實質。

應當注意:重敲過程的訓練,首先做到目的性與重點性相結合。依據教學目標確立訓練目標,每次訓練重點要突出,既使訓練到位,又不加重學生負擔。

其次指導性與發展性相結合。訓練要指導,沒有指導的訓練,是盲目的訓練,在指導中促進學生發展。第三,務實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訓練要紮實、求實、有效、有得,但又要練得靈活、多樣、有趣、有味,讓學生確有收穫,樂在其中。

敢略教育心理學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呈現,越是突出關鍵性特徵,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越容易。這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呈現要有大膽的略;只有有了大膽的略,才會有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才會有上面談到的「重敲」。

所以在教學中處理好略去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的。怎樣處理略去的部分呢?我常採用下面三種方式:

1、學生讀書時自行解決;2、在落實重點內容中帶過;3、作為教師答疑題。